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位置
乾县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中部偏西,渭北高原南缘,省城西安之西北。地处北纬34°19'~34°45'、东经108°00'~108°24'之间。东接礼泉县,南连兴平、武功二县,西邻扶风县,北靠永寿、麟游二县。
乾境地当秦陇之要冲。九嵕山控其东,漆水环其西,北枕梁山,南接台原,国道西(安)兰(州)公路自东而北曲折穿境而过。
第二节 境域变迁
乾境于秦孝公十二年(前221)始设县。唐以前曾设好畴、漠西、上宜县,疆域不详。唐睿宗文明元年(684),分划乾陵附近五县地设奉天县。其县境东接礼泉,东南为始平,西南为武功,西隔漠谷邻好畴,北连永寿。唐昭宗乾宁二年(895)置乾州,领奉天。经五代、宋、金,奉天县境四至与唐基本相同。
元初并奉天、好畴入乾州,乾地疆域扩大。横亘泔谷之东到漆水以西,纵括梁山之北至南原以南。元武宗至大元年(1308),乾、永区域进行交换。据明月山元碑记载:划原好畴县属明月山(今娄敬山)以北(今店头、仪井两乡)归永寿县;原永寿县属吴店、齐南、庄子原一带归乾州。
元、明、清至民国,乾州疆域大致相同。明崇祯《乾州志》记载:东至礼泉县界35里,东南至兴平县界60里,西南至武功县界50里,西至扶风县界60里,西北至麟游县界60里,北至永寿县界50里。广100里,袤100里(约数)。清光绪十年(1884)《乾州志稿》与民国30年(1941)《乾县新志》所记基本一致:“境地广65里,纵78里7分。东至醴泉县西门外界碑,31里8分5厘;南至武功界,33里有奇;西至扶风界,42里9分9厘;北至永寿界,31里6分7厘强,是为四至。东北至五峰山北麓,63里半;东南至兴平马嵬坡,57里8分8厘弱;西南至武功白杨寨,34里7翁弱;西北至鹞子村磨子沟,52里7分7厘,是为四隅。”
建国后,县境沿民国之界,只在小段与邻县接壤区有所调整。
1956年,将永寿仪井乡的秤钩搭弯村划归乾县。1957年,将乾县临平乡的周家原村划归永寿。同年8月,经陕西省民政厅同意,乾县、礼泉疆界作了调整。将乾县注泔乡的小道渠(村)37户、181人,耕地136.35亩;王家堡28户、126人,耕地772.83亩;杜家(村)54户、269人,耕地1293.5亩;杨铁村41户、241人,耕地1032.55亩;贺家24户、120人,耕地500亩,共五村,划归礼泉南坊、石潭两乡。将礼泉石潭乡南张村后堡86户、394人,耕地1816.03亩,划归乾县注泔乡管辖。
1959年,乾、永、礼三县合一后,为便于领导及群众物资购销交流方便,于4月份将原乾县县境西陲属临平乡的坡龙头(村)划归永寿地区店头公社新四村大队,将礼泉县属南坊公社黄村(即西黄村)划归本县峰阳公社。1967年乾县修建羊毛湾水库,永寿县的解家河村,因位于库容中心,将居民分别安置在乾县临平、石牛、新阳、关头等乡。
乾县县境四隅之直线距离是:县城东距灵源乡大何家(村)东礼泉县界16公里,东南距马连乡南上官(村)南兴平县界24.5公里,南距王村乡南索村南武功县界20公里,西南距临平镇清水营(村)西扶风县界23公里,西距漠西乡秤钩搭弯(村)西永寿县界9.5公里,西北距关头乡黄家嵬(村)西麟游县界25公里,北距吴店乡秋家山(村)北永寿县界1<.5公里,东北距五峰山北麓永寿县界25公里。县境最东起灵源乡大何家村东端,最西至临平镇清水营西界,宽达37公里,最南起南上官(村)南端,最北至五峰山北麓长达48公里。总面积1002.71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