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岩溶(喀斯特)地貌
这是以地下水为主,地表水为辅,以化学过程(溶解和沉淀)为主,机械过程(流水侵蚀和沉淀、重力崩塌和堆积)为辅,对可溶性岩石的破坏和改造而形成的。
石瓮乡马蹄湾以下至东西干沟,面积约50多平方公里,山体多属石灰岩,有裂隙,透水性好。已发现的有以佛爷洞、天洞、百神洞、风洞以及西干沟的玉霞洞、九三洞、探奇洞为主的100多个溶洞。洞内钟乳、石笋千姿百态,各具风采。目前已成为旅游佳地。
佛爷洞有长廊状大厅四处,分上中下三层。
百神洞最低处有一直洞约17米,洞底有地下暗河。附在洞口可听到地下暗河流水的声音。
凤镇区宽坪乡大路行政村有一溶洞,长15公里,洞内钟乳、石笋形象亦有巧夺天工之奇。
第四节 农业地貌
(1)高山:沿秦岭主脊海拔1500米以上,面积201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8.62%,相对高差为1300米。这里是乾佑、金井、社川及沙洛河水源源头,生长着各种林木。由于重峦叠嶂,沟深谷狭,切割程度大,加之温度低,降水多,日照不足,无霜期短,农作物生长迟缓。海拔1900米已达到农作物生长的上限。
(2)中山:海拔800~1500米地区。面积1608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68.95%,相对高差500~800米。柞水的农耕地多在这一区域。这一地区多为主要山脉两侧的峡谷地带,较大河沟间有河谷阶地,山坡坡度较缓,坡脚土层深厚,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宜农作物生长。
(3)低山:海拔541~800米,乾佑、金井、社川三条河流中下游沿岸的坡塬阶地及低山丘陵地,面积523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22.43%,相对高差为200米左右。乾佑河在药王堂以下,社川河在黄金李砭以下,金井河在肖台以下,是河谷较宽阔的地带,具有亚热带气候特征,是柞水主要产粮区,宜栽培油桐、棕榈、芭蕉等亚热带植物。
第五节 山脉
秦岭(亦名终南山):在县北。西至老林乡,东至九间房乡,长100公里。平均海拔2000米以上。为柞水与长安、蓝田之界。县境乾佑、金井、社川等水皆由此发源。
黄花岭:在县北老林乡境内,其岭多产黄花草故名。海拔2328米,为柞水与宁陕之界。
牛背梁:在县北老林乡境内,海拔2802.1米。为柞水、商洛最高峰。因山形似牛背而得名。山上有羚牛、大小熊猫等国家保护动物。清代常有虎出现。
九华山(亦名大顶山):在县东九间房乡境内,海拔2160.6米。唐、宋以来皆建寺院于山上。山左有龙井泉,四时不涸。
太平头山(亦名光秃山):在县北龙潭乡,海拔1930米。因山顶光明高峻,不生草木而得名。
门槛岭:在县北太河乡,海拔2103米。古时南以此岭为门,为北去长安之大道,故名。
四方山(古名感应山):在县北龙潭、丰北河两乡与西川乡交界处,海拔2341.4米。因山形似正方形而得名。古时山上建有铁庙一间,内有铁佛一尊。
文公岭:在县东九间房乡,海拔1838.4米。
海螺山:在县北老林乡,海拔1892米。因形似海螺而得名。
古佛山(亦名佛爷山):在县北药王乡,海拔1432.2米。山上有药王仙迹。
罗汉山:在县境西川乡,海拔1876米。形似罗汉而得名。
莲棚山:在窑镇乡沙沟口,海拔1833.5米。壁立摩空,半山中有洞,唐时建大士像于洞内。
云台山:在县境石瓮乡东干沟,南临镇安,海拔1897米。因山顶时有云雾层迭为台而得名。清时在山顶建有祖师庙。
县内山脉以秦岭为主脊,山势由北向南和东南延伸,以乾佑、金井、社川3河流向为谷。北部西段以牛背梁为主的山岭多在海拔2600米以上,北部中段以太平头山(亦名光秃山)和四方山为主的山岭,山势较低,但一般在海拔1900~2300米;北部东段以文公岭、九华山为主体的山岭,高度在海拔1800~2100米;西南以迷魂阵、小磨岭为主的山岭较平缓,海拔平均在1600米左右;南部以云台山最高。其余山势均在1600米以下。
山势由北向东和东南的纵脉,以秦岭为脊,分为三大支:一支东旋由蓝田汤峪、库峪方向来,名九华山(亦名大顶山),与蓝田为界;一支南旋,由大峪岭来,自北向南,经南河梁、四方山绵亘50多公里;一支南旋由宁陕石鳖峪来,名黄花岭,与宁陕交界,向南延伸至县城。
柞水山势,古今有“万仞千峰,层峦叠嶂,奇峰突兀,高耸入云”之说。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