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塬
本县塬区面积较大。北至乔山南麓,南至上宋、绛帐、揉谷3个乡(镇)北塬以北。东与永寿县店头、乾县临平、武功县游凤、杨陵区五泉交界,西与岐山县京当、青化、益店相连。包括天度、南阳、黄堆3个乡的南部,法门、建和、召公、太白、杏林、城关、新店、段家、午井9个乡(镇)全部和上宋、绛帐、揉谷3个乡(镇)的北部。面积约467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63.2%。
境内分为山前洪积扇和黄土台塬两个地形地貌单元。
一、山前洪积扇区
位于法门、建和、召公3个乡(镇)政府所在地以北,面积约154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20.5%。区内海拔630~950米,依据发育状况分为5级扇裙。地势较平坦,地面平均坡度9°39′。洪积扇顶部多有南北冲沟,七星河、美水河自北而南穿过区内,河谷切深一般30~50米,两岸发育沟丛生,地表坡度多在40°~60°间。水土流失较严重。洪积扇后缘为坡积洪积地形。山前洪积物质主要来源于七星河、美水河和漆水河。地表近西部西北高,东南低;近东部东北高、西南低;中部豆会、天度一带处于东西两洪积扇中间,地势低平,组成物质系黄土状亚粘土,含钙质结核与卵石含亚粘土互层。
二、黄土台塬区
法门、建和、召公3个乡(镇)政府以南均属黄土台塬区。面积约322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42.8%,区内海拔520~630米。地面较平坦,平均坡度3°46′。河从中部自西而东横穿,七星河、美水河南流入,塬面自然形成块状。河以南塬面俗称南塬,以北称北塬。县城以西称西塬,以东称东塬。
境内河流曲折迂回。尤其水,弯弯曲曲东去,水流急缓不一。河谷切深一般30~50米,山峁地带80余米,谷深塬高,沟大坡陡。河谷两岸冲沟密布,将塬面边缘切成锯齿状。塬面起伏亦较大,地势开阔,土层深厚,多为离石黄土组成。
塬区东部有召公镇袁新、聚粮洼、太白乡长命寺洼、良峪洼、杏林镇召宅洼,西部有新店乡万杨洼,南部有段家乡银窦、沟老、大同、午井洼。20世纪70年代,宝鸡峡引渭灌溉工程和冯家山水库灌溉工程相继建成,由于大水漫灌,致地下水位普遍上升,洼地大多出现溃水,一般2~5米深,有如小湖泊。
境内有大小沟道168条,总长231.3公里,平均每平方公里有0.45公里沟道。区内属中度水土流失区。
第三节 川
本县塬下渭河阶地区,北至塬坡脚,南跨渭河与眉县槐芽、横渠、青化、周至县的哑柏交界,东邻杨陵区,西连眉县常兴。包括本县上宋、绛帐、揉谷3个乡(镇)塬下全部。面积约123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16.30%。
区内海拔438.4~485米。地势低平,平均坡度2°59′,水土基本不流失。渭河在南部自西而东穿过,河床宽窄不均,最宽处超过2000米,最窄处不足700米。渭河南、北两岸有沙滩地2万余亩,尤以南岸最多。滩面平坦广阔,经长期漫淤、改造,大多已栽植树木,种植农作物。
河北至塬坡脚呈阶地。一、二级阶地界线较明显,一级阶地较窄,约1公里;二级阶地较宽,2~3.5公里。阶地高差约8米,多呈陡坎相接;三级阶地以不连续的块状残留于黄土台塬边缘。其组成物质,阶地顶部为黄土状亚粘土,底部为亚粘土和沙砾卵石层。
区内小型沟道57条,总长26.7公里,平均每平方公里0.22公里沟道。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