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三年(1864)秋,城内霍乱流行,死数千人。
同治八年(1869),陕甘总督左宗棠为镇压回民起义军,领兵西进,驻乾州,俘杀回民起义军领袖于彦禄,督兵北上。本境长达八年的战火,始告平息。
光绪三年(1877),种不入土,麦禾俱无,民绝生机,掘鼠罗雀,乾州知州夏遇贤倡捐赈济灾民。
光绪十六年(1890),清政府沿西北驿路栽植电杆,架设电线。农民一则科学知识欠缺,二则仇视洋人,迁怒洋货,说电杆是火龙,来了要遭年馑。有人提出口号“先剪线,后拔杆,然后进城杀州官”,纠集成群,手执斧锯,一夜之间将境内杆线砍断埋掉。省城派员查询,追究祸首,乾州杀魏省娃一人结案。
光绪二十八年(1902),西胡村首建天主教堂。
光绪三十一年(1905),本县群众因仇视洋人掀起反洋教运动,农民领袖陈志杰,会集群众捣毁城内北街福音堂、南乡天主教堂,殴打传教士。清政府出面镇压,陈志杰被流放新疆。
宣统三年(1911),武昌起义消息传来,陕西革命党人亦于10月22日(阴历九月初一)举行起义。本县在省学生吴希真、陈安礼、王锡庚、王乐天、栾宏书、刘昌卿等徒步回县,张贴告示,宣传革命道理,一时人心沸腾,无不渴望共和。
宣统三年(1911),陕西巡抚升允率甘、青、宁清军南下勤王,进攻乾州。秦陇复汉军西路招讨使兵马大都督张云山驻乾防御,激战至翌年3月清帝退位,民国政府成立,双方始议和休战。
中华民国
民国元年(1912)
改乾州为乾县,隶属关中道,不再辖武功、永寿。
民国3年(1914)
河南农民起义军首领白朗,率部于4月10日晚由武功县进入乾县,县长顾士林越城逃走。袁世凯驻陕陆军旅长陈树藩率军尾随,两军激战于礼泉县泥河,互有伤亡。起义军北上,4月14日攻破彬县县城。
民国4年(1915)
由于省府验契征税,激起农民义愤,南乡农民王毛遂带领农民上县“交农”(即交出农具,不耕种,以示抗议)。四乡农民纷纷响应,蜂拥进城,打入县衙,捣毁公堂。经省与地方士绅调解,官方作出让步,事态平息。
民国4年(1915)
袁世凯谋建“洪宪”王朝,乾县革命党人吴希真在县北境五峰山组合省西各县革命势力,武装倒袁,呼应孙中山二次革命。当时五峰山为长武、彬县、旬邑、礼泉、兴平、咸阳、武功、麟游等县的反袁斗争指挥部,后与北洋陆军作战。兵败,胡德明被捕殉难。
民国7年(1918)
陕局为北洋军阀控制,以于右任为总司令的陕西靖国军,派郭坚部驻守乾县,与北洋军阀苦战154天,始胜利转移。高季维被于右任派为乾县县长。
民国8年(1919)
巴黎和会,帝国主义牺牲中国主权,讨好日本。举国愤慨,北京学生首先罢课游行,乾县旅省学生返乾宣传,声援五四运动。
民国9年(1920)
12月16日下午8时,地大震。震中在宁夏海原,涉及本境,老房、老墙有坍塌现象。
民国12年(1923)
县商会成立,由原来的商业旧行头管理改为商会统一领导。
同年成立乾县初级中学,附于第一高小内,两年后停办。
民国14年(1925)
上海发生五卅惨案,乾县第一高小进步学生张守义、云锦章率领学生罢课游行,下乡宣传,声讨帝国主义暴行。
民国15年(1926)
8月,中国共产党乾县特别支部成立。
同年,中国国民党乾县党部筹备处成立。党务委员张含辉(中共乾县特别支部书记),委员王炳南、严振武(念先)(均为中共乾县特别支部负责人),召开了国民党乾县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选出了执行委员和监察委员。在国民党党部左派领导下“乾县农民协会”宣告成立,下有紫石村、好畴村、杨定村三个农协分会。紫石村会长陈天福,好畴村会长王敬之,杨定村会长李某。
民国16年(1927)
共青团陕西省委派黎庶(化名李璋)来乾组建共青团组织,陈以时(洁生)为书记。
民国17年(1928)
中共陕西省委指示各地进行“非基运动”(反对基督教),王玉璋、牛方山、吕剑人、陈以时、上官克勤等人组织第一高小学生将县城及杨庄镇的福音堂全部捣毁。
同年3月,本县籍中共陕西省委委员王德安在西安被国民党逮捕,后壮烈牺牲。
同年改劝学所为教育局。
同年8月,乾县富商吴敬则统包本县地丁粮银,夏田歉收,吴催索太急,结怨四乡。又谋再次当选省议员,遂将其亲信褚小湄贿荐为乾县县长,作为党羽。消息传出,全城愤慨。褚来上任,学生、农民、工商业者齐集东门外,拒褚入城,褚绕道南门而入,群众追至衙内,赶褚出城,褚羞惭而去。
民国18年(1929)
大旱。夏无收,秋歉收,斗麦价六七块银元。老弱饿死,壮者逃散,弃耕土地占总耕地的70%。
是年本县人张西昆(后窑头人)因荒年饥馑,举行武装起义。翌年,势力发展壮大。麟游甄士仁为西路民军总司令,收编张为第五师师长。张率军入县城,控制彬、永、礼、乾四县,委派县长,征粮征税。后杨虎城入关主陕,将张调省缴械,判以徒刑。西安事变后始被释放,民国26年病殁于家。
民国19年(1930)
秋禾仅数寸,蝗虫成灾,遮天蔽日,声如风吼。落脚糜谷玉米,嚓嚓有声,大片秋苗,顷刻殆尽,及至秋后,颗粒无收。
民国20年(1931)
本县创办平民工厂,以织布、毛巾、线袜为主。
民国21年(1932)
急性霍乱由西安渐次西传,到乾县流行更广,城镇官道,死者特多,亲友之间绝少吊唁,县城每日运出尸体不下百具。
民国22年(1933)
巨匪王结子(名振邦)流窜于乾、永、礼等县,扰害一方,西兰公路商旅中断。省方派王劲哉团长率兵清剿,即行擒获,解省正法。
民国22年(1933)
秋,本县严禁种植罂粟(鸦片烟),派员逐村巡查,如有违者从严惩处。
民国24年(1935)
夏秋丰收,连续5年的灾荒饥馑始告结束。
同年,全县实行保甲制度,10户为甲,10甲为保,数保设联保办公处,有联保主任。
民国25年(1936)
西安事变后南京政府派飞机两架,来西县侦察示威,于乾县东城墙投弹两枚。学校提前放假。春节间中国工农红军南下驻杨家庄、山坳村一带。
民国26年(1937)
5月,中共乾县工委成立,建立党支部3个,有党员40名。
抗日战争爆发后,政府发布征兵命令,“凡年满18岁至45岁男子,均有服兵役之义务”。
民国27年(1938)
乾县成立卫生所,有所长、医生、护士、事务各一名。本县公立医疗机构自此始。
晓钟剧社成立,邑人刘文伯为箱主。
2月,农民拉运沙石铺设西兰路。
5月,成吉思汗灵牌车过乾北上甘肃。
民国28年(1939)
陕西省立乾县中学成立,校址在县西街城隍庙,首任校长张润泉。
民国29年(1940)
三民主义青年团陕西支团乾县、永寿、礼泉分团在乾县成立。
民国30年(1941)
刘文伯在东街南侧原菜市修戏园子一座,为本县剧院始。
乾县简易师范成立,为初师,学制四年。
民国31年(1942)
县政府成立合作指导室,将原民国24年(1935)组建的信用社、消费社、联合社改为乾县供销联合社。
民国32年(1943)
设立乾县田赋粮食管理处,县长兼正处长。
同年8月,中共陕西省委城市工作部派张光庭回乾组织领导简易师范学潮。地下党员简师教师白靖中、祝宽等领导学生罢课,在政府门前静坐示威,学潮历时达4个月之久。
民国33年(1944)
冬,为训练现代化兵种号召知识青年从军。本县成立青年军征集委员会,征兵300多名,后均编入二○七师。
民国34年(1945)
乾县师范成立,属中师,学制三年,校址在文庙(今乾县师范址)。
8月,日本投降,举国欢腾。9月4日,县政府在中山公园召开庆祝抗战胜利大会。城内人山人海,填街塞巷,爆竹震耳,硝烟弥漫,口号喧天,广大群众欣喜若狂。
12月,接省政府指令,成立乾县临时参议会,范紫东任议长。翌年成立正式参议会,朱揆九任议长,各乡镇及商会、教育会、农会各选参议员一名。
民国35年(1946)
本县县长王师(字逢源,陕西长安县人)因吞没被查获的鸦片,被逮捕押送西安,于端阳节处决。
民国36年(1947)
乾县因寄庄里(村名)与武功发生纠纷,陕西省政府指令寄庄里复归乾县管辖。
同年3月,乾县成立选举事务所,角逐国民大会代表。后由国民党中央提名监察院审计部第三厅厅长史新三为乾县籍国大代表。
中共乾永工委成立后,书记上官克勤,副书记苏智,组成西府游击总队乾县支队(即第三支队),共计300余人。
民国37年(1948)
年景好转多年,但匪类余孽仍未根除。东乡王尊娃,西乡朱全娃,南乡赵恒娃,北乡张熬娃(人称四大娃),虽为政府收编,但仍扰害一方。
民国38年(1949)
5月19日,乾县解放。原国民党青海马步芳、宁夏马鸿逵部约合7万人,由马步芳之子马继援率领东下攻夺咸阳,在本县阳峪乡罗家岭与第一野战军激战,野战军向泾河以东转移。
6月,乾县建立县、区、乡三级新政权,苏智任中共乾县县委书记,谭生晟任乾县人民政府县长,召开了各界人士座谈会。
7月,解放军十八、十九兵团西进,乾县成立支前会。当时乾县供应小麦1912142市斤,面粉243321市斤,饲料439965市斤,草998610市斤,柴火33200市斤,全县代做军鞋14300双,出民工9111人,担架330副,大车1299辆,牲口5194头。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