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历史 | 艺术 | 民俗 | 图片 | 线路 | 文物 | 视频 | 出游 | 专题 | 景点 | 特产 | 美食 | 传说 | 吃住 | 休闲 | 交通 | 论坛 | 团购 | 搜索
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户县龙窝酒网上订购
三秦游
首页 | 西安概况 | 宝鸡概况 | 咸阳概况 | 铜川概况 | 渭南概况 | 延安概况 | 榆林概况 | 汉中概况 | 安康概况 | 商洛概况 | 杨凌概况
2014陕西旅游年票网上订购
您的位置:首页 > 旬邑县概况介绍大全 > 正文

旬邑县大事记(截至1995年)(1)

2012-8-2 15:46:19   来源:三秦游综合   进入论坛 查看评论()

    夏
    (约前1600)
    周族祖先公刘,带领周部族由邰(今杨陵)迁豳(今旬邑)。开始打造工具,定居下来从事农业生产。
    商
    (约前1300~前1200)
    商武丁征服本境的周方。
    (约前1200)
    武乙暴虐,犬戎攻边。公刘九代孙古公亶父(周太王)率族人离豳,渡漆、沮,逾梁山,至于岐山下,与居住在岐山下的羌族结为婚姻联盟。
    周
    周厉王元年(前878) 狁势张,广伐京师(此京师在今彬县),武公率师出征,遣多友追击。时犬戎攻掠荀地(今旬邑县),俘民人财物西归。多友追至漆水(今岐山北),与犬戎大战,斩首200余,俘虏20余人,缴获戎车百乘,救出被俘的荀地百姓。
    周幽王二至三年(前780~前779)
    泾、洛、渭诸河两年皆竭,本境溪谷水绝。
    战国
    秦置栒邑,开县制之端。
    秦
    秦始皇帝三十五年(前212)
    秦始皇为抵御匈奴南侵,派大将蒙恬修建了从林光宫(今淳化县梁武帝村)直抵九原郡(今内蒙古包头市西)的北直道,时称全长1800里(合今约700公里)。直道从淳化县的蝎子掌进入本县七里川,经庙沟、石门关,上风子梁,经碾子院、前陡坡、卧牛石、老爷岭过马栏河,上杨家胡同梁,再经刘家店子、黑麻湾、雕灵关出县境。共通过本县境长约90多公里。
    二世二年(前208)
    大暴雨自七月至九月。
    西汉
    惠帝二年(前193)
    霖雨如注。
    东汉
    建武元年(25)
    光武帝刘秀见赤眉军攻占了长安,下诏令邓禹征讨。邓禹六月从山西渡过黄河,畏赤眉军盛,至十月仍未进军,乃北屯栒邑待机……
    建武六年(30)
    隗嚣据陇进窥关中,派将欲占栒邑,刘秀闻知,派冯异抢占栒邑。冯异先抢占栒邑城,埋伏城内,隗嚣军到栒邑中了埋伏,溃败而逃,冯异取胜。
    西晋
    泰始元年(265)
    原栒邑县改名为汾邑县。
    永嘉三年(309)
    七月,平阳人刘芒荡自称后汉,诳诱羌戎,称帝于马栏。
    北魏
    太延二年(436)
    迁原安定郡三水县于本境,从此本县为三水县。
    西魏
    约大统二年(536)前后
    大将军贺拔岳拥重兵驻三水,岳被害后,其兄贺拔胜受任再次驻兵三水。
    唐
    贞观十七年(643)
    四月,太子李承乾谋反,被废为庶人。同谋侯君集(本县人)等被诛。
    长安四年(704)
    九月后,霖雨并雪,阴150余日,县境内各地受灾,至神龙元年(705)正月方晴。
    开元二十一年(733)
    久雨害稼。
    天宝十三年(754)
    秋季,大雨六旬不止,害稼。
    乾宁二年(895)
    大将军李克用在三水驻守数月撤离。
    北宋
    庆历四年(1044)
    理财家范祥(本县人)全面改革盐政,开放盐业市场。
    嘉祐四年(1059)前后
    泰塔在县城凤凰山麓(今旬邑中学校园内)落成。
    崇宁元年(1102)
    大旱,民饥。
    金
    皇统二年(1142)
    大旱,五谷焦枯,沟谷皆竭。民饥逃散。
    元
    至元七年(1270)
    本县并入淳化县,三水县省。
    明
    景泰六年(1455)
    四月雪霜。
    成化十三年(1477)
    本县从淳化县析出,复为三水县,全县编户16里。
    成化十四年(1478)
    县城始建于今址,由知县杨豫筹建。
    成化十六年(1480)
    本县在县城创建学宫。
    成化二十年(1484)前后
    知县马宗仁组织民力引西溪水通流县城,人民获灌溉之利。
    成化二十一年至弘治元年(1485~1488)
    知县马宗仁引汃水灌田。
    嘉靖十三年(1534)
    五月九日、二十一日,本县全境两次遭受冰雹洪水灾害,与本县接近的耀州、邠州及甘肃宁州、真宁县等地均被淹。
    嘉靖三十四年(1555)
    十二月二十一日子时地震,房厦摇毁、人畜死亡甚众。
    万历八年(1580)
    知县秦渠修葺县城池。
    万历九年(1581)
    本县首次修成县志,由董九畴主纂,知县秦渠和县人马秉直各为之作序,后版毁无存。卷帙篇目无考,仅存序文两篇(旧县志有录)。
    崇祯元至六年(1628~1633)
    六年连旱,禾苗尽枯,民食树皮。
    崇祯九年(1636)
    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攻克陇州后,率部来本县牧马、休整。
    崇祯十二至十三年(1639~1640)
    本县发生旱、蝗灾害。
    清
    顺治十一年(1654)
    五月九日子时地震,午后又震一次。
    康熙六年(1667)
    四月二十八日本县骤降冰雹,麦田灾情惨重。
    康熙八年(1669)
    全县查编户口,当时共有1842户,31382人。
    康熙九年(1670)前后
    知县林逢泰组织民力修葺县城,后又修建城内房屋、县境内桥梁等建筑物多座。
    康熙十年(1671)
    甘肃宁庆一带贼寇多次抢掠本县并攻占县城,椒邨(今底庙至椒村一带)、职田、北宫(今湫坡头一带)、蒲邨(今土桥、排厦大部及清塬一带)屡遭寇扰,百姓逃亡甚多。
    康熙十三至十五年(1674~1676)
    本县派征运往省仓、长武、泾州、平凉等地米豆18000多石,每石运费银20多两,共需36万两。同时,还有派往泾州等地的车100多辆及大量运往各地的饲草,全县每年出外服役者不下3000余人,致使不少百姓为避徭役而逃亡。知县林逢泰向省衙连上23道议文,请求暂缓、减少、免除部分税赋、差役负担并加强兵防。
    康熙十四年(1675)
    三月四日未时地震。
    康熙十六年(1677)
    本县第二次编成县志,由知县林逢泰主修,县人文倬天纂。
    康熙三十至三十二年(1691~1693)
    全省3年连旱,县境内麦、秋无收,民死大半,逃散者多就食邻省。
    康熙三十五年(1696)
    三月十六日,天降大雨,河水巨涨,溺壅禾麦数十顷。
    康熙四十年(1701)
    久雨,县东40里刘家山煤窑崩陷,民失其利。
    乾隆十三年(1748)
    本县因旱发生大饥荒,日不举火者2000余户。
    乾隆五十年(1785)
    本县第三次编成县志,由知县葛德新主修,孙星衍纂。
    嘉庆元年(1796)
    县人第五宸华、第五惟精、唐景忠等3人应诏赴北京参加皇宫举行的“千叟宴”,并受七品冠服、银牌、鸠杖、缎匹、荷包及御制七言诗等赐赠。
    道光二十四年(1844)
    牙里河闶围各村群众200多人集资,对横跨三水河的“隔水位”进行修葺,从此,河水畅通。
    道光二十六年(1846)
    本县发生大旱,随之出现饥荒,百姓饿死者甚众。
    咸丰十年(1860)
    本县办团练:10户为一牌,设牌长1人;10牌为一甲,设甲长1人;若干甲为一保,设保长1人。保长即团总,甲长即团长,牌长即队长。15岁以上、60岁以下男性派充团丁,10人为一队,50人为一团,其中团无饷,以保甲为基础,不脱离农务;练有饷,以县为单位组成,一般脱离农务,带有地方义务兵性质。
    同治元年(1862)
    回军进入本县土桥、丈八寺一带,知县郑豫泰率团勇去“剿杀”。
    同治二年(1863)
    清廷记名提督曹克忠为“追剿”屯守彬县北极的回军,于十月统兵进驻本县。
    同治六年(1867)
    回军驻扎在县东城外,清廷派记名提督陈集贤统帅楚军副五营追剿驻防东城外,后转驻职田。
    同治七年(1868)
    一支回军由甘肃经本县到达三原,清廷派记名提督李大有、余明发、翟春寿统领副字右营追剿后,曾驻本县职田镇。
    同治八年(1869)
    陇东饥民相继流入本县数千人。
    同治九年(1870)
    二月二十四日,马正刚率陕西回军,由甘肃正宁县进入本县,东进同州等地活动。
    同年,本县进行户口清查,经查全县共有8865户,41658人。
    同治十一年(1872)
    本县第回次编成县志,由知县姜桐冈主修,县人郭四维纂。
    光绪元年(1875)
    因上年秋季霪雨连绵,秋田减产,官府宣布蠲缓本县旧欠额课。
    光绪元至六年(1875~1880)
    本县连续4年遭受旱灾。县衙为赈济灾民建立义仓,知县沈家祯、冯朝祯先后各捐小麦500石,本县余粮户共捐粮3000余石,全部用于救济灾民。
    光绪八年(1882)
    本县第五次编成县志,由知县冯朝祯主修,贺瑞麟纂。
    光绪十五年(1889)
    本县魏洛等7村因暴雨淹没耕地30亩,倒塌房屋80间(孔),压死牛羊等牲畜118头。
    光绪二十五至二十七年(1899~1901)
    本县连续3年大旱,庄稼六料基本无收,发生了大饥荒。
    光绪二十八至二十九年(1902~1903)
    大饥荒之后的瘟疫(黑泻)和狼灾出现,本县死亡多人。
    光绪三十一年(1905)
    本县设立学务局,石门书院改名为县立高等小学堂。
    宣统三年(1911)
    十一月二日,受辛亥革命影响,罗天兴(土桥北沟人)和王奎(县城人)以哥老会为基础,在本县树起义旗,发动革命,推翻了清廷在本县的统治。
    中华民国
    民国元年(1912)
    1月7日,因北路清军攻占本县,张凤翙、胡景冀等部北上,于14日收复本县,把北路清军赶回甘肃。
    民国3年(1914)
    撤销清朝府、州设置,本县改属隗中道。因“三水县”名与广东的三水县重名,复改为栒邑县。
    民国5年(1916)
    本县县城东门外汃水渠建成,由焦家河起,止于县南门外,总长3.5公里,可灌田三四百亩,但因工程未彻底完固,不久后废弃。
    民国7年(1918)
    5月,甘军陇东镇守使张兆甲率部驻防栒邑。
    民国9年(1920)
    12月17日,晚7时半,本县发生地震,并微震7次,晚11时止,县北门城楼被毁,县公署内东山倒塌10余丈,民店每有倒塌,百姓多有伤亡。
    是年,甘军马福祥部进驻栒邑。
    是年,本县县城正街设天主堂一处。
    民国13年(1924)
    县署始设县教育局。同年,改财政科为财政局。
    民国14年(1925)
    本县清查户口,经查全县共有8498户,53218人。
    民国15年(1926)
    4月,中共栒邑党小组成立,王佛宗任组长,为本县中国共产党组织之始。
    8月,在共产党人帮助下,组建成立中国国民党栒邑县党部,许才升(中共党员)任干事长。
    9月,在中共栒邑党小组基础上,成立中共栒邑特别支部,许才升任书记,程永盛任组织委员,王子健任宣传委员。
    同月,本县建立第一个青年团组织——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栒邑县宝塔小学支部,有团员10余人,崔维峻任书记。
    同月,中共党员许才升等筹建成立了栒邑县农民协会和6个区农民协会。
    是年,县署改警察事务所为公安局。
    民国16筚(1927)
    5月5日,本县举行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和马克思诞辰群众大会。
    同月,县公署改为县政府,知事改称县长。
    10月,中共栒邑特别支部改建为中共栒邑区委。吕佑乾任书记。
    11月,中国国民党栒邑县党部改称中国国民党栒邑县党务指导员办事处。至次年底活动停顿。
    是年,民国县政府设建设局。
    民国17年(1928)
    5月,中共党员许才升、吕佑乾等发动清塬、县城一带农民暴动,攻克县城,建立苏雏埃政府。后因叛徒出卖,起义失败,许才升等7人被害。
    是年,本县呈造新志材料一部(今视为第六次修县志)。
    民国18年(1929)
    2月6日,马子修(共青团栒邑县委书记)被捕叛变,供出了代理共青团陕西省委书记曹子仁,曹又供出中共陕西省委书记李子洲等人,使中共陕西省委、共青团陕西省委均遭破坏。
    3月14日拂晓,土匪陈国璋六七百人攻掠本县县城,县长李礼耕、财政局长蒲子绩及公务员、小学师生百余人被俘,后经交涉释放。
    是年春,栒邑暴动失败后的幸存者主动恢复整顿党组织,成立新的中共栒邑特别支部,崔维峻任书记。
    7月,本县各地兴起红枪会,土桥红枪会组成保卫团,分驻县城和土桥。曾偷袭驻淳化国民讨逆军第一师。后该师攻占土桥新店村城,杀人数名,以红枪会赔款事态方息。
    是年,全省大部分地区旱灾严重,庄稼无收,本县西南部是重灾区,百姓饿死者甚众。
    民国19年(1930)
    8月,民国陕西省政府发给本县以工代赈的救灾粮款,被县府贪污,激起群众的愤怒,本县乡村的灾民自发云集县城,举行“交农”示威活动。
    民国20年(1931)
    4月,本县设立雨量站。
    4月下旬,刘志丹在本县组织兵变,被国民军旅长苏雨生怀疑,关进邠县监狱。后被营救出狱。
    民国21年(1932)
    2月13日,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谢子长部攻克本县职田镇,捣毁区公所。15日在阳坡头痛歼十七路军驻张洪警卫团三营及邠、栒、长3县民团的联合反扑。
    4月13日,陕甘游击队在谢子长指挥下攻克本县县城,俘虏国民党驻军百余人,缴枪百余支。国民党栒邑县党部及县府机关、民团总部被迫迁往张洪镇。
    4月底,国民党陕西省党部派员来县,恢复整建中国国民党栒邑县党部,机关设张洪镇。
    5月,国民军陕西保安团第一游击大队何高侯部进驻本县县城、职田、土桥一带,次年调离,由中央军吴仲华部接防。
    10月,中共栒邑县委(地下组织)成立,焦思洲任书记,崔维峻任组织部长,梁永杰任宣传部长。
    同月,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在本县转角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二十六军,开创了以照金为主要根据地的陕、甘边苏区,后长期活动于本县及各邻县。
    是年,本县遭受蝗灾,大秋减产二至三成。
    是年,本县霍乱(俗称虎烈拉)流行,每10人中就有3至4人染病,全县死亡多人。
    民国22年(1933)
    自6月起,全省连降暴雨,山洪暴发,大小河流泛滥。8月5日,本县三水河陡涨,沿岸耕地、村舍、人畜被水冲淹。
    8月,中共陕甘边区党委决定,在栒邑、邠县、甘肃正宁3县交界处根据地,成立了正栒邠革命委员会,郭廷藩任主席。
    9月21日,王泰吉率红军攻克本县张洪镇,国民党栒邑县党部及县府机关、民团总部的党政军官员12人被击毙,国民县府从张洪迁还县城。
    民国23年(1934)
    4月,中共栒邑县委妇女工作部成立。
    10月,陕甘宁边区新正县在本县马家堡成立,永红县在本县底庙郭村成立。
    11月,陕甘边革命委员会主席周冬至被国民党军队杀害于本县甘草坪。
    民国24年(1935)
    2月,陕甘宁边区赤淳县(栒邑、淳化各一部分)苏维埃政府成立。
    8月,中央红军一个营进驻栒邑苏区数月,进行“肃反”。
    10月,撤销赤淳县,在原所辖西区(今本县风泉)设赤水县苏维埃政府。
    11月,陕甘宁边区苏维埃政府设立关中特委,区苏维埃政府驻本县马家堡。
    民国25年(1936)
    1月,恢复重建中共栒邑县委,许国钧任书记,杨维奎任组织部长,杨运启任宣传部长。
    2月5日,中共中央华北局书记刘少奇从陕北出发前往华北,在渭北工委和游击队的护送下,途经本县、淳化、泾阳、三原到达临潼栎阳镇。
    3月,国民党陕西省党部再次派员恢复本县国民党组织,复称中国国民党栒邑县党务指导员办事处。
    是年春,本县国统区实行保甲制度。全县在原5区基础上划为14个联保,63保。
    12月,中共中央派红四师进驻本县,宣传抗日救国主张,次年下半年开赴抗日前线。
    民国26年(1937)
    3月,关中特委独立营进驻栒邑县城。
    4月,本县县城设立红军募补处代行原中共栒邑县委工作,薛和爽任主任。
    5月,撤销永红县,辖地并入新正县。
    8月,本县红军募补处改称中国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三八五旅办事处,又称八路军办事处(简称“八办”)。
    同月,原关中特委改为陕甘宁边区关中分区,行政专员公署仍驻本县马家堡。
    是年,本县第七次修成县志稿,由县人肖芝葆主笔。志稿未付印,仅抄7份,在“文革”中全部失毁。
    是年,中共军队将领彭德怀、贺龙、肖克率部经本县去山西。
    民国27年(1938)
    3月,中共栒邑县工作委员会成立,田润芝任书记。
    4月,延安鲁迅师范学校迁址关中分区驻地本县马家堡,林迪生为校长。
    7月,中共中央决定创办陕北公学,在本县看花宫村设立分校。次年一月总校由延安迁来看花宫与分校合并,李维汉任校长,申力生任党委书记。
    11月,八路军“第五残废医院”由泾阳县安吴堡迁来本县坪坊村,改为“荣誉军人学校”。“荣校”人员除疗养、休息和学习政治、文化而外,自开荒地,自办工厂,自制衣服和副食品,改善生活,减轻人民的负担。至民国29年( 1940)2月迁离县境。
    民国28年(1939)
    2月,国民党军队在本县土桥镇一带包围、殴打驱逐八路军伤员。延安《新中华报》于25日作了报道,并发表社论,揭露事件的真相,要求国民党政府严惩肇事者,保证以后不再发生同类事件。
    6月,陕北公学迁离县境。
    12月,国民党发动第一次反共高潮,本县及淳化、甘肃正宁、宁县、镇原大片土地被胡宗南军队侵占。同时,陕西省政府把陕甘宁边区周围的24县划为“特种教育区”,本县为其中之一。
    是年,陕甘宁边区关中分区成立关中剧团,驻本县马家堡村。
    民国29年(1940)
    3月15日,在本县马家堡成立陕甘宁边区第二师范(后改为关中师范),习仲勋任校长。
    3月,中国国民党栒邑县党务指导员办事处改称中国国民党栒邑县党部。
    5月,国民军预备第三师和陇东保安团攻占本县马家堡、底庙,使中共新正县所辖四、六区失守。
    同月,按照蒋介石命令,沿陕甘宁边区南边修筑一条碉堡线,限15日完成。本境碉堡线除与淳化相接外,南起土桥,经丈八寺与邠县龙高接壤;北至职田,经文家川与甘肃正宁接连,绵延70余公里,修筑子母堡190余座。
    是年初,陕甘宁边区关中分区迁驻本县看花宫村。8月迁驻本县马栏,所辖警一旅随进驻马栏。
    是年,新正县驻地由本县马家堡迁驻本县看花宫村。
    是年,国民军暂二旅进驻本县张洪镇,次年调往金锁关,后又多次袭扰本县,该军军纪废弛,兵匪无二,本县人民倍受其害。
    是年,国民军预备第三师进驻本县城关、土桥、职田一带,修筑碉堡多座。
    是年,陕西省保安第九团进驻本县城关、太村、职田。
    是年,民国栒邑县政府调整了保甲制,全县为3乡5镇,51保,9711甲。
    民国30年(1941)
    1月5日,民主爱国人士张慕陶(本县人)在南郑县被国民党秘密杀害。
    1月,国民党发动第二次反共高潮。胡宗南、马鸿逵、马步芳、邓宝珊调集40万军队,包围和攻打本县及三原、泾阳、淳化、邠县等地。
    8月,栒邑初级中学创办,为本县中学教育之始。
    12月23日,陕甘宁边区政府公布边区行政建制,边区政府共辖28个县,本境内新正、赤水2县列于其中。
    是年,新正县驻地由本县看花宫迁驻本县阳坡头。
    是年,猩红热疫病在本县流行,死亡儿童多名。
    民国31年(1942)
    9月,赤水县在马庄村(今土桥马家庄)举行农民自卫军万人检阅大会。大会由赤水县县长王振喜主持,中共赤水县委书记康润民讲话。
    是年,本县设立中山教育馆,它的主旨是向国民进行社会教育。
    是年,陕甘宁边区关中分区组织当地军民,在马栏河上修建了马栏桥,可行人畜和马车。
    民国32年(1943)
    4月12日,栒邑中学学生发动学潮,要求校方给学生以政治民主和自由。
    是年,私营正义煤矿在百子沟油坊洼开业。
    民国33年(1944)
    民国栒邑县政府发动第一次知识青年从军。全县征集95名,于次年元旦送省,后用飞机转运昆明编训,县筹募发给每户家属慰劳金5万元(法币)。
    民国34年(1945)
    1月,民国栒邑县政府成立县银行。
    7月15日,国民党军队驻进本县,准备大举侵犯边区。
    民国35年(1946)
    3月,中共邠栒工作委员会在本县风泉成立。
    8月15日,驻防本县碉堡线的国民党陕西保安第六团三大队200余名官兵,在大队长董策丞率领下,在张洪镇举行反内战武装起义,带着全部枪支、弹药投奔边区。
    8月23日,陕甘宁边区关中分区警一旅和游击队,为迎接王震所率三五九旅,分别向甘肃正宁县、本县县城和土桥镇出击。
    同月,中共西府地方委员会在本县马栏成立,辖16个县,书记赵伯经,副书记严克伦。
    民国36年(1947)
    1月17日,陕甘宁边区关中分区警一旅第三团,攻克栒邑县城。
    2月18日,国民党军队分5路进攻陕甘宁边区关中分区驻地本县马栏。20日关中分区撤离,国民党军队占领马栏。
    3月29日至5月1日,国民党在南京召开国民代表大会。本县蒲玉阶参加了这次大会。
    5月,栒邑自卫大队长马志超(本县人、中共地下党员)率部在县城起义。
    同月,中共栒邑县委和栒邑县政务委员会成立。县委下设秘书室、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等机构。
    7月至次年9月,本县(老解放区)组织500余人的担架队,随西北野战军转战陕甘两省,历时13个月,出色地完成了支前任务。
    民国37年(1948)
    4月12日,西北野战军一、二、四、六纵队集结于本县的马栏、转角及耀县的庙湾、照金一带,14日,彭德怀司令员在马栏主持召开旅以上干部会议,下达作战命令,分左、中、右3路向西府进军。16至17日,中路军三五八旅攻克栒邑县城和张洪镇,歼灭国民党陕西保安十九团和国民党栒邑地方武装共700余人。俘获栒邑县县长金炳嘉,迫使民国栒邑县政府迁往百子村。
    5月12日,西北野战军全部回到马栏、转角地区,第一次西府战役遂告结束。
    是年,全县解放区动员支前担架79副,牲口400头,粮食2700石,做军鞋34200双。
    民国38年(1949)
    2月12日,栒邑县政府县长郝登阁率军政人员400余人起义,投奔边区。此时,由于栒邑全境解放,撤销新正县和栒邑县政务委员会。成立栒邑县人民政府。
    同月,本县国民党政权已名存实亡,但门忠贤(陕西礼泉人)仍出任国民党栒邑县党部书记长;3月份,邢志宽、何登瀛分别出任民国栒邑县政府县长、副县长。5月门忠贤离任。邢志宽、何登瀛后被人民政府处决。
    4月,栒邑县人民政府迁驻县城。
    5月,在本县马栏设立马栏县,同年9月撤销。
    同月,陕甘宁边区关中分区由本县马栏迁往三原。
    7月,栒邑县税务局成立,同时设立张洪、太峪、职田、土桥、湫坡头5个税务所。
    9月,本县组织800多人,224头牲口的支前大队,随西北野战军十八兵团到汉中、四川,为部队抬伤员,运弹药、粮秣,受到贺龙的表扬,获得“支前模范”锦旗1面。
    9月27~29日,栒邑县首届各界人士代表会议召开,主要传达、学习上级有关改造旧政权、肃反、粮食征购等项政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
    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宣告成立。
    是年,本县两次动员民工4843人,牲口697头,支援解放战争。
    1950年
    5月20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就区域划分发布命令,决定将彬县分区所辖之礼泉、栒邑划归咸阳分区。
    同月,栒邑县粮食局成立。
    夏季,本县职田、土桥、清塬等地两次遭受暴雨袭击,受灾面积5.5万亩,农作物减产18万公斤。
    秋季,连霪雨50余日,间有暴雨、山洪暴发,冲毁土地1600亩,损失粮食2万公斤,倒塌房厦890间、窑洞648孔,淹没土地500亩,秋粮减产大半。
    10月,中共栒邑县委根据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在全县开展土地改革、查田定产运动。
    11月,栒邑县抗美援朝分会成立。
    同月,栒邑县人民监察委员会成立。
    同月,栒邑县人民政府发出“严防种鸦片烟并布置检查”的通告。
    1951年
    2月,栒邑县查田定产委员会成立。
    4月,中国人民银行栒邑县支行成立。
    5月,栒邑县工商业联合会成立,各镇设办事处。并对全县私营工商业进行登记。
    6月,本县土改结束。全县2632农户,12235人,共分得土地17280亩,地主由人均占地15.09亩下降至2.82亩。贫农由人均占地2.92亩增加到3.15亩。
    7月,响应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号召,本县县级机关工作人员共捐款1023万元(旧人民币)。
    是年,栒邑县人民政府组织检查全县婚姻法执行情况。
    是年,改县人民政府军事科为栒邑县人民武装部。
    1952年
    1月,县直单位普遍开展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接着,又在全县资本主义工商业中开展反行贿受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资材、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五反”运动。
    2月,栒邑县人民政府设建设科。
    7月1日,本县干部待遇由供给制转为工资分制。
    同月,为平衡农业税,合理负担,咸阳分区将本县每亩地粮食产量评定为0.6石(每石200公斤)。
    9月22~26日,中国共产党栒邑县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出席代表96名。会议总结了一年来党的各项工作,听取了代表对党的工作的意见。选举产生中国共产党栒邑县第一届委员会。白忠厚任书记。
    10月,上级通知,本县公办教师同国家机关干部一样享受公费医疗。
    是年,根据中央和省政府指示,本县在全县开展禁烟(鸦片)活动。经查,有100多户偷种罂粟30多亩。对贩卖鸦片的24名违法者进行了关押,并罚劳役117人。
    是年,栒邑县人民政府给土地所有者填发土地证。
    是年,成立中国粮食公司栒邑县支公司,后合并于县粮食局。
    1953年
    1月23日,经政务院批准,省政府决定撤销咸阳分区,本县改归宝鸡专署辖属。
    同月,本县建立收音站。省上发给收音机1台,设1名收音员负责抄收中共中央、西北局和陕西人民广播电台的记录新闻,供领导干部阅读。
    3月29日,寒流侵袭本县,小麦受灾面积共26万亩,普遍减产三至四成,甚者达七、八成。
    同月,本县县城和各区分别举行追悼大会,悼念苏联共产党总书记、部长会议主席斯大林逝世。
    夏季,本县大秋遭受粘虫侵袭,损失较重。同时,局部地区两次遭受雹灾。
    8月,本县局部地区降暴雨,遭受严重水灾。
    是年,本县镇压反革命运动全部结束,管制、关押、处决了一批反革命分子。
    是年,本县互助合作组发展到4739个,参加农户占全县总农户的62%。
    是年,本县进行建国后第一次人口普查,经查,当时全县共23774户,118896人。
    1954年
    1月20日,本县第一次工人代表大会在百子沟正义煤矿召开,选举产生本县第一届工会委员会。
    7月21~24日,栒邑县首届一次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出席代表80人。会议主要研究了农业税征收和粮食统购工作,选举了出席省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
    8~9月,本县3次遭受特大暴雨袭击,损失严重。
    9月2日子时,本县大部地区骤降暴雨。8扑时降雨量92.5毫米,致山洪暴发。全县6个区,30个乡,84个村,589户受灾,淹死群众6名,倒塌房屋窑洞292间(孔),淹没秋田878亩。
    9月15日,本县实行棉布统购统销,消费者凭证购布。
    1955年
    2月,国家在本县开始发行建设公债债券。
    3月1日,按照国务院规定,本县开始发行和使用新人民币。新币1元抵旧币1万元。新币分1元、2元、5元、10元、1角、2角、5角、1分、2分、5分共10种。
    4月,县人民政府改称栒邑县人民委员会。
    7月,本县根据国务院命令,原来保留的工资分制改为工资制,废除工资分计算办法,改行货币工资。
    8月,本县在县、区、乡干部和国营合作社企业内部,开展了以反对贪污、浪费为主要内容的增产节约运动
    9月,中共栒邑县委财政贸易工作部成立。
    同月,本县各小学按教育部的教育计划,开始实施基本生产技术教育和综合技术教育。
    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部发行全国通用粮票,陕西省粮食厅也发行了陕西省通用粮票,本县遂对粮食供应实行票证管理。
    是年,本县实行义务兵役制。
    1956年
    1月,本县始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实行公私合营的工商企业7个,合作商店25个,合作小组43个。进行资金注册登记的77户。
    同月,本县县城至转角的简易公路动工修建。
    6月16日,本县11个乡、38个农业社,135个自然村遭受冰雹袭击。受灾农田面积14万多亩。
    同月,栒邑县广播站成立。
    同月,本县在全县教师中开始组织普通话语音学习会,在学生中推广普通话。
    7月,成立栒邑县计划委员会、栒邑县商业局、栒邑县农林水牧局、栒邑县卫生科、栒邑县交通科。
    8月,改中共栒邑县委秘书室为办公室,原秘书、副秘书随之改任办公室主任、副主任。
    9月,栒邑县体育运动委员会成立。
    10月18日,陕西省工业厅通知,栒邑县正义煤矿与彬县新民煤矿合并,归彬县管理。
    同月,栒邑县工业科成立。
    同月,陕西省政府决定撤销宝鸡、渭南两个专区,本县由省直辖。
    11月,本县在县城召开查禁烟毒动员大会,当场烧毁收缴的大烟30两,包装纸21两,对私种、吸食、贩卖大烟的人和事作了公开处理。
    12月21日,中共栒邑县委机关报《栒邑报》创刊,为八开四版,每周一期。
    是年,本县县城至彬县冯家坡公路动工修建。
    是年,本县基本完成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在全县掀起升、并、扩社高潮,建立了156个高级生产合作社,93%的农户入社。
    是年,本县完成对区乡组织机构的调整,将原来的8个区、56个乡简编为2个区(马栏区、土桥区)、23个乡。
    是年,本县始建通往乡村的广播线路。
    是年,正(宁)—铜(川)公路建成,经本县境内29公里。
    是年,陕西省农林厅在本县马栏设立森林经营所。
    是年,陕西省劳改局在本县马栏设立劳改农场,场部建筑面积16888平方米,有职工730余人,耕地3.3万亩,拖拉机22台,其它农具150余台(件),并设有小学、中学、医院等。
    是年底,本县全部实现农业合作化,从此实行农民集体耕作和分配。
    1957年
    4月19日,西安首次发往栒邑的客运班车到达县城。23日,栒邑客运车代办站成立。
    夏初,本县麦田黄锈病严重,普遍减产四成左右,无收3567亩。
    7月,栒邑县人民委员会驻址由县城东街迁至中山街。
    7~9月,本县土桥至石门的简易公路修成。
    8月,中共栒邑县委成立整风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县直机关首先开展反官僚主义、反宗派主义、反主观主义的整风学习运动。
    9月13日,本县马栏、石门山区发现反革命组织“豫鄂川陕救命军”约1000余人活动。省军区公安二团派出一个加强连赴马栏执行剿匪任务,逮捕了该组织主要分子鲁成仁、李苟娃等7人。嗣后,拍成电影《两颗铃》。
    9月13日~10月11日,本县县级机关开展反右斗争,17人被错划为右派分子。
    12月1日,人民币金属币1分、2分、5分在本县发行。
    1958年
    1月,彬栒公路由土质路面改为三级沙石路面。全长44公里,路面宽6.5米到9.5米。
    4月,本县第一座塘库工程——乔儿沟塘库建成。
    6月起,本县陆续开办公共食堂,至11月底,共组建农村食堂849个,11万多人在食堂就餐。
    7月10日开始,历时11个月,本县完成泰塔的修补工作。
    同月,本县张洪到百子沟煤矿的专用公路建成。
    同月,本县撤销土桥区级建制,原所管辖的石门、土桥、韩家、排厦乡由县直属管理。
    8月26~29日,栒邑县第一届全民运动会在县城举行,参加的有工人、农民、解放军、学生共308人,进行了拳术、体操、摔跤、棋类等7个项目的比赛。
    9月,栒邑中学始设高中班,成为全县第一所完全中学。
    同月,成立栒邑县马栏林业中学。
    10月,本县撤销区乡建制,全县实现农村人民公社化。将原来的23个乡合并为10个人民公社。
    12月,本县苍儿沟水库主体工程告竣。
    同月,成立中共栒邑县委初级党校,并设立栒邑县工业局。
    同月,实行大县建制,本县并入彬县,本县辖境内置栒邑、土桥、职田3个公社。
    是年,本县杏坡大队党支部书记王义元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是年底,栒邑县烈士陵园落成。
    1959年
    3月,崔家河水电站动工,是本县建立最早的水力发电站。
    5月,停建栒邑石油厂,移交于彬县水泥石油厂。
    5月26日~6月1日,中共彬县县委在土桥、栒邑、职田3个公社召开党员代表和社员代表大会,出席代表1025人。会议集中清算了经济问题上的帐外帐和干部的思想作风帐,选举了公社党委会及管理委员会、管区总支委员会及管区管理委员会。
    7月,本县实行衡器改革,1市斤由16两改为10两。
    8月,三(原)—宁(正宁)公路牛家屯庄到本县县城段动工修建。
    是年,本县流行麻疹,幼儿染病30—40%,县人民委员会及时组派医疗队下乡防治,死亡极少。
    是年,省农林厅将马栏森林经营所下放本县管理,改称栒邑县马桎林场。营林总面积144.9万亩,辖榆林子、上梁、金盆、关门、石底、杨家店6个营林区。

[1] [2] [3]  下一页


编辑:秦人
旬邑县周边旅游景点 更多
旬邑大象犀牛化石馆 旬邑文庙 旬邑唐家民宅
旬邑县唐家庄院 旬邑黑牛窝石窟 安仁古瓷窑遗址
旬邑崔家河遗址 旬邑县秦石窟遗址 旬邑县第五钧墓
旬邑县两女塚 旬邑县战国秦瓦椁墓 旬邑革命暴动纪念馆
旬邑革命烈士陵园 旬邑县陕北公学旧址 旬邑县马栏革命旧址
旬邑县百灵寺 旬邑县官家洞(飞云洞) 旬邑县蒙家佛堂
旬邑县美食 更多
旬邑喜菜[图]
旬邑御面[图]
旬邑土鸡蛋、土鸡 旬邑喜菜[图]
旬邑御面[图] 旬邑美食:腊八面
旬邑县特产 更多
旬邑望山红
旬邑意大利早红
旬邑地方特产:旬邑 旬邑望山红
旬邑意大利早红 旬邑华美
旬邑澳洲青苹 旬邑红富士
旬邑新红星 旬邑秦冠
旬邑王林 旬邑美国8号
推荐信息  
·商洛市行政区划介绍
·商洛市革命老区介绍
·商洛市历史文化介绍
·商洛市交通通讯介绍
·商洛市概况介绍
·华夏精神故乡—西安概况
·西安四区一港两基地
·西安市交通介绍
·西安市著名人物介绍
·西安市的地域文化
·西安市旅游景点资源简介
·西安市的民间艺术
·西安民俗——关中十大怪
·西安市的历史轨迹
最新更新  
·旬邑县历史文化
·旬邑县农业经济
·旬邑县工业经济
·旬邑县基础建设
·旬邑县行政区划
·旬邑县观光旅游
·旬邑县自然条件
·旬邑概况:人口民族
·旬邑概况:文化旅游
·旬邑概况:发展概要
·旬邑概况:旬邑行政区划图、旅游图
·旬邑县所在位置与境域介绍
·旬邑县建置沿革表
·旬邑县建县后沿革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5 陕西概况介绍大全 http://www.sanqinyou.com/shaanxi/.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合作电话:18966730327
三秦腾飞 旅游雄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