氏族(部落),产生在原始群之后,是人类社会初期组成的最小细胞。陕西是世界上最早有人类活动的地区之一,早在100多万年以前,就有直立人(猿人)生活在秦岭北麓。他们凭借着简陋的工具,通过艰辛的劳动,经历漫长的岁月,逐渐在体质上完成了向现代人的进化。本县地处秦岭北麓,又处半坡遗址和北首岭遗址之间,新石器时代遗址分布于境内32处,其先民是活动在秦岭北麓的猿人。到约距今8000年前,先民开始了以农耕为主的定居生活。在距今7000至5000年间的仰韶文化时代,是母系氏族制度由繁荣到衰落的时期。县境内已出土的生活用品陶器和生产工具石斧、骨铲等,就是这一时期先民活动的见证。后稷教民稼穑,必惠及眉地先民。据传姜嫄氏族就活动在境内的秦岭北麓。
姓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是识别社会成员的一个重要标志。中国古代的姓与氏,是有严格区别的。姓,是代表有共同血缘关系的种族称号。在母系社会,从母姓,所以“姓”字从“女”,从“生”,古姓如“姒”、“姬”、“姜”等都从“女”。氏,产生于父系社会。氏,是由姓衍生的分支。一族分为若干散支,各地、各支的特殊称号,就是氏。氏是一生下来就确定了的。氏只有贵族才有。贵族中女子称姓,男子称氏。一般平民有名有氏。秦代,姓和氏开始合而为一。汉代,姓和氏完全融为一体。炎帝神农氏,特别是周人、秦人的活动范围皆达眉地。公刘就是从秦岭脚下迁徙到豳地的。文王居西岐时,眉邑就属周原之域。秦人曾长期活动于岐西之地。姜、姬、嬴三姓,先后曾在眉地繁衍生息。今县内马家镇杨家村多次出土的青铜器大盂鼎、编钟、酒器等就是西周时代的历史见证。今居住眉地的赵、黄、秦、徐、江、营、钟离等14个氏,就是嬴姓的分支。姬姓曾分出许多个氏。本县5000年来,随着人口的繁衍和流徙,自古代从母而姓的少数姓,到后来从父而成的多数氏,再到秦汉以后姓与氏合成的姓氏,到1990年底,全县有358个姓氏,其中5000户以上者有张、王、李三姓,占全县总户数64664户的27.7%。赵、刘、杨三姓均在2500户以上,陈、孙二姓也在1000户至2000户之间。张、王、李、赵、刘、杨、陈、孙八姓合计为29177户,占全县总户数的45.12%。马、魏、朱、郭、高、汶、任、周、杜、吴、曹、梁、何、白、田、樊16姓均在400户以上。396户到100户的有57姓,1户1姓的有63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