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四年(1641)
春,本县霜杀麦苗,夜间空中见火。夏降雹,全境饥荒,瘟疫流行;民因饥、疫,有全家尽毙者。
崇祯十六年(1643)
秋季,鹦鹉栖息于城墙、树枝,断续凡十日飞去。冬,李自成义军破潼关,进西安,斩陕西总督孙传庭。明溃军奔凤翔,四处骚扰。十月,义军刘体纯部抵凤,屯兵东关。不久,围攻县城。十一月一日,典史董尚实开城降。明知府唐时明兵败自杀。
大顺永昌元年(1644)
正月,李自成于西安称王,建立“大顺”政权,在陕、甘各州、县建地方政权,凤翔仍设府治。夏,鹦鹉飞集。
清
大顺永昌二年(1645)
凤翔一带州县降清。凤翔县令舒向第上奏清廷:按实有田亩及人丁征收赋税。免除原供明代藩王禄米、辽饷。
十二月十五日,贺珍率农民义军破凤翔城。
世祖(爱新觉罗·福临)顺治五年(1648)
鹦鹉再至本县。
顺治十年(1653)
夏,雨雹深一二尺,旬日不消,草木如隆冬。秋,大水。冬十月,桃杏复花。
同年,知府喻三畏捐俸银,补刻《张子全书》原版欠缺部分,并重印全书。
顺治十五年(1658)
十一月,沙鸟(形略似家鸡、鹑鸡类。产于西伯利亚及我国北部)飞至凤翔。
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康熙三十三年(1694)
凤翔县知事汝阳王嘉孝纂成《凤翔县志》,刊行于世。
康熙三十四年(1695)
凤翔县地震。五谷丰登,斗麦20文,史称“大有”年。
世宗(爱新觉罗·胤祯)雍正元年(1723)至三年(1725)
凤翔县连年丰收。
雍正六年(1728)、七年(1729)九年(1731)
凤翔县连年丰收。
雍正十一年(1733)
知县韩镛撰修《凤翔县志》。
高宗(爱新觉罗·弘历)乾隆四年(1739)
凤翔知府罗经创建“凤鸣书院”,院址设城内儒林巷。
乾隆三十一年(1766)
凤翔知府达灵阿重修《凤翔府志》。
乾隆三十二年(1767)
凤翔知府罗鳌重修《凤翔县志》。同年创立“凤邑书院”(后改名“凤起书院”),院址置城内准提庵(庵废。遗址在今儒林小学校院内西北隅)。
宣宗(爱新觉罗·旻宁)道光二十年(1840)
凤翔知府豫泰重修济川桥(原系土桥,清顺治间县民周承尧、贾文募创石桥,取名“凤鸣桥”。俗称“塔寺桥”)。
道光二十二年(1842)
凤翔知府豫泰广立义学。
文宗(爱新觉罗·奕詝)咸丰八年(1858)
正月,凤翔厘金局在东关成立。陈村、柳林、老爷岭等地设厘卡13处。土布除交纳正厘(值百抽一)外,多收1.2%。
咸丰十年(1860)
凤翔代知府唐霈霖奉命办团练。
同年,凤翔普遍种植罂粟,并开始征收土药税。鸦片毒害凤民由此始。
穆宗(爱新觉罗·载淳)同治元年(1862)
八月三日,渭南回民郭克裕只身来凤翔探亲,被守城兵逮捕下狱。城外回民集众求释。官方散布“回民即将造反”,声言“灭回”。四日晨,凤翔回民齐聚麻家崖,推崔伟(时为汉族地主罗三义家长工)为首,遂举事。八月五日,乡团洗杀回坊(清真寺管辖地区。每坊包括一个或几个村,约三十到一、二百户不等)26村,焚毁房舍。回民青壮年聚集东关后围城。八月六日夜,代知府唐霈霖率城防兵洗杀城内行司巷、沙家巷两坊48户回民。闰八月,甘肃省灵台、华亭、河州(今属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一带)、固原(今属宁夏回族自治区)一带回民来凤翔,支援回民围攻县城。知府张兆栋与官绅密议,于十月派武弁宫文通、生员张纶等缒城而出,赴京求援。
同治二年(1863)
三月,义军掘蚰蜒壕(形弯曲)三道,设铃棚、犬铺,长期围城。九月,钦差大臣多隆阿派总兵陶茂林率3500人驰救凤翔,围解,回军向西北转移。围城时达15月。
同治三年(1864)
陶茂林部进入千阳、宝鸡,辗转追击凤翔北山一带回军。崔伟领导的回军与赫明堂、禹得彦等率领的回军会合。十月,在凤翔以北打败清军陶茂林,后西去千、陇,再入甘肃华亭。
同治十年(1871)
凤翔皮(毛)庄兴起。
同治十三年(1874)
凤翔“生字”水菸作坊创立。
德宗(爱新觉罗·载湉)光绪十二年(1886)
凤翔人周鼎(号正谊)创立“正谊书院”。
同年凤翔王锡桂、刘源森,岐山武文炳等捐资创建宗铭书院。
光绪二十六年(1900)
凤翔大旱,全县饥荒,民众饿死2万余。
光绪二十八年(1902)
八月十八日凤翔邮政局成立。其电讯线路属陕西干线,由省城西安经咸阳、兴平、武功、扶风、岐山达凤翔;由凤翔再分二支:一经陇州接甘肃清水局,一接宝鸡局。
同年,在东关设立凤翔官盐分局,实行官卖食盐,招商贩运,盐价大涨。
知府傅世炜奉命改“凤起书院”为“凤翔府中学堂”。
光绪二十九年(1903)
十月二十六日夜,李猪娃、晁黑狗、王摇摇等,率凤翔、岐山、宝鸡等县群众1000余人,包围东关盐局,打死盐官刘司事,火烧官盐局、骆驼场和工艺局。清军副将刘琦奉命自西安急驰弹压,沿途烧杀抢掠。知府傅世炜声称“抚慰”,群众四散回家。十一月二十九月,晁黑狗、王摇摇被清凤翔官府杀害于县城西关。
光绪三十年(1904)
知府尹昌龄开办丝绸工艺厂,提倡栽桑养蚕。
同年冬,李猪娃逃往甘肃庄浪县后被捕。
光绪三十一年(1905)
正月十六日,李猪娃被凤翔知县彭毓嵩杀害于县署西侧桑园。
宣统(爱新觉罗·溥仪)二年(1910)
冬,凤翔彗星见,扫尾数丈。
宣统三年(1911)
九月七日(公历10月28日)夜,凤翔人杨荟祯、刘鋕(同盟会员)联络当地哥老会杨风德、陈得胜、赵大贵等聚众千余人,响应辛亥革命,举义。义军杀知府德祜、知县彭毓嵩。九月,清陕甘总督升允派统领崔正午率兵犯凤翔,民军副统领万炳南电请西安民军救援。十一月二十七日,曹寅侯和万炳南大败清军于柳林铺。辛亥革命在凤翔取得胜利。此后,崔正午数次围攻凤翔不果,撤兵西逃。
中华民国
民国元年(1912)
2月,奉令改凤翔府中学堂为陕西省立第二中学校。
3月,凤翔守军万炳南为救援天水义军黄钺部,赴西安请示,遭张凤翙卫队暗杀;陕西省军政府派新军副都督郭胜清镇守凤翔。
6月,省撤凤翔府,保留凤翔县。设关西道,治所设凤翔,派寇鸿恩任关西道观察使。
8月,成立县议会,严敬、李逢春任正副议长。
9月,凤翔、邠县、乾县三地所属议员公选凤翔窦应昌为中华民国参议院议员,刘治洲为中华民国众议院议员,张维翰为省议会议员。
民国2年(1913)
驻军王生岐部哗变,入南山投奔白朗。
县立第一高等小学堂成立(旧址即今儒林小学所在地)。
县商务会成立。
民国3年(1914)
4月19日,河南省农民起义军首领白朗率部自麟游入县。翌日晨,兵分南北,绕城西进。
关西道撤销。本县属关中道辖。
民国4年(1915)
凤翔县中、小学学生反对袁世凯与日本签订秘密卖国条款《二十一条》,游行示威。
征选县烧酒参加美国旧金山万国博览会。
民国5年(1916)
5月1日,凤翔人杨荟祯(同盟会员)、麟游甄士仁等组织“铁血团”,讨伐袁世凯,驱逐袁系军阀陕西督军陆建章,围攻县城。军事失利,“铁血团”解散。
同年秋,陕西警备军统领郭坚,被陕西督军陈树藩(北洋军阀在陕西的代表人物)诬陷为叛变,受秦、晋军腹背夹击,损失惨重,率残部来凤翔。
民国6年(1917)
靖国军招讨使耿直在西安起义失利,退驻凤翔,联合郭坚倒陈。不久,受陈树藩逼迫,郭、耿率部东去。
民国7年(1918)
郭坚部与陈树藩军在大荔、羌白激战数月,郭坚失利,退至凤翔。11月6日,陕西靖国军副司令张钫、云南靖国军(即滇军)第三军军长叶荃来凤翔支援郭坚,在柳林镇会合。凤翔守军魏进先等归顺,靖国军遂占凤翔。井勿幕以陕西靖国军总指挥名义由三原至凤翔慰劳滇军,并召开军事会议。
郭坚创设“丰西钱局”。
凤翔依照国民政府修正公布《酒类、烟类营业牌照税章程》,开征烟酒营业牌照税。
民国8年(1919)
3月,西路靖国军二路军樊钟秀部退驻凤翔,与郭坚联合守县。4月6日,甘军进入凤翔以北。叶荃自凤翔退至耀县。不久,郭坚与奉军许兰洲议和,与樊钟秀部一起接受奉军收编。
省立第二中学迁西安寄附陕西省甲种农业学校。
郭坚在凤翔创办“右辅中学”(旧址即今陕西省立凤翔师范学校之内偏东方位),保送本县人侯飞鹏、胥懋健、赵培堪等7人入四川讲武堂,尚道源、戴鼎、刘仰曾等4人入韶关讲武堂学习。
凤翔中、小学学生受郭坚和县长尉正邦支持,提出“打倒军阀”、“抵制日货”的口号,示威游行。
凤翔首次成立县农会,会长石琯,设址东湖苏公祠。
成立“天足会”,会长石琯、徐杰。宣传妇女缠足之害,提倡放足,效果颇佳。
民国9年(1920)
5月,北洋军阀陈树藩联合镇嵩军刘镇华攻凤翔不克,东去。
郭坚重修东湖,并修渠道,以工代赈。设“公益钱局”于县东街。
12月18日晚7时许地震,死5人。
民国10年(1921)
8月13日,陕西督军阎相文(直系)部十一师师长冯玉祥诱杀郭坚于西安西关讲武堂。郭先后驻本县6年。
8月,郭坚余部推团长李夺为司令,仍驻本县。不久,李夺被阎相文改编为陕西陆军第二混成旅。
凤翔田间豌豆始生虫。
民国11年(1922)
4月18日,于右任西巡至县。靖国军总司令部移驻凤翔。5月5日杨虎城部驻岐山桃园,于右任自凤翔前去慰问后,于与杨同返凤翔,驻田家庄乡果园村。11日在田家庄开会商定:于由陇东入川,赴沪转粤,杨率部入北山,保存实力。
5月,刘明喜、王礼等发动凤翔洛峪、兴国、宁王等乡农民组织“红枪会”,抗拒驻军苛派烟款,300多农民被李夺部营长党海楼、陈发荣杀害。
民国12年(1923)
3月,凤翔留日学生、县议会议员蒲惠(箫史富村人),在城内郗家巷创办《觉民报》。
5月,李夺率部属党海楼、党毓琨(外号“党拐子”)、陈疯子等离县;镇嵩军旅长张振甲部来县驻防。
民国13年(1924)
张振甲东调。甘肃陇南镇守使孔繁锦部副司令范连泌接防,任命其参议梁筱山为县长。陕西省立第二中学自西安迁回凤翔,与右辅中学合并。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