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县地形北高南低,最高点黑山,海拔1,505.3米;最低点在店头坡龙头沟谷,海拔高程572.1米。永寿梁似屋脊状的分水岭,使整个地形向南、北、东三面倾斜。主梁西段为低山区,南北两侧梁沟并列。
以永寿梁为轴线,分南北两大水系。北部为泾河流域,由四条东北向沟道切割。形成六条南高北低的梁原结合区。南部为渭河流域,由四条南北向河谷切割,形成四条起伏不平的梁原和一个台原。两条水系的强烈侵蚀,使全县整个地形呈沟谷纵横的黄土破碎原。此起彼伏,原面破碎,水土流失严重。
全县地貌分:中低山区、残原梁峁区、分割黄土原区、低黄土原区、沟壑、泾河高阶地及河谷谷地等类型。
第一节 中低山区
五峰山北麓、娄敬山南麓和永寿梁区。山体坡度在20—30度之间,海拔1,200—1,500米,上覆10—50米厚黄土,下及奥陶系灰岩或三迭系砂页岩互层,水力冲刷切割深度为50—100米。由于受燕山运动影响,山脉呈东西或近东西向分布,加之水流作用,地形西高东低,沟壑纵横,梁状特征明显。
中低山区总面积201.4平方公里,占全县的22.43%。黄墡土为主,次为板土,再次为白墡土,黑垆土和淤土、潮土、石渣土。
页(xue)梁横亘东西,支梁向南向北延伸,海拔高、气温低,地势中高边低。有沟210条,山头250个。区内有:
娄敬山。东西走向,长约2.5公里,海拔1,063米。
五峰山。海拔1467米。
永寿梁。东西走向,全长38公里。山梁土石相间。
六十里梁。南北走向,最高处海拔1426米。
黑山。走向南北,全长约3公里,主峰海拔1505.3米。山上土石相间。
毛英圪垯(丘)。海拔1339米,面积212平方米。
还有高泉山、虎山、天堂山、盘道山、石牛山、危山、灰堆山、高庙山等。
第二节 残原梁峁区
永寿梁河沟南部,受强烈切割,河谷深切百余米,冲沟发育。上部多属沟脑部位,原面破碎为梁峁。下部地势低,原面被河谷分割成台状原梁。包括蒿店、甘井、监军、马坊、御驾宫、常宁西南部和上邑、窦家、渠子、永太、郭村以西的原面。海拔1000—1300米。上覆黄土50—150米,下多为三迭系砂页岩层。梁宽300—1000米,长7—19公里。以“V”型谷为主,以基岩古地貌为基础,向南部倾斜。由于水土流失和河谷下切而呈现今貌。
在县境东北部,属永寿页梁东端与泾河高阶地的过渡地带,次强度水土流失区。南以五峰山北麓、钻天岭、嵯峨山为界。西有槐山全脉向北、向东延伸。整个地形西高东低,形成一个向三面倾斜的爪状残原梁峁区,水系以槐山至常宁东西一线为轴心,划为南北两个小流域,北部由一系列北东向的河谷组成,深切原面。南部有由北向南的一系列沟谷深切,形成三岔河水系。由于两组水系强烈溯原侵蚀,将原面切割成沟谷密集的黄土梁峁残原,地形复杂,原、坡、沟、凹、梁、峁相间。
残原上覆第四纪黄土,厚100—200米,下为三迭系灰绿色砂页岩夹煤线。由于受构造应力影响,基岩裂隙呈棋盘格式构造,区域地质稳定,原面黄土、黑垆土、红土为主要土壤类型。
境区较平整的黄土原面有:窦家原面。北向东,东部较平缓,西部倾向泾河,海拔1100—1300米。常宁原面。北东走向,原中被南章沟分割成东、西原面。海拔1100米。渠子原面。东北走向,中有沟谷相隔。海拔1100—1300米。永太梁。偏北东倾向泾河,海拔1000—1200米。郭村梁。在渠头沟和郭村沟之间,狭长梁状地貌。宽1公里,长6公里。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