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城真武洞 位于安塞县中部偏东,延靖公路线上,延水由北向南绕城而过。地理坐标东径109°19′,北纬36°51′,海拔1061米。1989年有5829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741人,农业人口1088人。城镇用地29064公顷,居住水平6.4平方米/人。是中共安塞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所在地。
1942年中共安塞县委、县政府由徐家沟迁至真武洞时,该镇仅是一个不足200人,有几十孔窑洞的小村。1989年已成为初具规模的新型县城,南起郝家窑,北至牛奶厂,西到马家沟,东连真郊队,为城建区域。南北长2.5公里,东西宽1.5公里,面积3.75平方公里。有1.5公里的沥青渣油路面街道1条,宽10至12米;有1.1公里长的环城砾石路面1条。延靖公路绕城而过。
1979年秋,在主街道两侧安装53盏路灯,供城区、道路交通照明。1984年11月县城用上自来水。至此,县城全部用电照明,供水有自来水和井水两种。
城内有大小街巷13条。主街道上有县委、县政府办公楼,县医院住院楼,县中学教学楼,财税办公楼,银行办公楼,供销社商场营业楼,建行、保险公司营业楼,百货公司营业楼,农贸市场等建筑。有党政机关事业单位93家,828人;商业企业机构84处,288人。农历每旬逢四、九为集日。农历七月二十四日为每年的物资交流会,会期一般七天。
真武洞镇 镇政府驻地位于县城西北约1公里的马家沟村,地处东径109°19′,北纬36°51′。镇辖区东至延安市张坪乡庙,南至沿河湾镇沙渠湾,西至招安乡湫滩沟,北至谭家营乡龙安。南北长14.5公里,东西宽20公里,总面积223.8099平方公里。辖18个村民委员会,104个自然村,11个废村。
1935年9月子长县在真武洞设八区。1936年春改为四区。1941年在四区下设真武洞市(乡级)。1956年3月撤销四区,所辖真武洞市扩编为县上直属乡,驻地移至徐家沟。1958年9月人民公社化,改为红光人民公社。同年11月撤销安塞县置后,为子长县真武洞人民公社。1961年9月恢复安塞县置后,为安塞县真武洞人民公社。1983年9月改称真武洞镇。
1958年兴修真武渠,引延河水灌溉农田,可灌溉面积3890亩。辖区内主要农作物有糜子、谷子、玉米、小麦、豆类等。1980年粮食总产415万公斤,亩产90公斤,人均生产粮350公斤。1989年有人口4519户、20381人,人口自然增长率20.6‰。农业人口14178人,劳动力人口5045人。耕地5.64万亩,粮食总产548.7万公斤,亩产114公斤,人均384公斤。农村经济总收入615万元,人均总收入440.48元。镇村办企业215个,从业人员807人,企业总收入248万元。
1937年至1940年在下李家沟曾设过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1937年在徐家沟住过中共中央西北局。1938年至1940年在黄瓜塌住过边区医院。1936年在白坪设过陕甘宁边区保育小学。1946年在王新庄住过边区保安处。1946年至1949年真武洞住过陕甘宁边区政府。
沿河湾镇 镇政府驻地位于县城南15公里,地处东径109°22′,北纬36°45′。镇辖区东靠延安市河庄坪乡苦寺湾村,南接延安市河庄坪乡椿村峁村。总面积210.6404平方公里。辖28个村民委员会,90个自然村,11个废村。
1937年8月设立安塞县沿河湾一区。1956年3月重新调整区划,改为县上直属乡。1958年9月为红旗人民公社。同年11月撤消县置后设延安县沿河湾人民公社。1961年9月恢复安塞县置后改为安塞县沿河湾人民公社。1983年9月改为沿河湾镇。
辖区主要农作物有糜子、谷子、玉米、小麦、豆类等。1980年粮食总产450万公斤,人均生产粮350公斤,亩产100公斤。1989年底有人口3317户、15592人。人口自然增长率22.83‰。农业人口14929人,劳动力人口5097人。耕地面积为39385亩,粮食总产574.2万公斤,亩产161公斤,人均384.6公斤。农村经济总收入548万元,人均总收入365.67元。镇村办企业115个,从业人员400人,企业总收入198万元。
1936年至1937年,在碟于沟驻过中共中央二局。1938年3月至1947年,在茶坊设过陕甘宁边区机器厂(兵工厂),亦名工艺实习厂。1939年4月,中共中央军事工业局由杨家沟迁至茶坊。1942年至1947年3月,在纸房沟设过化学厂,生产火药、炸药。
砖窑湾镇 位于县城西南部直线距离27公里,地处东径109°07′,北纬36°41′。辖区东至高桥乡孙家沟,南至楼坪乡上寺院,西至西河口乡槐树庄,北至招安乡补子沟,总面积为156平方公里。辖7个村民委员会,40个自然村,7个废村。
1937年9月,砖窑湾设立安塞县二区。1941年在区下设砖窑湾市(乡级)。1956年3月改为砖窑湾区。1958年8月撤销区,改为砖窑湾乡。同年9月改为先锋人民公社。11月并入廷安县,设延安县砖窑湾人民公社。1961年9月恢复为安塞县砖窑湾人民公社。1983年9月改为砖窑湾镇。
辖区主要农作物有小麦、谷子、玉米、荞麦、豆类等。较大的水利工程有新庄水库,坝高22米,可灌溉农田400亩。1980年粮食总产110万公斤。1989年底有1432户、7092人。人口自然增长率20.35‰。农业人口5656人,劳动力人口1783人。耕地面积18820亩,粮食总产209.2万公斤,亩产102公斤,人均364.85公斤。农村经济总收入209万元,人均总收入369.51元。镇村办企业63个,从业人员190人,企业总收入57.70万元。
1941年7月,陕甘宁边区难民纺织厂由志丹永宁山迁至砖窑湾段庄。1939年5月在沟槽渠开办陕甘宁边区振华造纸厂。1940年9月,兴华制革厂由志丹城内迁至沟槽渠。1944年苗店创建了合作化农场。1955年毛泽东在《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一文中指出:“抗日战争时期,在陕北的安塞县就出现了一个社会主义性质的农业合作社”,即指苗店合作农场。
西河口乡 乡政府驻地位于县城南直线距离32公里,延定公路线上,地处东径109°03′,北纬36°41′。东至砖窑湾镇杏树坪,南连甘泉县下寺湾,西接志丹县双河,北到招安乡湫台。总面积209.27平方公里。辖7个村民委员会,33个自然村,19个废村。
1935年6月至11月,西河口设立安塞县六区。1935年12月改为五区。1937年9月划归砖窑湾二区,设西河口乡。1958年8月撤销西河口乡。1961年9月成立西河口人民公社。1983年8月改称西河口乡。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