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
2月,中共凤翔县委设立纪律监察委员会。
3月,中国人民银行凤翔县支行开始发行“胜利折实公债”,发行总额折新币29969.77元。
5月1日,全县人民为抗议美帝国主义侵略朝鲜的罪行,举行游行示威,178750人参加,占全县人口的74%;同时普遍订立爱国公约、生产计划,捐献人民币9136240万元(旧币,新旧币的折合比率定为新币1元等于旧币1万元)、小麦125石(18750公斤)。
5月20日,凤翔县行政区划调整为9个区公署,下辖100个乡政府。
5月,凤翔县首届妇女代表大会召开,选举出县首届民主妇女联合会。1957年更名为凤翔县妇女联合会。
8月,全县人民响应中共中央关于“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掀起和平签名运动,12845人签名。
8月9日,中共凤翔县委组织15人工作队,在盐坎区一乡开始土地改革试点。
9月,县委组织94名报告员下乡,建立读报组401个,秧歌队164个,办黑板报250处,出墙报1200期,印发传单55000份,还有戏剧电影、幻灯专场演出。至9月底全县和平签名的有156763人。
11月1日,凤翔农村土地改革全面铺开,513名干部下农村,参加土改工作队,分三期进行,次年5月20日完成土地改革任务。
秋,凤翔开始引种、推广高产小麦良种碧玛1号。
1951年
春,凤翔教育系统开始批判《武训传》。
3月,凤翔开展镇压反革命运动,11月基本结束。
3月23日,为补充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青壮年踊跃报名参军,父送子,妻送夫,兄弟相争。经审查,至8月10日给志愿军输送兵员1749名。离家入伍时,戴红花,骑大马,受到热烈欢送。
9月,在中国共产党的“劳动互助”政策指引下,凤翔农民按照“自愿互利、等价交换”的原则,先后组建农业互助组6836个(其中常年互助组1080个)。参加互助组的劳力12248人,占全县总劳力的43.8%。
11月,在全县干部中开展三反(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运动。
12月17日,本县查田定产开始,1952年2月3日结束。查实瞒报耕地208915亩。全县实有耕地为960292亩,每人平均4.03亩。查出漏订地主22户,纠正错订地主6户。至此,全县共有地主413户。
1952年
1月,县城工商界开展“五反”(反偷工减料、反行贿受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财产、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运动,后推及全县工商界。
4月16日,县城南大街“长泰福”商店店员杜敏、白怀因揭发店经理杨某贩大烟、造假帐、偷漏税款等违法行为,被杨执斧砍死,激起广大店员极大愤慨。事后,上级依法将杨处决,并将长泰福商店全部资产依法没收折价,作为受害者杜、白二人抚恤金。
5月,凤翔县召开第一次供销社社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领导机构,组建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
5月19日,县公安局副局长尉治邦贪赃枉法、走私贩毒,被开除党籍,判处无期徒刑。
秋,凤翔中、小学教师开始享受公费医疗待遇。
8月,凤翔县工商业者联合会成立(“文革”动乱中瘫痪,1985年12月恢复)。
10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凤翔县团员代表大会召开,选举产生出首届青年团凤翔县委员会。1957年10月更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凤翔县委员会。
10月13~15日,中共凤翔县首次党员代表大会在县委礼堂召开。
12月6日,凤翔县召开首届工会会员代表会议,成立县工会。
西凤酒在第一届全国酒类专卖会上被评为全国“八大名酒”之一。
由宝鸡专署投资2471元,刘治洲捐款1757元,县财政拨款714元,县建设科设计施工修建的八旗屯石拱桥竣工。这是建国后凤翔县修建的第一座石拱桥。
凤翔县扫盲委员会成立。
全县开展群众性禁烟、禁毒运动。
凤翔县开始使用化学肥料。
凤翔县原100个乡,缩编为82个乡。1955年3月后改乡政府为乡人民委员会。
1953年
2月19日,凤翔县召开县、区、乡三级干部会议,学习、宣传、贯彻《婚姻法》,837人参加会议,历时8天。与会人员中252名干部违反《婚姻法》的思想和行为得到纠正。
4月,开展取缔反动会道门——一贯道运动。16067名一般道徒经教育主动退出,打击反动道首36名。
7月1日,凤翔县按照政务院统一部署的标准和要求,进行建国后第一次人口普查。普查结果,全县为244548人,其中男性131192人。
7月17日,柳林、陈村、汉封等地暴雨成灾。
11月13日,中共凤翔县委全委(扩大)会议传达贯彻中共中央1953年10月16日《关于实行粮食计划收购与计划供应的决议》,组成951人的宣传队,分赴农村宣传过渡时期总路线和粮食统购统销政策,发动群众踊跃交售爱国粮。至次年1月27日,全县收购粮食2375万公斤,为计划任务的1.1倍。同期全县按计划供应粮食374.45万公斤。
开展新《婚姻法》宣传运动期间,全县查处有关婚姻案700余件。
县农业技术指导站成立,当年推广新式步犁和双轮双铧犁。
1954年
1月25日~29日,中共凤翔县第二次党员代表大会在县委礼堂召开。
3月11日,凤翔县第一个初级农业合作社在彪角区五台乡李家堡村李仁杰互助组的基础上建立,入社农户13户102人,社员47人,土地276亩,耕畜14头。
凤翔中学更名为凤翔县完全中学。
3月至6月在全县基层进行普选,选出凤翔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206名。
3月至9月,中国人民银行凤翔县支行代理发行国家经济建设公债,总额29969元(已折为新币)。
4月,中国农业银行凤翔县支行成立。
5月,成立凤翔县兵役局,与人武部为一套班子,1958年12月撤销。
7月8~10日,凤翔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县城召开,到会代表159名(其中妇女代表34名)。听取并审议县人民政府1954年前半年工作总结和后半年工作安排的报告。
12月,成立县护林防火指挥部,由县委书记、县长、县武装部长、县公安局长、监委主任和建设科长组成。
凤翔县第一个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西街铁业生产合作社建立。
全县城镇、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和农村区、乡普遍建立消防组织。1978年在县公安局设专职消防干部。1982年成立凤翔县消防中队,配备指挥车、消防车3辆。
凤翔县举办第一届职工运动会。
1955年
3月20日~22日,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县城举行。改县人民政府为县人民委员会。
3月,中国人民银行凤翔县支行按照国务院命令,回收人民币,发行新人民币。
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颁布实施。至1988年全县共输送义务兵员19317名(其中女21名,空军飞行员31名)。
8月15日~9月20日,具有关单位在宝鸡专署工作组协助下,对凤翔县手工业重点行业、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及10人以下私营工业企业进行全面调查统计,全县手工业单位1306个,从业6048人,年产值350多万元。
1956年
1月,陕西省西凤酒厂在凤翔县柳林镇奠基施工,占地212亩。1957年8月建成投产。
1月9日,全县抽调80名干部,开始分期分批对私营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清产核资,折价入股,确定定息,安排人员。
2月,在全国公私合营高潮的推动下,全县工商界22个行业、505户(占总数925户的54.4%)私营工商业,被批准参加公私合营,从业人员936人,占私营工商业从业总人数的71.5%。
中共凤翔县委组成以县委副书记宋占武为组长的内部肃清反革命5人小组,抽调干部155名,在全县干部职工中开展“肃反”运动。经摸底,确定清查对象106人,查出反革命分子、坏分子28人,此项工作于1958年12月结束。
2月5日,全县初级农业合作社发展到806个,入社农户占总农户的77.8%。到1957年2月,全县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发展到211个,入社46121户,占全县总农户的99.35%,基本实现农业合作化。
2月10日,全县手工业、私营工商业、私人交通运输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结束。全县组织起手工业生产合作社10个,从业410人;合作小组15个,从业226人。两种形式从业人数占全县手工业总人数的78.8%。运输业合作社1个,参加36户,胶轮马车40辆。
3月7日,全县除保留山区五龙区建制外,其余区公署全部撤销,改建制为25个乡人民委员会。
4月15~19日,中共凤翔县第三次党员代表大会在县城召开。
4月22日,县科学技术协会成立。
秋,在全县中小学全面推广普通话。
始设“凤翔县公证室”,附设于县人民法院,配备干部一名,受法院院长直接领导,1957年反右派斗争中撤销。1983年10月10日重建“凤翔县公证处”,隶属于县司法局。
成立“凤翔县城关建筑生产合作社”。1961年发展为“凤翔县建筑工程队”。1977年扩大为“凤翔县建筑工程公司”,隶属于凤翔县工业局,1982年经宝鸡市建设局考核批准为三级企业。
9月15日,中共凤翔县委机关报《凤翔县报》创刊。对开4版,5天1期。1957年3月改为3日刊。1958年12月更名《凤翔日报》。1962年7月1日停刊,共出刊1300期。
10月1日,县广播站成立,当晚播音。
12月6~10日,县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县城召开。出席代表181人(其中妇女代表40人)。会议听取、审议关于县人民委员会1~10月主要工作的报告;会议还选举了县长、副县长、委员和县人民法院院长。
1957年
5月,经省人民委员会决定,原属凤翔县宁王乡21个自然村的2426户11247人,23503亩耕地划入宝鸡县。
8月,城关民办初级中学在西街成立(现为城关镇中学),当年招收新生150名。
8月29日,成立以县委书记马之詹为组长的“整风领导小组”,在全县分两批开展整风运动。第一批参加的党、政、群、企事业单位的干部、中小学教师、民主党派、工商业者共2360人,发动群众帮助地方各级党组织整风。后发展为反右派斗争,全县划定右派分子88名。第二批是农村乡干部(当时规定农村不划右派分子)。1958年9月,运动基本结束。
县城北杨家场水库水力发电站建成,安装64瓩水轮发电机一台。1958年5月1日开始给县城供电。1960年3月停止发电。
县体育运动委员会成立,并将其会址大操场更名为凤翔县人民体育场。
1958年
5月27~29日,凤翔县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县城召开。
7月18日,成立“凤翔县农业机械拖拉机站”,职工12名,拖拉机六台。
9月8日,白村、横水、申都等地的29个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结合建起凤翔县第一个人民公社——红旗人民公社。入社农户共7814户,43240人。至9月15日,全县实现人民公社化,共组建人民公社9个,实施政社合一体制。
10月26日,凤翔县和宝鸡县在虢镇召开大炼钢铁生产会议,成立钢铁生产指挥部,下设办公室。此后,两县协作组织10余万工人、农民、干部、学生在渭河淘铁砂,在山区开矿,大炼钢铁,共建土高炉331座,小土炉、坩锅闷铁炉3642个,烧木炭5304吨,炼铁565吨。是谓“大炼钢铁”运动,后全部停产下马。
11月26日,省人民委员会决定,原凤翔、岐山、麟游三县合并为凤翔县。县人民委员会仍设原凤翔县城内,辖10个人民公社。
12月14日,设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陕西省凤翔县委员会(以下简称“政协凤翔县委员会”)。1967年“文革”动乱中政协组织瘫痪,1980年4月恢复。
12月23日,县人民委员会按照国务院指示,明令宣布取缔“卐字会”、“报德门”、“皇坛”、“一贯道”、“一心天道龙华圣教会”、“归根道”、“瑶池道”、“三祥门”、“绝世门”、“十祖门”、“太乙门”、“天宝门”、“守园门”、“明心善社”、“中华理教会”、“慈善堂”、“白莲教”等17个反动会道门组织。
在县城主要街道开始安装路灯,至1988年共装高压汞灯176盏。
县种子站成立。
1959年
2月12~19日,中共凤翔县第四次代表大会在县城召开。出席代表208名,列席29名。会议决定中共凤翔县委设常务委员会和书记处;选举产生23名委员组成中共凤翔县第四届委员会。
4月1日,传达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郑州会议精神。在农村“以两条道路斗争为纲”,开展整风整社运动,历时两年。
9月,城关、彪角、陈村、柳林四个公社先后各创办一所农业中学。
9月中旬,在机关干部党员中开展所谓“反右倾”整风运动。
10月,中共凤翔县委党校成立。
凤翔县运输公司,以民间运输工具技术革新成绩优异,获国家交通部奖旗一面,陕西省交通厅奖售卡车3辆。
县民兵师成立。
凤翔县建立农业科学研究所。
全县大面积麦田发生条锈病,始用飞机喷药除锈。
县博物馆成立,1962年撤销,1984年恢复。地址东湖“三公祠”内。
1960年
4月,凤翔县第一个国营林场建成。地址五曲湾乡汤房庙。负责凤翔北部山区41万多亩荒山造林和原有林木经营管护。
5月,第一届政协凤翔县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于7~9日在政协会议室召开。
9月初,全县开始恢复1958年曾试办的农村公共食堂,至10月20日全县农村人民公社办公共食堂4506个,是谓“食堂化”运动。1961年农村公共食堂全部解体。
9月27日,县精简机构,下放干部。原编制干部1761人,上级检定新编制1377人,共下放干部384人。
自上年冬季至本年3月上旬,连旱120多天,其中70多天滴雨未落;5月中旬至7月上旬、10月下旬至12月下旬,再连旱110多天,农业歉收。加上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造成群众生活困难。为抗灾度荒,在1960~1962年三年困难时期,社员口粮实行“低标准”,搞“瓜菜代”,当时患营养不良性浮肿病者较多。
全县办起托儿所784个,幼儿园444个,敬老院10个,产院71个。
12月,白荻沟水库竣工。灌溉农田面积14万亩。
1961年
2月7~10日,凤翔县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县城召开。
4月11~15日、18~22日,分两批召开四干会(县、公社、大队、生产队),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宣传《人民公社暂行条例(草案)》(下称六十条)。扭转“公社化”中的某些错误。
9月1日,凤翔、岐山、麟游三县恢复原建制。析置后的凤翔县,仍辖合并前之区划,设21个人民公社,239个生产大队。
12月15~17日,中共凤翔县第五次代表大会在县城召开。
冬,县人民委员会派工作组深入涧渠、五曲湾、姚家沟、范家寨、董家河、汉封、横水、长青、糜杆桥等九个公社,逐队清理林权,颁发山林所有权证书,确定国家、集体、个人的山林权属。
1962年
1月1日,中共凤翔县委为安排好群众生活,解决实际困难,实行“群众生活日”制度,规定每10天讨论一次群众生活问题,提出具体解决办法和措施。
7月,中共凤翔县委撤销书记处。
经省人民委员会决定,将凤翔县长青公社花园大队辖区划入千阳县。
12月24~28日,政协凤翔县委员会二届一次会议在政协会议室召开。
1963年
7月9日,县委抽调80名干部组成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以下简称“社教”)试点工作队,在石家营公社西古城等5个大队44个生产队开始“社教”运动试点。内容是清政治、清经济、清组织、清思想,亦称“四清”运动,历时60多天。1963年12月21日至1964年1月20日,全县农村分期开展“社教”运动。同时,县级机关、事企业单位开展反贪污盗窃、反投机倒把、反铺张浪费、反分散主义、反官僚主义的“新五反”运动。
7月19~21日,县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县城召开。
全县统一调派干部和医务人员深入城乡宣传计划生育,当年全县采取节育措施的2800例。
县公私合营新民酒厂职工雒森赴京参加“国庆”观礼,出席国家轻工部召开的“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
“西凤酒”在北京召开的第二届评酒会上,被评为“国内十八种名酒”之一。
县人民电影院建成,座落在县城大什字东大街北侧,建筑面积1346平方米,池座912席。
县委书记牟富生于1962年3月倡议,政协副主席王丕卿主编的《凤翔县志》成稿。
1964年
4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凤翔县支行奉令兑换回收苏联代印的三种面额的人民币。
7月1日,根据国务院统一部署,开展第二次人口普查。普查结果,全县有310576人,其中女性147059人。
县人民委员会始设卫生局,地址东大街托儿所现址。
凤翔县举行第一届农民运动会(蓝球和拔河赛)。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