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县古称好畴、奉天、乾州,位于关中平原中段北侧,渭北高原南缘。地处东经108°00'13"~108°24'18"、北纬34°19'36"~34°45'05"之间。辖城关、乾陵、临平、梁村、薛禄、马连、阳洪、注泔、峰阳、阳峪、灵源、王村、姜村13镇;长留、漠西、新阳、周城、石牛、梁山、铁佛、吴店、关头、大杨、大墙、杨汉12乡;425个行政村。全县面积1002.71平方公里,总人口53.7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67万人。
乾县素来以农业为主,长期受干旱的困扰,国晟经济落后。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乾县的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都得到了全面发展。特别是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指引下,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1999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完成14.56亿元,财政收入完成8606万元。人民生活也相应地得到显著提高。全县有358个行政村步入小康行列。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6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170.7元。
积淀深厚的历史文化名城
乾县历史悠久,远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繁衍生息,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境内已查明有88处古遗址,在古村落遗址中有3处被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早在4000年前乾地为黄帝之后的郮国属地,是黄帝祭祀天地的地方。夏、商为雍州之域,周太王徙居岐阳为岐州属地,春秋战国时地属秦国。
自公尢前9世纪至公元11世纪的2000多年里,乾县一直为周、秦、汉、唐等13王朝的京畿重地。秦孝公十二年(前350)置好畴县。秦始皇曾追斩嫪毐于好畴,并在乾地建有梁山宫、甘泉宫。后历汉、魏、晋、隋和初唐,县名或好畴或漠西几有更易。乾县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和将相食采之邑。汉高祖还定三秦,率曹参、周勃、樊哙围好畴,取壤乡;晋代名将周处讨齐万年战死陆陌;名将孟观大战齐万年于梁山。汉初功臣陆贾食邑好畴,今陆陌村有陆贾之墓;汉大将靳歙封邑于临平;东汉开国大将耿弇封好畴,今县城东封侯村有耿弇墓;隋恭帝杨侑逊位后食禄好畴,今阳洪乳台村有隋恭帝庄陵;唐大将薛仁贵、马燧分别食邑于薛禄和汉马村。
公元683年,唐高宗李治葬梁山后,武则天光宅元年(684),分好畴、礼泉、始平、武功、永寿五县地设立奉天县。唐大元帅郭子仪数年镇守奉天,多次退敌。公元783年朱泚之乱爆发,唐德宗率太子、后妃、大臣数百人,在奉天处理朝政达半年之久。公元888年唐僖宗李儇葬奉天县东北今南陵村,称靖陵。唐昭宗乾宁元年(894)以奉天县置乾州,历宋、元、明、清各朝,中华民国元年(1912)改州为县。乾县历史上治县有方名载青史的县令很多,最著名者有汉代严延年、肖瑊,晋名将索琳,唐代大诗人杜甫之父杜闲等。
位于乾县城北6公里梁山上的唐高宗李治和女皇武则天合葬墓——乾陵,是国务院1960年首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系惟一一座未被盗掘的唐代帝王陵。该陵园仿唐长安城营建,有内外两重城墙,外城周长40余公里,内城占地260万平方米。陵园内原建有献殿、偏房、回廊、阙楼等378间,可谓殿堂巍峨,楼阁逶迤,规模宏大,雄奇壮观。这些建筑虽已毁坏,但尚存的无字碑、述圣记碑、翁仲、翼马、华表和六十一王宾像等110件大型石雕,仍可显现出千古帝陵恢弘博大的气势。乾陵东南方向,呈扇面分布有17座陪葬墓。1960年至1971年已先后挖掘了永泰公主、章怀太子、懿德太子、中书令薛元超、燕国公李谨行等五座陪葬墓,共出土文物4300多件。300多平方米绚丽夺目的唐代墓室壁画,是中国古代地下艺术画廊;150多平方米镌刻精湛的石椁线刻画,为唐代石刻绘画中的艺术瑰宝;3700多件造型别致的唐三彩,为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璀璨夺目的明珠。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