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县地域南北长于东西,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北高南低。境内自北而南自然形成低山丘陵、山前洪积扇、黄土台塬和渭河阶地等4个明显的地貌地形单元,南北呈阶梯跌落。海拔最高1579.8米,最低438.4米,相差1141.4米。
北部山区系千山余脉乔山,呈雁列状向东延伸。境内地形起伏,岭谷相间,沟深坡陡,有大小沟道283条,总长288.7公里。沟壑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1.96公里;地面坡26°43′,水土流失严重。境内河流5条,以瓦罐岭到刘家梁为分水岭,向北流入漆水河的有磨石沟、黑沟、纪家沟3条,向南流入渭河的有七星河、美水河2条,水量均少而多变。
中部以山前洪积扇区和黄土台塬区构成的平原面积较大,占全县总面积近2/3。境内地势较平坦,由西北向东南稍倾。平原面被自西而东横穿的渭河和由北而南流入渭河的七星河、美水河自然分割成4大块。黄土台塬东部和西部地带,分布有9处槽形和碟形洼地。
南部川道地势低平,渭河自西向东穿过。渭河以北至黄土台塬坡角,分为一、二、三级阶地;渭河南系平坦广阔的滩地。
全县山、塬、川、滩兼有。高山峻岭重叠,深谷大川纵横,川道平原宽阔,构成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
第一节 山
一、乔山
乔山,古名美山,俗称北山,亦称野河山。位于县境最北部,距县城25公里,东西长13.7公里,南北最宽处6公里。北与麟游县以四嘴山为界,南至乔山南麓的天度、南阳、黄堆3个乡沿山地区,东邻永寿县店头镇地界,西连岐山县京当乡北部。面积约149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19.8%。
乔山主峰瓦罐岭。海拔1579.8米,长宽各2公里。峰顶西南东北走向,山梁呈雁列状分布,山顶系层层青石,山腰天然牧草,山脚人工林木。山沟多呈V形,切割深度200~300米,自然形成梁沟相间形地貌。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基岩裸露,缓坡为石灰岩风化残积土覆盖,厚度0.5米左右。局部有风化岩溶,厚度0.5~1.0米,其余大部分为黄土覆盖。
清代进士刘承缨《瓦罐岭》诗:“吴双路近五六堆,缥缈中天翠黛开,为少八峰非楚岫,因多一岛不蓬莱。紫竹时吐林中秀,红药多从石上栽,近有法僧新构宇,朝间驱虎夜驱雷”。
乔山其它主要山峰有:
明月山:又名凤泉山,俗称中观山(今南阳乡),山壑有清风洞。古时山上建有净光寺和集仙观,已废。
龙泉山:位于明月山之西,俗称西观山(今黄堆乡)。隋时山上建有龙泉寺,已废。寺中有隋时舍利塔铭一方,今存县博物馆。
马泉山:位于明月山之东,俗称东观山(今天度乡)。
梁山:位于马泉山东,与永寿县交界。周太王迁岐逾此山。
明月、龙泉、马泉、梁山均属乔山南脉,海拔均在1000米以上。
四郎山:因山顶有四郎庙而名。海拔1350米,由西向东延伸,长1公里,宽0.5公里。
四嘴山:本县与麟游县界山,古称吴双山。清河州训导刘泾《四嘴山》诗:“何事崇冈断复连,峰峦岚气逼长天。危岭高下如联袂,运岫参差效比肩。遥指层峦朝斗宿,仙着飞阁绕云烟,蚕丛
迩日无人到,惟有仙人任往还。”
火石山:亦为扶麟界山。
四郎、四嘴、火石山和姜家岭、刘家梁等,均属里山,海拔1079.4~1450米。一般坡度30°~60°。梁峁坡表层系石块、石片、石粒和土粒组成,低凹缓坡系红土、料礓红土、石渣土、碳酸盐褐土组成。
二、中部塬区山峁
飞凤山:位于县城南。山峰孤峙,立山顶可俯瞰县城全景。古时山上建有天和寺(亦称天宝寺)、班马祠和远爱亭。
五峰山:位于飞凤山之西,距县城1.5公里。
峰山:位于飞凤山之东,距县城5公里(今段家乡),水从山脚下东流。
青龙山:位于峰山之东,距县城10公里(今段家乡青龙村)。山上有索姑庙,亦属索姑故里。
中峰山:位于青龙山东,距县城11.5公里。
义会山:位于县城西北,距县城7.5公里,形如阜,东临七星河。
贤山:位于县南塬,距县城10公里(今午井乡南官村)。古时山上建有贤山寺,相传昔贤在此隐居。立山头眺望终南,渭水如画。
斗底山:位于县南塬,距县城12.5公里。曾有悬空洞。
温泉山:位于县南塬,距县城10公里(今段家乡沟老村)。古时山上有圣母洞。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