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科技越来越为地方政府所重视。1985年,在全省陕北细毛羊赛羊大会上,安塞的细毛羊誉冠全会,前三名皆为本县所得。1989年,县上羊子冷冻精液制作成功,荣获省上嘉奖。1990年,在全省陕北细毛羊赛羊大会上,安塞细毛羊再次夺魁。
安塞的民间艺术源渊流长,技艺精湛,成为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瑰宝。特别是从80年代始,声誉鹊起,名噪四海。安塞腰鼓融秧歌、舞蹈、武术为一体,动作矫健、造型优美、气势雄浑。早在宋代,安塞腰鼓便在民间为民众所喜闻乐见。1986年获全国民间音乐舞蹈比赛大奖。1988年、1990年分别在首届全国农民运动会和第十一届亚运会开幕式上登埸表演,被国内外誉为“中国一绝”。安塞腰鼓还不断在电影、电视中播出。她已跨越了诞生她的黄土地,屹立于世界艺术之林。安塞农民画朴实简练,构思独特,想象丰富。80年代,先后有600余幅作品被国家、北京、上海、西安、昆明等地收藏或展出;200余幅漂洋过海,在世界各地收藏和展出。1987年,安塞获得全国首届农民书画大赛一等、二等、三等奖。1988年,安塞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全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安塞剪纸想象丰富多彩、造像淳朴明快,有很高的艺术欣尝价值。80年代,安塞有1500余幅作品被国家、北京、上海、西安等地收藏或展出。安塞民歌质朴细腻,特别以扣人心脾的感情色彩见长。从80年起,县上采编各类民歌500余首,其中14首选入《中国民歌集成卷》,30余首为《黄土情》等影视片采用。
安塞在历史上地处边塞要地,与北部少数民族相近,成为历代兵家战争要地。境内堡、寨众多,关隘四设,烽火台隔山相望,崖窑依险而凿。芦子关、碟子沟旧治、高桥寨等古称“上郡咽喉,北门锁钥”,可北控,可南御。朝朝重兵防守,代代战事叠起。战争祸及乡梓,危害百姓。战事一来,或逃或死,时常出现十室九空的悲惨景象。
安塞地广人稀,历史上誉之为“米粮川”。但在“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社会,在官府和地主豪绅的惨酷压迫和剥削下,民众时常处在衣不能遮体,食不能裹腹的生死线上,“人相食”的记载比比皆是。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安塞人民有着光荣的革命斗争传统。明末,高迎祥不屈于封建统治者的惨酷统治,率众揭杆而起,成为推翻明王朝义军中的一支劲旅。明崇祯四年(1631),谭雄率义军一举攻克县城,贪官污吏无不远避它乡。随着马列主义在陕北大地上的传播,1929年冯世光在国民党县城新乐寨建立了安塞县第一个共产党支部。从此,安塞的革命势力日益壮大,革命斗争风起云涌。1935年6月,刘志丹率领陕北红军,连克高桥、新乐、李家塌三寨,安塞全境解放。陕甘宁边区时期,安塞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大生产运动、扫盲识字、参军支前中,样样工作都走在前面,被树为陕甘宁边区的模范县。1947年,国民党胡宗南部进犯边区,安塞组建游击队奋起抗击。被胡宗南部队称为“烂袄游击队”的塞西支队四处出击,连连获胜,使胡军谈虎色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遵照毛泽东主席给延安复电的精神,安塞人民节衣缩食,努力恢复战争的创伤,顺利地进行了镇压反革命、“三反”、“五反”、抗美援朝和“三大改造”运动,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由于人民公社化、大跃进运动中政策上的失误,安塞人民经历了三年困难时期的“瓜菜代”。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和接踵而至的“文化大革命”的干扰下,安塞国民经济发展缓慢,群众生活在贫困线上。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安塞县推行了改革开放,农村实行了家庭承包责任制,企业实行了承包合同制。80年代后期,调整产业结构,农村经济实行多种经营,大力开发“烟、羊、果、杏”四大主导产业,实施了杏子河流域治理和北五乡经济开发。石油大规模地开采和天燃气钻探,拓宽了经济开发的路子,经济建设日新月异,群众生活跨越了贫穷的天堑。
安塞自明代始,已六次编纂县志。但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这些志书不但粗略,且荒谬之处甚多。新编《安塞县志》以众多的历史资料为依据,经过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以新观点、新方法进行编纂,努力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并将起到资治、教化、存史的作用。
新编《安塞县志》在记述各行各业的历史变迁和兴衰起伏的同时,突出记述了陕甘宁边区时期的史实,弘扬了延安精神;详细记述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安塞的建设成就,以反映中国共产党改革开放政策的英明、正确;通过对安塞腰鼓、农民画、剪纸、民歌等民间艺术的发展、崛起、传播等细致入微的记述,突出了地方特色。
追觅历史遗踪,展望安塞前景,人民正在奋发图强,经济正在起飞,安塞的未来必将灿烂辉煌。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