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工农业经济的发展,黄陵商品经济日益发达,贸易活动更加活跃。截止1989年,全县共有国营、集体和个体零售商业及饮食服务网点1589个,从业人员3933人,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1989年,黄陵财政总收入完成1717万元,比省、地给黄陵提出的“1990年实现自给,总收入要达到1300万元”这一规划要求高出417万元,提前实现了财政自给。工商金融改革一路顺风,税收、储蓄额连年上升。1989年底,全县各项存款余额7113.3万元,较1978年763.1万元猛增5倍;城乡个人储蓄余额达到3735.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和职工年平均工资分别为590.48元和1391.8元。城镇家庭中,手表、缝纫机、自行车、收音机已相当普及,彩色电视机、洗衣机、电风扇正在向高档、豪华型发展,农户电视机、收录机已不鲜见。
经济的发展有力地促进着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事业的发展。1985年,修建小学校舍279所,30690平方米,基本实现“一无两有”,经省、地验收合格,为首批普及初等教育县。1987年,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在延安地区率先实现无盲县。全县有科研室181个,科研小组316个,各类科技人员1534名,农民技术员800余名,已获科技成果奖35项,1987年“红元帅”、“秦冠”两个苹果品种全区品评会上夺冠,被评为优质产品先进县。1989年县级广播站1个,乡镇广播站12个,有线广播网长度888.6杆公里,嗽叭1.1万只,通播率达93%;电视差转台17座,卫星地面接收站2座,电视覆盖率达89%。全县专业卫生人员387人,病床324张,184个村庄设置有医疗点,乡村医生和卫生人员216人,长期以来威胁黄陵人民生命健康的三大地方病经过有计划的综合治理得到控制,传染病与一般疾病的发病率亦呈下降趋势。在黄陵经济振兴中,邮电事业发展极为迅猛。1989年,全县共有邮电局、所9个,农话线路17条、长134公里,电报电路4条,市话交换机容量500门。1990年,引进加拿大北方电讯公司先进通讯设备,开通1500门程控自动电话,公众电传、用户电报、电话、传真等业务均纳入国际通网,随时可与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各大中城市通电、通话、通邮。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黄陵人民在中共黄陵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以党的基本路线为指针,为黄陵的振兴腾飞,为实现四个现代化锐意改革、励精图治。现已创办黄陵经济综合开发区,即以店头矿区为中心的煤炭综合加工区;以桥山镇为中心的商贸、旅游开发区和以秦家川为中心的电力、石化开发区。三个开发小区的拟建项目均确定立项,桥山商贸开发区的沮河饭店已破土动工。“炎黄子孙陵园”于1992年12月与香港泽富公司签定的合资兴建合同书,现正在设计之中。县上成立了专门专事机构,具体负责开发区的对外业务,开展项目、技术和各种合资、引资、合作事项的洽谈,提供全方位的政策、信息服务、工商、税务、城建、土地、物资、金融、公安和所在乡镇政府实行联合办公,各种手续办理程序简化,一步到位。这一切将为黄陵的腾飞起到促进作用。
忠诚的黄陵守陵儿女用不懈的努力宣告自己是龙的传人,是无愧于先祖的炎黄子孙。
上一页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