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
4月,县商业局内设私房改造办公室,开始进行城镇私房改造。6月,成立县房产管理所。1975年1月更名“凤翔县城镇公用事业建设管理所”。
陕西省红旗化工厂在姚家沟建成。占地646亩,邮政编号“凤翔县24号信箱”。
虢王公社被评为“全国发展大家畜红旗单位”,在“全国农业展览馆”展出先进事迹。
在体育场内兴建灯光球场,场周看台12阶,可容纳观众8000余人。
5月,成立城关镇建置。在纸坊街设纸坊公社。
1966年
5月15~18日,县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县城召开。
5月15~18日,三届一次政协凤翔县委员会在政协会议室召开。
6月,“文化大革命”运动开始。中共凤翔县委成立“文化革命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随即在县体育场召开有城关地区中、小学师生和县级机关干部参加的批判所谓“三家村”大会,“文化大革命”(以下简称“文革”)首先从文化教育界开始,查禁《燕山夜话》等书刊。之后,县委派工作组进驻凤翔中学、凤翔师范学校,领导“文化大革命”。
8月,凤翔中学、凤翔师范学校学生和机关干部、职工先后组织“红卫兵”、“北京战团”、“红色造反者联络总部”、“红色造反者总司令部”、“革命造反总指挥部”,开始“造反”,“杀”向社会,“破四旧”(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县东湖公园、县城街道及农村的古建筑物遭到破坏,一些古籍书刊被没收烧毁。
9月1日,省邮电管理局为县邮电局配发15瓦55型收发讯机一部。
11月8日,凤翔中学等校师生8个中队678人开始“大串连”。
凤翔县开始引进日本“来航鸡”良种。
1967年
1月至12月初,全县各级党政机关陆续被“造反派”夺权,领导干部全部“靠边站”或被“关牛棚”,接受“造反派”审查和揪斗。
2月,中央发出“三支两军”(支左、支工、支农,军管、军训)指示,人民解放军介入地方“文化大革命”,成立了县“支左”委员会,领导“革命”和生产。
7月21日,“凤翔县卫东化工厂”建厂工程动工。1970年5月建成投产,当年生产 “薯芋皂素”4.5吨,产值63万元。
10月9~10日,在江青“文攻武卫”口号煽动下,两派造反组织开始打、砸、抢、抄、抓,并进行武斗,给全县的经济建设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至次年5月,全县共发生较大的武斗4起,其中以发生在红旗化工厂的武斗为最烈。
凤翔建成第一座钢筋混凝土梁式桥——柳林尧奠桥。
1968年
中国人民解放军二十一军派出一个连队,会同中国人民解放军陕西省凤翔县人民武装部、县公安中队的干部战士在凤翔“三支两军”,军管县公安局、县检察院县、法院、县体育运动委员会、县邮电局、县气象站。
3月31日,县革命委员会成立,中共凤翔县核心领导小组同时诞生。亢少平任革委会主任、核心小组组长。
3月31日晚,在具体育场举办“焰火”晚会。晚会将要结束时,发生骚乱,体育场北门口当场踩死80人,踏伤38人,酿成震撼全国的“3·31”惨案。
6月,全县21个社(镇)先后成立公社革命委员会和党的核心领导小组。
成立县“农业学大寨”工作站。
9月21~24日,县革委会在西街中学召开“对敌斗争经验交流会”,开始在全县开展“清理阶级队伍”运动。农村进行所谓“民主革命补课”,补订地主、富农成分,查封“漏划户”。
10月,关中工具厂在凤翔县城内西北隅动工兴建。1970年建成投产。
11月,县革委会抽调406名干部去汤房庙林场和农村劳动锻炼,与工人、贫下中农实行“四同”(同吃、同住、同学习、同劳动)。次年3月,247名干部相继进入“五七干校”。全县“清理阶级队伍”进入高潮,不少干部、群众被划为清理对象,遭到迫害。
11月26日召开凤翔县党员代表会期间,县革委会主任、党的核心小组组长亢少平,由于受林彪“四人帮”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迫害逝世。
12月,城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到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至1979年先后有7606名初、高中男女毕业生在全县18个公社、162个大队、615个生产队插队落户,其中来自西安、宝鸡等地的6718名,凤翔县城镇的888名。
全县公办小学全部下放归生产大队管理。公办小学教师亦取销工资制,改为评工记分制。学制改为小学五年,初中、高中各两年。
宝鸡地区革命委员会抽派300多名工人组成“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进驻凤翔县机关、学校等单位,领导上层建筑领域的“斗、批、改”,许多领导干部、党员、知识分子遭批斗,制造了不少冤、假、错案。
1969年
年初,全县进行整党、建党,各公社(镇)党委陆续成立,“党的核心小组”随之撤销。
4月,县革命委员会在唐村公社路家村大队进行“贫下中农管理学校”试点。
10月,“农业学大寨”中,城郊社队搜肥,开始拆挖县城古城垣。此后,逐年不断挖运垣土,使其遭到严重破坏,现仅留凤翔师范学校南端和关中工具厂西端少许残迹。
受极“左”路线影响和“读书无用论”毒害,县办五所中学全部停办,教职工下放到农村学校任教。支左部队驻占凤翔中学。
1970年
全县开展打击现行反革命破坏活动和反对贪污盗窃、反对投机倒把、反对铺张浪费的“一打三反”运动,至1973年3月基本结束。
4月,县东风水库建成。主要灌溉郭店、彪角、南指挥三个公社的29个生产大队的农田,有效灌溉面积55900亩。
县计划生育工作委员会成立。
高等院校招生,实行“由贫下中农推荐,上级主管部门审查批准”的制度。
1971年
1月8~12日,中共凤翔县第六次代表大会在县城召开。出席代表375名,会议作出“继续广泛深入地开展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群众运动的决定”;选举产生由33名委员组成的中共凤翔县委第六届委员会。“党的核心领导小组”随之消失。“中共凤翔县委”和“县革命委员会”为一套班子,实行“党政合一”的“一元化”领导。
9月,凤翔县第一条柏油公路——西宝公路北线凤翔段铺成。同年,省交通厅在县召开油路铺筑经验交流会。
1972年
2月,县中、小学实行春季招生制。
3月,县革命委员会从红旗化工厂、西凤酒厂、县大修厂抽调工人20余名,组成4个“工人宣传队”进驻恢复后的凤翔中学、西街中学、彪角中学、紫荆中学。其他各中、小学均驻进“贫下中农宣传队”,实行三管(管校、管人、管思想)、“两办”(开门办学,校办厂、场)。至1974年,全县中、小学共进驻工、贫宣传队员1199人,工农兵兼职教师1278人。
虢王、彪角、郭店、南指挥4个公社联建小麦丰产方(连片进行小麦丰产实验),全面规划土地利用,要求“路端、渠直、树成行”。至1974年,4个公社共绿化方田2100块。
县革命委员会决定,在不改变原有荒山、森林权属的前提下,采取国家、公社合作造林办法,将原属汤房庙林场西部的19万亩荒山划给平原16个公社营林,由各公社统一组织绿化专业队,坚持常年治山绿化。
县东风酒厂“制糖车间”建成投产,日加工甜菜10吨。
县综合加工厂生产的“秋皮钉”,在宝鸡市五金公司产品展销会上,被评为宝鸡市轻工优质产品。
1973年
3月,陕西省凤翔氮肥厂在县城西玉皇阁旧址兴建,占地44亩,建筑面积16232平方米。1975年5月竣工投产。原设计年产3000吨合成氨。1985年产量达7000吨。
7月16日,中共凤翔县委召开全委(扩大)会议,19级以上党员干部参加,部署“批林整风”运动。
12月,全县中、小学掀起“反右倾复辟”高潮,组织师生批判“修正主义路线回潮”、“智育第一”、“师道尊严”、“白专道路”等。
12月,本县中、小学校掀起“反复辟”高潮,学校秩序混乱,教师无法教学。
县城开辟南环城路,路长3400米,宽8米。
1974年
2月6日,县委成立“批林批孔”办公室。
2月14日,召开全县万人群众大会,动员开展“批林批孔”运动。
县广播站购回一台上海产144型14英吋黑白电视机。这是凤翔县购置的第一台电视机。
4月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陆军医院政委王积潼带领解放军医疗队在横水公社巡回医疗,帮助社队组建医疗站,为群众防病治病。
8月20日,县水泥厂司机驾驶牌号为24—22022四吨载货汽车,乘坐15人,行至岐山县马尾沟与四川省达县运输公司牌号为20—56700车相撞起火,当场烧死4人,重伤7人,烧毁所载汽车轮胎44条,木材2.48立方米,经济损失6万元。
12月,冯家山水库凤翔抽灌区立体工程开始修建,1977年5月基本完成。
县木器合作工厂生产的漆器工艺品,经天津口岸进入国际市场。
县东风陶瓷厂试制成功离心式注浆自动线。陕西省第一轻工业局在东风陶瓷厂召开全省陶瓷行业现场会。
县草制工艺品厂开始生产草提篮,第一次承担草制品出口任务。
1975年
2月22日,县粮食局虢镇转运站霉坏粮食1762.5公斤,其中不能食用的572公斤,经省、市、县有关方面联合调查,对失职人员分别给予行政处分。
3月,县文教局成立“凤翔县五·七大学文艺分校”。地址设县西街中学。1977年2月迁至凤翔中学。1977年5月撤销。
8月,创办“凤翔县五·七大学”,借用横水中学校舍。
9月,全县清查林业资源,历时11个月。查明全县林业占地54.34万亩,其中成林地4.25万亩,疏林地900亩;灌木林4.05万亩,未成林地1.68万亩;苗圃1400亩;宜林荒山荒地44.13万亩。
1976年
3月,虢王、彪角、郭店、南指挥等地修建喷灌工程,1978年基本完成,有效灌溉面积10766亩。
3月,县文教局先后在西街中学、凤翔中学举办两期秦腔艺术训练班。
4月,陕西省石油化工局、宝鸡市革命委员会共同主持,在凤翔召开“薯芋皂素生产新工艺”鉴定会。
10月23日,中共凤翔县委、县革命委员会在县城召开城关地区23000多人的群众大会,高举红旗,敲锣打鼓,燃放鞭炮,载歌载舞,欢庆党中央一举粉碎“四人帮”。
11月,中共凤翔县委部署在全县开始揭、批、查(揭发批判“四人帮”罪行,清查与“四人帮”有牵连的人和事),进行拨乱反正的群众运动。至1978年底,先后培训理论骨干52000名,组建大批判组636个,召开各种批判、声讨会35035次,撰写批判文章83020篇。干部、群众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当年冬,兴建水利工程226处,冬灌小麦28万亩,植树120万株。
11月4日,第五机械工业部副部长李玉堂来红旗化工厂视察。
全县组织20个节育手术工作队,深入城乡作节育手术12745例。
12月,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陕西省凤翔县中队成立。
是年,县人民体育场自大操场移至秦凤路南端新址,总面积37200平方米。
1977年
2月,全县首次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学习讨论。
3月,陕西省雍城考古队开始发掘“秦公一号大墓”。
上半年举办学理论培训班两期,连同各公社党校共培训学习骨干840名。县委工、农、兵理论辅导团巡回21个公社,宣讲94次,广播讲课23次,给群众辅导969次。
在县城东大街建起凤翔县第一座四层百货大楼,建筑面积4800平方米。
县人民剧团投资新建县剧院,新剧院座落在县城东大街药王洞旧址,建筑面积1093平方米,池座1052个。
1978年
1月,西北五省(区)酿洒会在县东风酒厂召开。陕西省轻纺局授予东风酒厂“酿洒业厂际社会主义劳动竞赛优胜单位”称号。
3月,县卫东化工厂技术员周振启去北京参加全国科学大会。
5月3日,全县开展右派分子摘帽和改正错划右派分子的工作,1979年8月基本结束。对1957年“整风反右”运动中划定的右派分子进行妥善安置,至此错划右派全部予以改正。
5月,中共凤翔县委、县革命委员会分设。1979年3日正式分开办公。
5月24日,县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县城召开。
6月30日,凤翔遭特大暴风雨和冰雹袭击,县广播站机房、库房、发电室进水,通往21个公社放大站的广播讯号全部中断,停播8天,经济损失23000元。经迅速抢修,7月7日恢复正常播音。
动工修葺东湖,湖岸两旁栽植花木,接待国内外游客。
县皮革鞋帽厂生产的4135双山羊皮手套,由天津外贸进出口公司经销出口。
县印刷厂照相制版、自动裁纸机投入使用。
全县玉米发生严重丝黑穗病,损失粮食400多万斤。
陕西省红旗化工厂建成电视差转台,发射功率50瓦。
陈村公社红旗中学女子篮球队代表陕西省参加全国少年篮球赛,在天水分区赛中连胜7个省队,获第二名。
中共凤翔县委组织90余人办案,在全县复查、纠正“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和“文革”中的冤、假、错案,至1979年12月结束。列入复查的“三案”901件,涉及1315人。落实平反纠正883件,1297人,占总数的93%。对“文革”中迫害致死的28人,重新结论。55名恢复党籍,11名撤销处分。“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和“文革”中补订的1277户“地主”、“富农”成分全部予以改正,恢复其土改时的原定成分。
1979年
2月8日,中共凤翔县委、凤翔县革命委员会召开县、社两级干部会议,传达、学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研究、讨论实现全县工作着重点的转移,贯彻党在农村现阶段的各项政策,采取措施使农民休养生息,进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尽快改善全县农业发展慢、水平低、底子薄的状况,增加农民收入,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劳动致富的人“冒尖”。
2月,凤翔县中医医院建成,占地8748平方米,门诊楼四层,医疗设施较为齐全。
中共凤翔县委对地主、富农分子摘帽,对其子女改变身份。全县原有地主分子299名、富农分子154名、反革命分子526名、坏分子23名,共计1002名。经群众评审摘帽的851名,占总数的84.9%,至1984年全部摘帽。地主、富农家庭子女成分全部改为“社员”。
5月,县革命委员会始设文化局。
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凤翔县支行正式对外办公。
财税机构分设,恢复县税务局。
县服装鞋帽厂承接出口服装生产任务。当年生产10万件,销售金额120万元。
6月,中共陕西省委、省革命委员会授予凤翔县东风酒厂“大庆式企业”称号。
8月16日,县木器工艺美术厂艺人陈志忠参加“全国工艺美术艺人创作设计人员代表大会”。
9月1日,中共凤翔县委发出《关于认真做好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通知》,要求各级党组织引导干部群众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深入批判“两个凡是”(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定,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把各方面工作搞上去。
11月24日,中共凤翔县委在全县开始开展对1956年工商业全行业公私合营中划定的资产阶级工商业者的区别对待工作。把不应划入的小商、小贩、小手工业者(即“三小”)从资产阶级工商业者中划分出来,改划成分。其中,改划为小业主的44名,小商17名,小手工业者1名,小贩17名,其它劳动者53名。1980年4月结束。
全县142名医务人员组成31个节育手术队,深入城乡,推行“一孩化”(即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此次活动中,27691人做了绝育、节育手术。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