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发展,城镇市场繁荣活跃。到1988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5806万元,比1949年增长了32倍。外贸从无到有,商品出口总值达100万美元。财政收入由1950年的216.1万元,增加到1988年的1867万元。近年来旅游事业有所发展,1985年,凤翔被批准为旅游点,正式开放,接待来自国内外的游客。
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蓬勃发展,人民文化素质不断提高。1988年全县有各类学校278所,中、小学在校学生84989人,比1949年增加了70615人,增长了7倍。据1982年人口普查,在总人口中,全县有大学文化程度的672人,高中文化程度的26946人,初中文化程度的77032人。各类科技人员399人。文化事业也有了很大进步。
城乡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健康水平大大提高。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县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与解放前相比,有天壤之别。1988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393元,比1980年增长2倍。全县职工的年平均工资由1978年的638元增加到1450元。城乡人民储蓄大幅度增长,农民储蓄存款由1980年的424万元增加到1988年的6840.6万元。城镇居民储蓄,1951年为7.9万元,1978年为329.8万元,1988年增至6571万元。农村人均口粮1957年为226.5公斤,1988年增至245公斤,增长8.1%。城乡人民医疗卫生条件有了很大改善。地方病得到控制,烈性、急性传染病基本消灭,生病率下降,群众性的体育事业广泛开展。
改革开放使凤翔人民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各项建设事业也随之迅猛发展。
追溯历史,立足当代,展望未来,凤翔有勤劳、朴实又富于开拓进取精神的人民,有优厚的自然资源条件。“酒乡”之名,誉满天下;地方工业,方兴未艾,传统工艺美术品、手工业品形成系列,独具特色;古代遗址、东湖园林,闻名遐迩。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潮流中,更新观念,锐意创新,发挥优势,振兴凤翔,是全县人民的期望和努力方向。
上一页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