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禹时,天下分为九州,安塞属雍州之域。
夏商
(前21世纪—前11世纪)
安塞为翟之域。
周
(前11世纪—前771)
安塞为白翟部落辖地。
春秋 战国
(前770—前221)
县境先属晋国版图,后归魏国辖区。
秦
(前221—前207)
秦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安塞属上郡。蒙恬常居此统治之。
公元前212年
秦始皇命蒙恬监修秦直道,从王窑乡入安塞境,过杏子河,经太平崾崄、曹老庄等地;又经园峁、草圈台、过岔路川水;经堡子山、卧虎湾、圣人条、红花园、河西沟、冯岔;过延河经罗居、石窑滩、前火石涧、麻地渠、鸦行山、黄草塌、丁嘴梁等地进入靖边县小河乡郑石湾村境内。
秦置高奴县,其境包括今甘泉县北部、延安市、安塞县等地。翟王董翳在此立国。(据民国三年《安塞县志》记载,高奴故城在今坪桥乡,倚山为城。另一说,县治在今沿河湾镇碟子沟附近。另据《元和郡县志》云:鄜上及甘泉、临镇、安塞皆高奴也。)
西汉
(前206—24)
高祖元年(前206)
项籍封秦国降将董翳为翟王,定都高奴。八月,汉王控制三秦,确定翟王董翳治上郡。
西汉时期,发现“高奴县有洧水(石油),肥可燃”。
神爵元年(前65)
西羌骑士进驻金城(金城县故址今为安塞县属地)。
王莽新朝元年(9)
改高奴县为利平县
东汉
(25—220) 东汉复设高奴县,属上郡辖。
三国
(220—280)
本县属赫连勃勃之夏国辖区。
宝鼎二年(268)
封永丰县公李和进爵为义城公主(永丰县属金明郡,在今安塞县境内)。
东晋
(317—420)
后魏夏州领金明郡。该郡领县有三,其中永丰、启宁二县在安塞境内。
南北朝
(420—581)
北魏时,增设郡县。时安塞属东夏州的编城郡(一说为金明郡,广武县为治所,另辖沃野县。)
北魏太平真君十年(449)
县境内置广洛县,其境与高奴县大致相同,属金明郡辖。
真君十二年(451)
在县治所兼设金明郡治。县内并置永丰、启宁二县,至北周撤销。
景明元年(500)
四(5)月丙子(20)日,夏州陨霜杀草,安塞尤为严重。
正光二年(521)
安塞发大水。
隋
(581—618)
仁寿元年(601)
避太子杨广名讳,改广洛县称金明县,属延州郡辖(广洛县在延州北50里,今安塞境内。)
大业十二年(617)
撤销金明县制,并入肤施县。
唐
(618—907)
武德三年(619)
本县域从肤施析出,复置金明县,县城址在延州北50里,即今沿河湾镇碟子沟处。县域兼设北武州及开远、全义、崇德、永安、定义五县,并在县北置北平州。后五县并入金明县,属延州辖。
贞观元年(627)
秋,县境内降雹雨。
贞观二年(628)
撤销北武州,并开远等县入金明县,仍属延州辖。
贞观三年(629)
撤销北平州。
贞观九年(635)
取罢交谷之名,在原北平州址设罢交镇。
贞观十年(636)
沿用罢交镇名置罢交县(县治在今县境内化子坪乡城峁村)。
永徽二年(651)
安塞境内降黑霜,庄稼被冻死。
调露元年(679)
安塞霜冻,草被冻死。
长安四年(704)
四(5)月,安塞降霜,草被冻死。
天宝元年(742)
改罢交县称延昌县,隶属延州辖。五代梁时延昌县撤销,辖地分归金明、敷政县。
天宝十四年(755)
冬,安禄山叛乱。杜甫为投奔即位于灵武的唐肃宗,只身北上延州,又溯延水北上。到安塞芦子关后,写下了反映军事态势和他的主张的诗篇《塞芦子》。
北宋
(960—1127)
建隆三年(962)
安塞县域内,六月大旱。
康定元年(1040)
正月十八日,西夏军20余万人进攻金明等三十六寨。金明诸寨宋军主将李士彬素称“铁壁相公”,率军10万,为州北面屏障。因兵力分散,很快即被夏军击破,李士彬战死。
四月,筑金明、栲栲诸寨。
五月,元昊攻克塞门、安远两寨。
八月,范仲淹知延州,考察塞门、安远寨,同时竭力修复遭毁的边塞城寨十二处。
庆历元年(1041)
县境内旱灾严重,有人吃人的现象。
八月,元昊攻克金明寨,继破宁远寨,寨主王世亶战死。
熙宁元年(1068)
十二月,赐夏国主秉常诏许纳塞门、安远二寨归其绥州。
熙宁五年(1072)
并金明县入肤施县,割西南部入敷政县,以“安定边塞”之意在金明故城设安塞堡,属绥德军。
元丰七年(1084)
五月,夏军进攻延州、安塞堡。
宋绍圣三年(1096)
九月,夏崇宗李乾顺奉其母梁氏之命,率众50万人进攻鄜延。西至顺宁招安寨,东至黑水(今子长县涧浴岔乡边家湾)、龙定(今子长安定镇),中自塞门(安塞镰刀湾)、龙安、金明以南200里间均为其占领。
金
(1115—1234)
皇统二年(1143)
安塞改属彰武军总管府。
金宣宗贞祐四年(1216)
六月西夏军队进攻安塞堡(今碟子沟),被驻在延安的金元帅左监军兼陕西统军使乌古伦庆寿率军大败而去。
金宣宗兴定元年(1217)
五月,西夏军队进攻黄鹤岔(今安塞县黄花石庵),被金右都监完颜宫山所败。八月安定堡(今子长安定镇)总押李公真打败前来进攻的西夏军3000余人。九月,金都统罗世晖也打败了进攻克戎寨(今安塞境内)的西夏军队。
南宋
(1127—1279)
淳祐十二年(1252)
沿用安塞堡名,升堡为县,安塞县始设。
咸淳四年(1268)
敷政县并入安塞县,属延安路辖。
元
(1271—1368)
大德三年(1299)
知县刘秉实、教渝萧允中修茸安塞县学。
泰定二年(1325)
六月降雹雨,稼禾受损。
泰定三年(1326)
六(7)、八(9)月,安塞降雹雨,稼禾受损。
至正年(1341—1368)
在历代故基上,茸修县署。
明
(1368—1644)
明初,因地瘠民贫,本县区划为十六里。每里十甲,每甲十一户。
洪武十二年(1379)
建塞门所,属延安卫(千)三所之一。另两所为安塞、保安所(塞门所即塞门守御百户所,所同于宋之军,掌军戎,职同守令)。
万历十年(1582)
县境内蝗飞蔽野,稼禾不收。
万历二十六年(1598)
县内大水为患,飘走人畜甚多。水由西川发,冲荡村落,至县南门止。
万历三十七年(1609)
县境内受旱,稼禾欠收,民众受饥。
天启元年(1621)
县境内有地震发生。
天启五年(1625)
青年马懋才考中进士。在任礼部祠祭司清吏员外郎之职期间,于崇祯二年(1629)四月初七,上呈《备陈实见异常灾变》奏疏。就延安、庆阳一带旱灾,民不聊生之残状,向崇祯皇帝朱由检书面呈报。朱由检命发赈金十万。
天启七年(1627)
世代务农的高迎祥,在饥寒交迫中,率领数百农民起义,攻占堡寨,夺取物资。府谷王嘉胤起义后,高与之联合作战。崇祯八年(1685)召集和主持了有名的各路起义军山西萦阳大会。
崇祯元年(1628)
夏旱,狂风大作,田苗因风拔尽。秋无收获,民饥无所食,争割蓬而食。是年,本县群众散亡大半,人民纷纷揭竿起义。
崇祯二年(1629)
县境内再度受旱,饿死人甚多。冬十月,高迎祥与转战秦晋之间的李自成会合,旬日间,聚众至万余人,推高迎祥为首领称闯王,称李自成为闯将。
崇祯三年(1630)
在县城北八十里处修宝山寺,寺中栽种牡丹,成游赏佳处。
崇祯四年(1631)
十一月初,谭家营(即今谭家营)的谭雄率领农民起义军攻克县城。驻守一月后,于闰十一月,被延安总兵王承恩派重兵打败,杀义军500余人。谭雄遇害,群众被屠十分之九。时疫继之,城几无人。
崇祯五年(1632)
是年大荒,斗米八钱。民始掘草根、柳叶,继揭石啖之,腹坠而亡。人相残食,僵尸遍野。十月(11),锋镝子遗,又逃荒外走,饿死者占十之九。
崇祯六年(1633)
桃树梨树冬天开花。
本县境内有蝗灾,稼禾受害。
崇祯八年(1635)
春,高迎祥率部转战于陕豫、皖北、鄂西北一带。九年(1636)七月,高部从汉中北进,谋攻西安,行至厔(周至)黑水峪,中陕西巡抚孙传庭埋伏,高被捕遇害,义军部分由其弟高迎恩率领转移。
崇祯九年(1636)
安塞民众逃亡仅存金庄一里,名虽存而民数不敷。此后,屡值兵荒,仅存六甲。
崇祯十三年(1640)
春二(3)月,风霾雨土,民大饥。
清
(1644—1911)
顺治三年、四年(1646—1647)
连续两年蝗灾。
顺治五年(1648)
赤风竟日,屋瓦皆飞。
顺治十五年(1658)
境内有地震。
顺治十六年(1659)
六月,西北两川,同日水发,北水尤大。大水从县城(碟子沟)北门冲入,淹没民舍,冲走城门两扇,达半里远。城北荡为水区,南关淹没多人。
民家驴驹腹中有驹。
知县李暲创修《安塞县志》。
康熙元年(1662)
二月,安塞境内地震,声如雷,屋宇皆动。
康熙三十四年(1695)
在县城北修大佛寺。
康熙六十年(1721)
春旱,秋颗粒未收。斗米千钱,饿殍枕籍于道,买鬻男女,县内民众散亡大半。
雍正年间(1729—1734)
本县编户六甲。
乾隆初年(1736)
时县境内有峰火台49处,有防兵21名,分驻在治城、招安、高家桥、白家洼、下寺湾等处。
乾隆九年(1744)
知县倪加谦主纂县志。
乾隆十四年(1749)
倪加谦手抄本县志中记载:如不早改城址,也不改河筑坝,县城非被水毁不可(后屡被水毁,终在180余年后,碟子沟县城不复存在)。
是年在县城建立税铺一处。
濯筋河(延河)芦关岭,七(9)月二十三(4)日,普降暴雨,河水突长,汹涌异常。旧筑县城石堤冲塌十五、六丈,冲陷城墙、水涧、炮楼及道路堤岸多处。
乾隆三十四年(1779)
知县任云书修纂县志。
嘉庆二十年(1815)
创办县苹生书院。
道光五年(1825)
县儒学移建于新乐寨。
同治五年(1866)
大水冲入县城,人、畜溺死甚多。
同治六年(1867)
四月十二日,西捻军大元帅张福满、副元帅李雄安,编立营盘联合回民起义军,共同攻克安塞县城。知县王鲁廷逃窜,其余文武各官不知所措。
十月,回民起义军再次攻克安塞县城,火烧县署仓廒。
光绪三年(1877)
民众断粮,出现人吃人。县内人口大减,十室九空。
光绪五年(1879)
知县王策范首设县义学五处(城内一所,各乡四所),经费源于地租,入学均免费。
光绪二十五年(1899)
七(8)月二十一(26)、二十二(27)、二十三(28)、二十七、二十八、二十九、三十,八月(9)一、二、三、四并二十六、三十日等夜,连续降黑霜,秋禾冻萎,收成无望。
光绪二十六年(1900)
七(8)月二十三(17)、二十七(21)、二十九(23),八(9)月二十三(16)、二十四(17)等日迭降严霜,秋禾枯萎,计各乡成灾六、七分不等。
光绪二十八年(1902)
秋禾霜杀成灾。
光绪三十一年(1905)
八(9)月初十(8)等日连降严霜,秋禾成灾。
是年,大水冲入县城,水深达二尺许。
是年,改书院为高等小学堂。
光绪三十四年(1908)
七月七日(8月1日)河水大涨,奔涌入县城,深约五、六尺,居民损失严重,石坝、城门皆被冲塌。
该年前后,县内冰雹灾害连年不断。
宣统三年(1911)
十月二十八日,邑绅孟绍绪、郭超伦等创办民团。
中华民国
(1912—1949)
元年(1912)
元月,中华民国成立,设县公署,知县改称知事。
县高、初等小学堂改为高、初等小学校。
是年,建立安塞县保卫团,孟绍绪为团总。下设5个区保卫团,全县时有团丁1991人。
二年(1913)
废府设道,安塞属榆林道辖。
本县设立初等学校10处。知事安庆丰创设女子小学校。
三年(1914)
2月,由知事安庆丰监修,郭永清总纂,郭超群、郭超伦分纂的《安塞县志》修纂完毕。由宋联奎、崔云松作序,西安霁光铅石印字馆代印。全志共四册十二卷、七十四目,约6.82万字。
六年(1917)
七(8)月,大水冲入碟子沟县城内,城隍庙及民房冲没殆尽。
八年(1919)
七(7)月,水入碟子沟城丈许,西北半壁尽成水区,民房庙宇淹没殆尽。
十二月初,“硬肚”首领梁二、张三、窦三等假借邪术喝符,与横山、米脂客民(移民)抗拒。继而杀人抢劫,保卫团团总孟绍绪及团丁等数人战死。
九年(1920)
十二月,地震有声,山崩地裂,大牲畜受伤不少。
十年(1921)
六月,陕北镇署卫队杨连长带领军队不动声色行抵县境西川枣湾乡王家沟门,将“硬肚”包围,“硬肚”被打散。
十一年(1922)
该年承清制县上设劝学所,以促进教育。
十二年(1923)
知事杨元焕派员兴办义务教育,设立初等小学10处,学龄儿童入学增多。
十三年(1924)
初春,由知事杨元焕监修,郭超群编辑、续修的《安塞县志》告成,民国十四年夏印成,吴廷锡、刘镇华、米材栋等分别作序。全志四册十二卷,约9.54万字。
十六年(1927)
三月三日,谢子长委派其部下排长李某和安定县一高小教员到安塞县坪桥老灵寺庙会上宣传北伐革命,传播进步思想,成立农民协会。
夏,在绥德第四师范上学的安塞籍学生薜应昌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八月,在米脂三民二中上学的安塞籍学生康全民由教师杜子民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回到安塞发展农民党员数人,并成立党小组。
十七年(1928)
县公署改称县政府,县知事改称县长。
是年,陕北革命处于低潮,延安区党委派共产党员吴天昌来安塞县立高小(新乐寨小学)任教,秘密开展党的活动。
十八年(1919)
国民党县政府企图贪污救济粮款,置农民的死活不顾。由共产党员陈鸿宾领导的饥民游击队包围了县政府,散发宣传小册子,县长康寿迫于人民的激愤,建石窑三孔,办起赈饭点,给饥民放粮,施赈饭三、四个月。
三、四月,县内外几百饥民自愿组织起来,涌向新茂台村,迫使大地主徐士林开仓借粮,赈饭三个月。
六月,中共延安区党委指派冯世光到安塞新乐寨县高小任教,负责建立党的地下交通站和党支部。交通站由高鹏飞任站长,冯生桂任交通员。
七月,安塞县第一个中国共产党支部建立,冯世光任支部书记,宋瑞林任组织委员,惠长恩(后更名惠普)任宣传委员。
十一月,学校以冯世光宣扬“赤化”为由,将其解聘。地下交通站随即撤销,惠长恩代理党支部书记。
春后,相继建立了茶坊、高桥、龚圪堵、刘老庄、张坪等共产党小组,组长分别为白焕章、惠长恩、杨加义、康全明、刘明锦。
是年,县内降冰雹,大如鸡蛋,二十余村无收成。
二十年(1931)
三月,共产党员惠志明到安塞县立高小任教,负责党的工作。时隔不久,延安区党委遭破坏,惠奉命离开安塞,党支部停止活动。
七月二十八日,中国工农红军晋西游击队,由阎红彦率领在坪桥击溃了安定民团的堵截。
是年,刘志丹委派曹马梯来县组织起有10余人的安塞游击队。曹马梯任队长,王士贵任政委,活动在保安岭一带。
二十一年(1932)
春,共产党的外围组织“红军之友社”在县立高小新乐寨成立。成员有李华堂(现名王华)、冯向征、康从周等学生。学生到县政府请愿,迫使县长革除警察局郭维成、王尚海之职。
五月,洛河川数千农民在地下共产党组织的支持下,簇拥着当地开明绅士李朝义、白恩聪等人,浩浩荡荡穿过楼坪川、高桥川、县南川,涌向新乐寨,抗捐抗粮,坚持数天。县长吉天祥施缓兵骗术,在城门楼上当众宣布减免事项,农民信以为真。五、六天后,县政府出动警察逮捕了李朝义、白恩聪等。经共产党员康全明做开明绅士的工作,联名俱保,李、白二人获释。
六月,突降冰雹,大如核桃,积地五、六寸。二区的陈家洼等七村夏秋两禾全被打坏。
七月,北川地下共产党员陈鸿宾、刘交用利用当地“哥老会”的关系,借北中川团总与靖边县团总的矛盾,争取民团团丁30余人、20几条枪,扩充当地青年100余人,成立了北川游击队。陈任队长,刘任副队长。后因队员成份复杂,又未经整训,遭国民党高双城八十六师两个连围击,伤亡惨重。陈鸿宾带领队员10余名突围到南梁堡投奔刘志丹。
是年,本县自夏至秋,霜雨为患,田舍多被淹没。
二十二年(1933)
年初,安塞高小进步女教师申晓姗、张芝芳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安塞第一批女共产党员。
春,县北王家湾阴山峁寨子反动民团团总阎九登弃寨而逃,寨子不攻自破。
二十三年(1934)
春,中共陕甘宁边区特委、军委派王子昌(后叛变)、吴亚雄,在安塞洛河川组建了陕甘二路游击队安塞四支队,王任支队长,吴任副支队长。十月,四支队大部分队员编入红二十六军三团,吴亚雄任支队长,剩余部分仍编为四支队。
春,康全民趁府君殿团总离任之机,以“防匪、护村”名义收缴了民团步枪12支、机枪一挺、子弹12袋、手榴弹12枚,并动员7名团丁离开民团。六月高岗在孟家洼召开群众大会,宣布成立陕甘游击队五支队,胡兆阳为队长,郝醒明任指导员。
七月,在王巨德的努力下,安塞县的第一个县级人民政权机构——安塞县革命委员会在安塞县洛上川的安家坪成立,王巨德任主席,张良才任副主席兼秘书长。
七月,由中国共产党安定县委主持,在安塞县北部的团庄河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安定县安塞区委员会。隶属中共安定县委领导,区委书记王怀任,委员景宪堂、李世昌等。
八月二十五日,陕北十二支队、四支队、十六支队和当地群众,挖掉了寨子圪堵崖窑(化子坪乡境内),将罪大恶极的民团团总王怀章、王怀玉在数百人大会上公审处决。
九月,在安定共产党组织的帮助下,以王世祥、惠增贵为代表的王家湾乡政权秘密建立。
十一月初,安定县委任命曹九德为中共安塞区委书记,朱怀旺为组织委员,牛文忠为宣传委员。
十二月,陕甘边特委准备铲除新乐寨据点,让康全民作内应的信件不慎落入国民党县政府之手,康全民被捕。十二月二十四日,国民党安塞县政府趁学生放假之机,将康全民在新乐寨杀害。
十二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七军在白庙岔成立。
1935年(民国二十四年)
1月29日,中共陕北特委在白庙岔(今坪桥乡白庙岔村)召开了陕北省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主席刘志丹(后马明芳),副主席崔田明、霍维德。
1月30日,在白庙岔将红军陕北独立师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二十七军第八十四师,师长杨琪,政委张达志。
3月,陕北游击队十二支队在攻打卧牛城崖窑民团时,被国民党援兵张庭芝部包围,支队长李治国为掩护部队转移,抱敌滚崖牺牲。
是月,中共安塞区委在西北工委书记崔田夫的领导下,组建了中国共产党安塞区工作委员会,直属西北工委领导。
5月,红二十六军三团和义勇军与红二十七军八十四师在白庙岔会师。当日举行了联欢大会,宣布成立前敌总指挥部,刘志丹任总指挥,白坚任总政治部主任,范子文任秘书长。
6月,在本县境内延河以西和安定县南区待解放地区成立了子长县西革命委员会。8月改称六区。9月又将六区划分成六、七、八3个区。至此,子长县苏维埃工农民主政府下辖8个行政区。
是月,中共安塞县工作委员会在砖窑湾段庄成立,书记郭东升。
6月11日,刘志丹率领红军和平解放了高桥寨子。17日,攻克新乐寨,推翻了国民党在安塞县的政权。22日,攻克李家塌寨子,歼灭以汤海鳌为首的反动民团200余人,缴枪100余支。至此,安塞全境解放,陕甘边、陕北根据地连成一片。
是日,安塞县革命委员会迁驻段庄,更称安塞县苏维埃政府。
7月,安塞一区、二区游击队,五支队留守一部合编为安塞一支队,队长方子厚,政委龚逢春,有队员300余名。
10月1日,在劳山战役中,安塞赤少部在县工委书记郭东升率领下,随红十五军团支前。战后受到红十五军团嘉奖,奖给步枪10支、驳壳枪一支。
是月,安塞土改基本结束,获得土地的农民踊跃参军,新建了陕甘游击队安塞十一支队。
是月,中共安塞县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候沟门召开,改中共安塞县工委为中共安塞县委员会,徐锡林任书记。
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西北办事处在瓦窑堡成立,下设陕北省、陕甘省、关中特区、神府特区。安塞北部的子长县属陕北省辖;南部的安塞县将原12个行政区并为6个,隶属陕甘省辖。
12月4日,长征到陕北的中共中央从甘泉高哨出发,路经石峡峪、楼坪川,到高桥住一夜。5日,途经沿河湾,到边墙宿一夜。6日到真武洞镇住宿一晚,毛泽东主席作了《关于改变对富农策略的决定》。7日从真武洞出发,途径龙安、郝家坪,前往瓦窑堡。
1936年(民国二十五年)
2月,安塞一支队编入延安独立营。
4月,中共中央警卫营驻扎碟子沟,8月撤离。
4月,杏子川、北川游击队合编为安塞独立营,张怀亮任营长。
4月,刘景范、龚逢春、刘约三率红一团与安塞独立营配合,在杏子川歼灭国民党牛生富反共团。
5月至6月间,共产党为促成全国抗日统一战线,首先争取联合东北军。商定延安、安塞交界的裴庄、杨家沟为双方集市贸易地和业务接洽处,促进双方军队、两地群众的接触和贸易交流。中共中央副主席周恩来曾多次到现场视察。
6月21日,中共中央、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离开瓦窑堡途经安塞迁往保安。中共陕北省委、省苏维埃政府,由瓦窑堡迁到安塞县谭家营乡梁坪村。
6月26日,毛泽东、周恩来从凉水湾出发途经安塞畔沟、龙安到真武洞住宿。
7月1日,中共中央机关、毛泽东从真武洞出发,经过马家沟、龙泉寺、汤家河、白台,到王窑村。2日,从王窑出发,经白家洼、界朴湾,当晚在边咀子村住宿。3日,前往保安镇。
7月,周恩来在安塞白坪村与记者斯诺谈话。本月陕北省委、省苏维埃政府迁驻安塞县谭家营,10月撤离。
11月19日,高桥区委书记郭东升、县委宣传部长冯银辉等被反动民团捕押,于21日在延安城遇害。
12月14日,红军黄春圃(江华)司令员带一个连来到驻防在马家沟(今沿河湾镇马家沟村)的陕北红一团团部,传达中共中央副主席周恩来命令,指示接收延安城。
是年,红军进行东征、西征,安塞人民送数百名子弟入伍参战,并贡献数千石粮食、上万头(次)毛驴和出动几千副担架,支援前线。
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
1月5日,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从寺儿台出发,经郭家砭、侯家沟、王南沟、樊庄、寺沟、韩砭,行走60华里,到达安塞县王窑乡的高沟口村,住了一晚。6日,从高沟口出发,经庙湾、白渠、招安、枣湾、茶坊、云坪、阎家湾、黄崖根,行走60华里,到达碟子沟,在此住了一晚。7日,从碟子沟出发,经沿河湾、马家沟、下李家湾、河庄坪、兰家坪、杨家岭、大砭沟沟口,行走50华里,到达延安城。13日,中共中央、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政府和西北办事处机关由安塞迁驻延安。
3月,中共中央军委二局驻扎碟子沟一带。
9月,子长县原属安塞县部分与安塞县南部合并,重新调整行政区划,设立7个区。一区(沿河湾)、二区(高桥)、三区(高沟口)、四区(真武洞)、五区(蔡阳平)、六区(罗居)、七区(寺湾)。改县苏维埃政府为县政府,安塞县由原陕北省辖改属陕甘宁边区辖。
9月,将安塞县赤卫队一、二、三大队改组为抗日自卫军大队,隶属陕甘宁边区保安司令部领导,大队长汤加斌。同时将县军事部改为县武装大队,归县政府领导,大队长郭芝桂,副大队长马建雄。
9月,县妇女部改称妇女抗日救国联合会,首任主席白金花;少共青年团改称青年抗日救国联合会,首任主席王怀义。
10月,中共安塞县委、县政府迁驻茶坊,不久迁往徐家沟。
是年,陕甘边联防司令部军械库设在高桥乡陈塔村。
是年,全县人民节衣缩食积极上交救国粮数千石。
1938年(民国二十七年)
2月,安塞县警卫队成立,队长申仲秀。
5月21日,陕甘宁边区少年先锋队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安塞县马家沟召开。
6月,安塞县自卫军扩编到6792人,并实现了队员人手一件武器的装备。
8月,陕甘宁边区政府开始在砖窑湾镇筹建难民纺织厂。
9月18日,两千余人参加的安塞县自卫军检阅大会在真武洞举行。
10月,安塞县武装大队编入陕北独立第八营。
11月13日至12月17日,中共陕甘宁边区第二次代表大会在安塞县徐家沟召开,毛泽东到会,并作了《提高自己帮助别人》的报告。安塞县曹九德、郝玉堂、马国栋、范永富等人出席了会议。
11月20日,日本飞机轰炸延安,鲁迅小学和边区中学迁移到吊儿沟(当时属安塞县,现属延安市)。时有教职员工42人,学生5个队、307人。
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
2月,边区中学的小学部搬到安塞县白坪,单独建校,改称陕甘宁边区儿童保育院,简称“保小”。
6月15日,边区医院迁驻安塞,7月15日,开始接收病人。1942年又随边区政府机关迁至延安,安塞成立分院,院址设在黄瓜塌。
7月,中共安塞县第二次代表大会,在李家塌召开,选举产生了11人组成的委员会,曹九德任书记。
冬季,安塞县唯一的手工业厂家枣湾纺织厂正式开工,厂长张瑞昌,后为王印、胡德元。
是年,国民党对陕甘宁边区实行经济封锁,中共中央提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安塞县成立了纺织合作社。
1940年(民国二十九年)
1月,县政府从李家塌再次迁到徐家沟。
4月16日,陕甘宁边区建设厅决定在新乐寨至延安赵家崖修建滚水坝和水渠,渠长10余公里,可浇地1万余亩。
4月至1947年1月,中共中央保安处驻真武洞王新庄。
7月10日安塞县六个区遭水灾,受灾农田1.7万亩,房屋损坏24间,资财损失2000元,受灾者达4200人。
是年秋,陕甘宁边区政府在砖窑湾沟槽渠建立了纸厂。
是年,牛羊有瘟疫。
是年,肖三到保小视察。
是年,白坪建起大礼堂。
是年,军委兵工厂迁驻茶坊村。1947年3月迁出安塞。
1941年(民国三十年)
春,边区民政厅给安塞县拨救济粮159石。
3月,真武洞小学在县城建立(校址在现机械厂)。
6月,化子坪乡姚则湾仓库主任伙同某村干部多年贪污粮食,并收买几个二流子制造所谓抢粮事件。对此,县上开除了有关人员的党籍、公职并给予刑事处罚。
7月2日下午,降雹三、四寸厚,大者如拳,夏、秋作物雹打水毁,一扫而光。冲走牛13头、驴10头、羊20只,麦子就地生芽。
10月,安塞县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大会在徐家沟召开。年仅23岁的华北大学毕业生邵清华(女)当选为安塞县县长,这是陕甘宁边区的首任女县长。会议还选举产生了县参议会,议长白宜彩,副议长康保民、张爱民。
1942年(民国三十一年)
2月,县政府从徐家沟迁至真武洞,至此再未变动。
4月,劳动英雄张万库、杨朝臣和马家沟村读报小组受到陕甘宁边区的表彰。
4月,县民众教育馆成立,负责社会教育及失学民众的补习。
7月,为纪念“七·七”事变5周年,县上发动各界人士慰问驻在高沟口的中共中央军委疗养院全体荣誉战士。百姓纷纷送肉、送柴,小学生写慰问信百余件。
8月8日,暴雨突发,所有川地禾苗尽被淹没,山下平房均水深二尺有余,路断行人。
11月,县工会、青年抗日救国联合会、妇女抗日救国联合会合并,称安塞县抗敌救国联合会。
11月,安塞县完全制小学开设冬学班(为期3个月)。
是年,两个区庄稼受灾达2028亩,损失粮食预计1686石,死伤74人、牲畜10头、猪羊439只,灾民达11400人。
是年,乡长李承统在边区劳动英雄模范及各项建设工作展览大会上,受到边区政府民政厅长刘景范点名表扬。
是年,樊彦旺等8名劳动英雄获陕甘宁边区二等奖,各得奖金1万元边币及奖状,毛泽东、朱德、高岗、贺龙、林伯渠、李鼎铭分赠亲笔题字。
是年,全县人口为46835人,耕地面积为384995亩,粮食总产量45265石。
是年,全县流行斑疹、伤寒痢疾、发汗等病,七区白庙岔、一区沿河湾尤为严重。
1943年(民国三十二年)
2月24日,一区四乡退伍军人、劳动模范杨朝臣写信给延安县吴家枣园(花园)吴满有,倡议展开生产竞赛。八路军总司令朱德看到杨、吴竞赛的消息后,立即电令陕甘宁边区所有部队积极响应。从此,英雄之间、军队之间、军民之间、乡村之间的生产大竞赛在整个陕甘宁边区开展起来。
3月2日下午,县委、县政府召开庆功会,为杨朝臣、张万库、刘桂英、王老太太等人奖赠耕牛。会上通过了与志丹、子长县开展生产竞赛的挑战决定。5000余群众会集真武洞,晚上转九曲庆贺。
5月,安塞县整党整风运动开始,至1944年3月结束。
6月,全县开垦荒地58978亩。
8月15日至25日,县政府组成有4100多头牲口的运输队,到盐池运盐。
11月23日,县政府欢送杨朝臣、张庆丰、陈德发、李承统、马守俊、温汉生、樊彦旺等赴延安参加边区劳动英雄代表大会。陈德发获特等劳动英雄;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将“刻苦成家”的锦旗、锄和镢头赠给张万库。
是年,为贯彻“精兵简政”的号召,县政府将二、三科、群众团体合并,下放30多名干部充实生产第一线。
是年,全县纺纱453911斤,织布1724尺,创值1298100元(边币)。
是年,县上设立女子小学,县长邵清华兼任校长。
是年,白坪保小学生在老师带领下,办起了识字班和夜校,受到县政府嘉奖。
1944年(民国三十三年)
7月4日下午3时,三、六、七区降雹两小时,大者如拳头,仅六区一、二、三乡20个村有1389垧庄稼被打坏。
8月5日,中共中央警卫团战士张思德,在本县楼坪乡石峡峪烧木炭时,因炭窑崩塌,不幸牺牲(中共中央警卫团两个班从1942年至1945年在该处烧木炭)。9月8日中共中央直属机关在枣园为其举行追悼大会。毛泽东主席在会上作了《为人民服务》的讲演。
是年,全县变工队、扎工队达1641个,参加人数8661人,牛犋4155头。
是年,由县联社投资,成立了安延蒲剧团,团长孙玉文,演职员40多名。演出只收少许场费,很受群众欢迎。1947年夏初,在化子坪演出时,被胡宗南部队冲散,再未成立。
是年冬,苗店郭凤成、赵芝成、魏生珠、刘永祥等组织了全国第一个农业生产合作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主席在《关于农业生产合作化问题的报告》一文中写到:“在抗日战争时期,在陕北的安塞县,就出现了一个社会主义性质的生产合作社。”
1945年(民国三十四年)
是年,边区野战医院移住真武洞黄瓜塌村。
是年,保小低级部重建儿童团,中级部建立少先队组织,活动很有特色,中共中央青年委员会于1946年做了调查,1949年10月团中央在全国推广。
是年,本县以雹灾为重,旱灾、冻灾次之。先后下雹十余次,受灾4个区、7个乡、105个村、10450垧庄稼。损失细粮51859石,全县约3300户,计1.5万人缺粮。
1946年(民国三十五年)
是年,朱德总司令、任弼时等到保小视察。
冬,胡宗南军队侵犯延安,“抗小”搬到白坪与“保小”合并,称“一保小”。
1947年(民国三十六年)
1月24日,中国工人运动领袖朱宝庭在安塞病逝,终年67岁。
3月,为抵御胡宗南部队进犯,全县组建了8支游击队(一支县直属队,七支区游击中队),共有队员1000多名。5月,改编为“塞西”、“塞中”、“塞东”三个支队。
3月16日,“二保小”撤出延安,奉命随陕甘宁晋绥五省联防司令部迁至安塞雷咀河村后,于4月9日转移到安塞县镰刀湾村。又分两路,一路于6月迁到绥德刘家河,另一路渡黄河东去。23日,县政府撤出县城真武洞,转移到西北方向的何庄湾。24日,西北野战军小量部队诱使延安国民党整编第一军军长董钊率领的五个旅5万余人向安塞进攻,扑空。次日,董部退至延安。
春,中共中央办公厅曹子猷将毛泽东主席所存马列著作等书籍,交给安塞县石马科房守印负责保管。县政府东转结束后,中央来人将书取走,毛泽东主席亲自给房写了慰问信,表示谢意,中央办公厅赠房衣服一套。
3月28日,安塞县政府返回真武洞,陕甘宁边区政府转移到安塞四区的白坪村。
4月13日,毛泽东和中央机关撤离延安后,首次白天行军,来到安塞北部的王家湾,在这里居住了58天。
4月15日,毛泽东在王家湾发表了《关于西北战场的作战方针》,致电彭德怀、贺龙、习仲勋。
4月,县政府第二次转移到四区三乡白家营村。
4月19日,胡宗南军队进犯到安塞七区坪桥一带,经四、一、二、三乡到靖边县的青阳岔镇冷窑子。23日折回,又经五、二、三、四乡南撤。在五六天时间里,七区被蹂躏村庄不下百余处。胡军所到之处,烧、杀、抢、奸,无恶不作。
5月8日,西北野战军在青化砭、蟠龙、羊马河3战3捷之后,7个旅45000余人到真武洞一带休整,彭德怀和西北野战军司令部住马家沟村。
5月13日,周恩来、陆定一等人骑马由王家湾赶到马家沟。14日,边区军民5万余人在真武洞召开了祝捷大会,热烈庆祝西北野战军3战3捷的丰功伟绩。周恩来代表中共中央到会祝贺并发表了讲话。西北野战军总司令彭德怀、中共西北局书记兼西野政委习仲勋等人参加大会,并讲了话。
5月30日,毛泽东在王家湾发表评论文章《蒋介石政府处在全民的包围之中》。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