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风力
县境南风多,频率为11.0,平均风速为4.1米/秒;其次是西南风,频率8.8,平均风速为5.0米/秒;最少是东北风,频率为2.3,平均风速2.9米/秒。年平均风速3.3米/秒。春季风多且大,平均风速为3.9米/秒;夏、冬两季平均风速为3.2米/秒;秋季风最少,平均风速为2.9米/秒。本县历年最大风速为11级,风向西北,发生在1983年4月27至28日。
六 灾害
本县灾害性天气种类很多,主要有干旱、霜冻、冰雹、大风、暴雨、连阴雨等6种。
(一)干旱 据1957年至2000年40余年的资料统计,出现大小干旱192次,平均每年出现4.7次。百日以上大旱出现16次,平均每年出现0.4次。40余年中除1964年无干旱外,其他年份都存在干旱现象。在小旱、干旱、大旱3者中,干旱最多,占总数的54%;小旱次之,占总数的33%;大旱最少,占总数的13%。从季节干旱看,冬旱最多,占总数的23%;春旱次之,占总数的17%。
(二)霜冻 在春末夏初和夏末秋初之际,县内经常受到从西伯利亚南下的极地干冷气团的侵袭,初霜早,终霜迟。无霜期短。历年平均初霜冻日是9月30日,最早9月7日(1974),最迟10月17日(1964)。历年平均终霜冻日是5月11日,最早4月20日(1972),最迟6月9日(1967)。全年无霜冻期平均为141天,最长164天(1964),最短110天(1967),长短相差54天。目前采用的防霜冻方法主要有灌水、塑料薄膜覆盖及燃柴草烟熏等3种,虽有效,颇费人力、物力、财力。
定边地区常受春季寒流影响而发生冻灾。农谚有“四月八,冻死黑豆夹”之说。
1970年5月中旬发生寒流,杏树落花、果树落叶。1982年5月上旬发生一次大雪,树叶尽落,甚至压断树枝。而1971年早霜姗姗来迟,10月,梨树两度开花。
(三)冰雹 据1957年到1998年的41年记录,共出现冰雹33次。大约10年中有5年出现冰雹,出现最多的年份达4次(1963)。平均每年受灾的村庄不少于30个,损失粮食50万公斤~75万公斤左右。谚云:“雷雨走旧路,雹打一条线。”县境内冰雹路线有3条:其一从周台子乡金鸡湾起经白泥井、海子梁、砖井、堆子梁、安边到郝滩乡伙草涧村;其二从冯地坑乡刘畔子村起经纪畔、油房庄、杨井至新安边镇的解家峁村;其三从白湾子镇姚台村起经王盘山、樊学、堡子湾、姬塬到罗庞塬乡的沙塬村。雹粒最大者如鸡蛋,最小者如莞豆。目前防雹方法多用土枪土炮对空发射驱散云团。
(四)大风 1957年到2000年共出现大风918次,平均每年出现21.3次,最多年出现59次,最少年出现5次。全年春季大风最多,占年总数的48%;冬季次之,占26%;夏、秋季大风较少。一年之中4月最多,平均4.8次,占年总数的19%;3月次之,平均3.6次,占年总数的14%;9月最少平均0.3次,占年总数的1%。
北滩地区70年代以来多于春季在水地边缘栽置柳条风障以保护禾苗,效果颇佳。
县境也宵沙暴和龙卷风,破坏性最大。
(五)暴雨 40余年中共出现暴雨15次,多在8月份,日平均降水量达78.5毫米。
连阴雨 43年中共出现连阴雨74次,平均每年1.72次,最多年达6次(1964),其间有4年未出现。连阴雨中、短期连阴36次,占总数49%,中期连阴雨10次,占总数的13%。连阴雨主要集中在7月、8月、9月3个月。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