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边县南部山区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石器和居住遗址,说明早在4000年以前,今县境内已有人类活动,并从事狩猎和农业生产,开始饲养牲畜,还有大片茂密的灌木林。秦、汉时期,多次移民实边,中原的文化和农业技术也随之传入县境。至明朝以前,长期多民族杂处,汉族与少数民族各有进退,互相影响。当汉民族居多时,农业有所发展;少数民族入主时,畜牧业又跃居首位。这种亦农亦牧,农牧交替的现象长期存在,延于近世。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50余年间,农业一直是全县国民经济的基础和主体。在以农为主,林、牧、副并举的农业生产发展过程中,1957~1980年的20余年间,全县从党政领导到农村社员,除春秋两季集中突击植树造林和零星种草以及正常的田间耕作、饲养放牧等活动外,劳动力主要是集中搞农田基本建设。自1958年起的“大跃进”、“大办农业”、“大办粮食”,1964年开始的“农业学大寨”,到1976年县委提出“学大寨,赶志丹”,一个又一个纯农业生产的群众运动,既有一定的成效,又有不少失误。1976年“学大寨、赶志丹”运动中,县委提出“一反常态,紧急动员;二反常态,你追我赶;三反常态,持续大干”的口号,各社、队相应提出诸如“革命加拼命,要粮不要命”等更激进的口号。农田基建的主要项目,山地区有旱井、涝池、淤地坝、拦洪坝、引洪渠、水平梯田、坡式梯田等。以小型淤地坝、拦洪坝、引洪渠等工程在控制水土流失、保护农田方面较有实效。滩地区主要是打井、平整土地、改良土壤、人造水库、铺修渠道、开挖排碱沟壕等,多见实效,部分社队生产条件得到改善,农林牧结构得到调整,粮食产量增加。堆子梁镇小滩子村,原来十分贫穷,266.67多公顷旱滩跑沙地,历来产量低而不稳,长期缺粮。从50年代初开始,村主任李守林带头,大搞植树造林,改良羊子品种,打井修地,改良土壤,建成基本农田80公顷,人均0.1公顷,每公顷产粮稳定在3000公斤以上,70年代就改变了吃粮靠返销的局面;杨井镇山根底村,土地宽广,历史上亩产只在20公斤~30公斤之间徘徊。1976年以后,致力于农田基建,到1985年,已有基本农田133.33余公顷,人均0.133公顷,每公顷产粮超过250公斤,有的坝地可超双百。同时,将2000多亩现耕地退耕还牧;武峁子乡进行旱地农田科学种植试验,颇有成效,创出了干旱半干旱地区科学种田的新路子。
1989年,全县已有基本农田6666.67公顷,占总耕地面积的6%,其中水地4000多公顷;造林保存面积12万公顷,其中护田林网3333.33公顷;大家畜7万头,羊子33万只,其中细毛羊和白绒山羊15万只;人工种草保留面积2.67万公顷,划管草原1.03万公顷。
改革开放20年特别是90年代以来,全县始终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和稳定土地承包关系长期不变的政策,农业和农村工作成就显著,农村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是定边农业史上发展最快的一个时期:一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农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34.06%,1998年达到2.35亿元。粮食总产量1996年创历史最高纪录。1998年夏粮再创历史新纪录,尽管秋粮受灾减产,但粮食总产仍达1.25亿公斤。荞麦、玉米、油料、洋芋、羊子五大主导产业形成规模,产值占农业总产值58%。乡镇企业产值以20%的速度增长,2000年达4.4亿元。二是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710平方公里,其中“三田”(水地、坝地、梯田)建设2.8万公顷,滩区人均达到0.1公顷水地,山区人均逑到0.13公顷基本农田,林草覆盖率由8%提高到25.4%;实现了村村通电、通公路,26个乡镇158个村通程控电话。三是群众生活进一步改善。200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131元,比1992年净增686元。建成小康村46个,稳定地解决了74949人的温饱问题。四是农业科技含量大幅度提高。推广普及良种、地膜、节水灌溉、病虫害防治等一系列现代农业技术,挖掘农业潜力,提高粮食单产,科技进步率由1990年的18%提高到2000年的47.6%。
纵观定边农业,正在逐步由粗放经营型向集约经营型转化,农民生活由温饱型向小康型迈进,农村精神文明和各项事业由分散建设向整体推进转变,呈现出传统技术和现代农业相结合,集体经济和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农业新局面。但是,农业工作仍存在着突出的问题:一是农业基础脆弱,抗灾能力不强,脱贫基础很不稳定,特别是贫困的白于山区,耕作粗放,种植业仍走着一条传统的简单再生产的路子,综合治理水平差,成效不明显;北部滩区节水灌溉水平低,水地综合生产能力发挥不够。二是主导产业规模大,但科技含量少,产量低而不稳;农业产业化程度还很低,严重制约着农业生产潜在优势的发挥。三是农林牧发展不平衡,大农业良性循环的机制尚未形成,农业综合开发缓慢,仍是自给性农业、口号性林业和不稳定的畜牧业。四是劳动者素质差,农业投入少,科技转化速度慢,行政管理职能滞后,农业科技综合服务功能弱、知识老、观念旧、手段差、资金缺、样板少等问题还十分突出。五是农业对财政的贡献与农业大县很不相称。1997年全县财政收入3816万元。其中来自农业方面的直接收入为800万元,仅占财政收入的21%。除此之外,土壤风蚀、沙化、盐碱化,水土流失等也是今后农业发展不可忽视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