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内古代行政区划,今无资料可考,至明清始有记载。
明在武功县设15里,属今区域的有永安里、姚安里;在扶风县设32里,属本区的有寨子里、任马里。
清沿明制,今区境内仍有四里。世宗雍正七年(1729),武功县置九个集镇。其中,杨陵镇驻西大寨,永安镇驻永安村。
民国初年,沿袭清制。民国5年(1916),扶风县划编为8区,属今区境内的为第四区,辖隋陵里、青龙里;民国17年(1928),第四区更名毕公区。民国22年(1933),武功县划编为5区,属今区境内的第四区驻姚安东堡,辖永安、杨陵二镇。民国23年(1934),实行保甲制,武功县设17联保,属今区域内的有杨南、杨北、永安3个联保;扶风县设12联保,属今区域内的有帅家、汤家、毕公3个联保。民国28年(1939),整顿保甲组织,改联保为乡。武功县划分为11乡,属今区域内有杨陵乡,驻曹新庄;扶风县划分为8乡,属今区域内的有毕公乡,驻毕公村。
建国初期,并乡为区。武功县划分为8区,第二区驻杨陵(武功)车站,辖8乡;扶风县划分为8区,第四区驻毕公,辖帅家、汤家、毕公等8乡。
1956年3月,撤区并乡,武功县设杨陵等3个镇和杜寨、李台等16个乡;扶风县设五泉等20个乡。1958年9月,第三次区划调整,武功县设杨陵等7个乡,杨陵乡驻杨陵镇;扶风县设绛帐等7个乡18个管区,五泉地域归绛帐乡管辖。1958年10月成立人民公社,杨陵区分属杨陵公社和绛帐公社。1961年4月至9月第四次区划调整,武功县设杨陵等14个人民公社,扶风县设五泉等15个人民公社。1965年4月,设杨陵镇,隶武功县。1979年2月,成立武功县杨陵特区。1982年10月,将扶风县的原五泉公社划归特区。1982年11月23日,国务院批准成立县级杨陵区。辖杨陵公社、五泉公社及杨陵镇。1984年3月,杨陵公社分为杨村、大寨、李台3个乡,改五泉公社为五泉乡,杨陵镇为杨陵街道办事处。1998年7月,五泉撤乡设镇。至1998年底,本区辖3乡1镇1街道办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