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企业发展较快,1995年有机械加工、食品加工、造纸、化工、建筑、运输、商业、饮食服务业等1035个。从业人员5450人,占总人口的17%,乡镇企业总收入7020万元,利税886万元,乡镇企业收入占全乡总收入的13.8%。
改革开放丰富了关山人民的物质生活。电视机、自行车普及农户,10%的农户有摩托车,少数农户有小轿车和客运汽车。1995年,农村人均住房21平方米,人均收入1137元。
群众文化艺术有芯子、社火、蹩鼓、自乐班、乐队、走马、旱船等。1992年,《关山镇志》出版发行。1995年关山乡有中学2所,小学16所,在校学生6767人,卫生院、保健站等医疗单位22个。
康桥乡
位于阎良城区东11公里处,东连关山乡,东南与临潼县相桥镇接壤,南与新兴乡、武屯乡隔石川河相望,北与富平县毗邻,东西间距最长11.06公里,南北间距最宽9.8公里,总面积33.6平方公里。1995年底,辖12个行政村,73个村民小组,37个自然村,5517户,22537人。耕地35903亩。
明弘治十五年(1502),临潼县令在街南石川河上建桥,适逢状元康海途经此地,为纪念此人得名康桥。建国后,1950年4月在康桥街设立康桥乡,隶属关山区管辖。1987年划归阎良区。
建国前90%属旱地,粮食亩产二、三百斤。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生产快速发展,全乡粮食总产由1975年的6889.7吨增至1995年的14900吨。1995年,全乡农业产值达3187.2万元,多种经营产值2800万元。乡、村、个体企业发展到1422家,主要产品有水泥、砖瓦、蛋乳品、黄板纸、卫生纸、面粉、蜂窝煤等。年总产值1.597亿元,占全乡总产值的82%。
经济发展,人民富裕。80%的农户住上了砖木、钢混结构的新房,各类机动车1500余辆,群众着装入时,饮食讲究,1995年人均纯收入1431元,该乡被中共西安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小康乡”。
乡上成立文化站,各村共有12个文化室。全乡2所初级中学,10所小学,共有学生4090名,乡上设立卫生院,下设10个卫生室,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
新兴乡
地处阎良区中部偏北,南北最长8.2公里。北邻富平县,东与康桥乡、西与阎良乡、南与武屯乡、北屯乡接壤。总面积19.8平方公里。1995年底,有8个行政村,48个村民小组,29个自然村。全乡3340户,人口13953人,耕地20164亩。
该乡原隶属临潼县,1962年5月成立新兴人民公社,机关驻地新兴村。1974年3月,公社机关驻地由新兴村迁往万合村。1984年5月改为新兴乡。1987年划归阎良区。
新兴,有着悠久的文明史,据史料记载和考古发现,新兴境内有秦汉古墓葬群遗址,文化堆积层内涵丰富。
该乡被誉为“瓜菜之乡”。1991至1995年,工农业总产值以年均40.4%的速度递增,1995年底达到3145万元。个人纯收入以年均28.3%的速度递增,1995年底达到1207.2元。全乡多种经营面积6820亩,产值1952.2万元,纯收入达807.3万元,粮经面积比为58∶42。
全乡有乡办初中1所,村办小学8所。教职员工141人,在校学生2180人,有乡级卫生院1个,村级卫生所8个。乡文化站多次受省、市、区表彰,1989年升格为文化中心。
武屯乡
全区第一大乡。位于阎良城区东南7公里处,东临石川河,南靠清河,西依北屯乡,北接新兴乡,全乡东西最长8.1公里,南北最长9.6公里。总面积53.3平方公里。1995年辖14个行政村,137个村民小组,82个自然村,8479户、35975人,耕地61405亩。据《明纪纲目》载,明洪武年间(1368~1398),都督佥事王简在此屯田,又以此地武姓居多,故而得名武家屯。
该乡自古为古都重镇,是著名的古栎都遗址所在地。闻名青史的“商鞅变法”即发生在这里。秦汉时期,武屯曾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活动的中心。战国至元代设县,明、清、民国为镇建制,建国后,一直隶属临潼县管辖,1987年8月1日始划归西安市阎良区。
该乡是一个农业大乡。改革开放使全乡农业生产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摆脱了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1995年粮食亩产480公斤,总产2.55万吨,农业总产值3989万元,占总产值36.9%。多种经营发展迅速,已建成蔬菜、西甜瓜、棉花、酥梨、奶、肉、蛋、禽等八大农副产品生产基地。
乡办企业21家,村办私营和股份企业1400余家,有造纸、机电、化工、包装、食品、服装、运输、建筑等行业,1995年乡镇企业总产值1.48亿元,上交利税1529万元。
1975年成立电影放映队,长年巡回放映。1982年成立乡文化站,各村建立文化活动室,并成立管乐队、锣鼓队、高跷队、社火、业余剧团、自乐班等。乡政府始终把发展教育放在首位,注重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师待遇,积极开展成人教育。全乡1所初中和14所小学顺利通过“普六”、“普九”验收,适令儿童入学率达到100%。85%以上的劳动力均掌握1~2项实用技术。1995年在校生7251人,14个村卫生所全部达标,人人达到了享受初级卫生保健标准。
北屯乡
此处为阎良南大门,北靠城区,南依清河岸,西与临潼县徐阳乡隔河相望,东与本区武屯乡接壤,总面积28.5平方公里。1995年辖10个行政村,79个村民小组,53个自然村,共4882户,人口19221人。耕地33160亩。
1958年9月成立北屯工作管理区,隶属阎良大公社。1961年4月,撤销北屯管理区,成立北屯人民公社,属临潼县管辖。1987年划归西安市阎良区。
50年代,秋夏两料粮食亩产不足250公斤。1988至1990年,实行方田建设,1990至1995年先后实施两期农业综合开发,实现了“地平田方,井树成行,渠道‘U’型化,电缆地埋化”的标准。1995年,粮食总产1.4万吨,粮经面积之比已发展到6∶4,多种经营产值达到2100万元。
1995年底,乡镇企业已发展到564家,有植物油厂、铝塑型材厂、水泥制品厂、建筑队、面粉厂、保鲜库等。年产值达8000多万元。其中植物油厂居全区乡镇企业之首,年加工黄豆1.2万吨,生产豆油1560吨,豆粕1万吨,实现产值3500万元。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0个行政村已有7个村达到区级小康标准。1995年底,全乡人均纯收入1370元。
全乡有医疗保健单位9个,人人享受初级卫生保健;学校12所,学生3877人,义务教育完成率达95%以上。文化站1个,文化室10个,自乐班3个,管乐队1个,社火队10个,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