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秦统一六国至中华民国时期,各朝各代主要出于商运和军旅的需要,广开道路,扩大内地与边远地区的联系。特别是隋置盐州,明置定边营,清置定边县以后的几个时期,今县内通往外地的道路越来越多,马路驮道四通八达。
一 东晋太、西甘凉的通衢
秦统一六国后,为适应郡县制和高度中央集权制之需要,秦始皇二十七年(前220)以都城咸阳为中心,新筑或改修辐射四面八方的大道,时称干道或亘道。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由蒙恬督筑云阳(今淳化)至九原郡(今内蒙包头西)的南北直道,相传同时修筑了东北、西南走向的一条支路,东起黄河,经今绥德、子州、靖边入县境,过柳树涧、安边、砖井、彭滩、郑尔庄、马团庄、大巨滩、红柳沟等主要村镇出县境。西经同心等县镇至甘肃的武威、张掖。西南经大水坑、惠安堡至西峰、平凉。此路为历代沿用。县内路当东西狭长,平漫黄土高原,天然形成后世东晋太、西甘凉大道通衢。
二 隋唐以后的主要道路
隋唐以后,由于盐州的建置,除前述道路外,军商大路广开,主要有盐灵、盐庆、盐夏和盐州至白池大路。
(一)盐灵路。《元和郡县志》记载,盐州至灵州有两条道路,一曰“官路”、一曰“私路”。“官路经盐州南端的双堆峰、骆驼会、暇墓砦、浦洛河、耀德、盐井、靖边诸镇入灵州。”此路较平坦。“人马易行”,计150里。大致走向即今红柳沟经盐池县的红井子、大水坑、惠安堡、马家滩、石沟驿到灵武的汽车公路。
“私路”则盐州“西北取乌池、黑浮图堡”出长城至白池(即盐州至白池县大路),然后折而西行,经“人头堡、苦井、三分山、呵北九驿,入灵州”(即民国时期定边至宁夏的驮道,计200公里)。
(二)盐庆路。《武经总要》在“灵盐路”条下记载,庆州(北宋治白马川口)“一路至洪德砦东北入归德川。上过西界暇墓砦、骆驼会,取双堆峰至盐州”。这条路,多沿山梁、河川,通行多有不便。计150公里。
(三)盐夏路。《武经总要》记载,延州(今延安)“至塞门砦,度卢子关,由屏风谷入夏州界石堡(今靖边县龙州)、乌延岭入平夏,至盐州六百里。其路自塞门至石堡、乌延并山谷中行,最为险狭,乌延至盐州地平。”可见,宋朝前,今定边去延安大路须途经古宥州和今靖边,且行走不易。
(四)盐州至白池路。按本目盐灵路“私路”所述,从沙场(古盐州治地)起,经杜井、官地滩、水滩子、盐场堡出县,再经盐池县的柳杨堡到达,计45公里。
三 明清以来的主要道路
明置定边营和清置定边县至民国时期,县境通往外地的大路,原有的仍旧保留,多数基本路线未变,个别道路已经完全改线,同时又新开辟了一些军商大道。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