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路街道办事处
辖境位于阎良城区,东、西、南、北分别与阎良乡的麻张村、新跃村、三合村、阎良街相接,东西间距2.6公里,南北间距3.2公里,总面积8.3平方公里。
1965年9月,阎良镇在城区设四区、七区、十五区3个街道办事处,下辖13个家属委员会。1968年8月成立阎良区,接管这三个街道办事处。1968年10月将3个街道办事处合并为阎良区街道办事处,1979年11月,改称为城区街道办事处,1986年5月,又改称为新华路街道办事处,机关驻地:白云路3号院。
1995年,下辖5个居民委员会,28个家属委员会,居民13627户,51528人。
境内有街巷20多条,主要干道有人民路、凤凰路、延安路、胜利路、公园路、航天路、前进路等。西安飞机工业公司、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陕西设备安装公司三处、阎良火车站等50多个部、省、区属单位都在境内。阎良区党、政、军机关分布境内延安路中段。还有区新华书店、影剧院、文化馆、公园等文化娱乐单位20多个。有大专院校、中等技术学校、中、小学共计19所,幼儿园6所。有阎良区人民医院、西飞职工医院等医疗单位6个。
属街道办商业企业4家,从业50余人,年销售额300多万元。工业企业2家,1995年年产值180.8万元,实现利税12.7万元。
阎良乡
地处城区周围,东与新兴乡、南与北屯乡、西与振兴乡毗邻,北与富平县东上官乡接壤。南北间距最长6.5公里,东西间距最长4.2公里。面积18.6平方公里。1995年,辖7个行政村、52个村民小组、28个自然村,6027户,26911人。耕地17011亩。乡政府驻城区凤凰路。
明万历年间的《富平县志》和《临潼县志》中有“阎良村”、“阎良镇”的记载。清乾隆四十一年(1766)“临潼县疆域图”中绘有“颜良镇”,镇下附银刘堡、姬店堡等7村。民国29年(1940)实行镇保制,阎良镇辖7保98村。1949年5月解放后,在阎良镇先后设临潼县阎良区、九区、阎良乡、阎良大公社、阎良管理区、阎良人民公社等机构,阎良街道系这些行政机构的机关所在地。1966年8月建区时仍设阎良公社,1984年5月改称阎良乡,1988年秋,阎良乡政府驻地由阎良街道迁至凤凰路中段。
建国前,全乡耕地大多为旱地,靠天吃饭,建国后,全乡人民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打井、修渠、建水站,使农业基本条件逐步改善,农业生产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1990年以来,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工程,大搞方田建设。全乡10000亩粮田在大旱之年,总产仍达到7300吨。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粮经比已达到55∶45,充分发挥城郊型农业的特点。1995年,多种经营收入2364万元。
1995年,乡镇企业发展到1467家。租赁业是一项新兴产业,占有较大比重,年产值14314万元,利润626万元,占全乡总产值75%,从业7310人。
人民生活显著提高,1995年人均纯收入1756元,全乡7个行政村有5个达到小康村标准,其中有两个经省政府验收,小康村达标。
文化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全乡共有6所完全小学,在校学生1621人,教师120人,有农业技校1所。
关山乡
位于阎良城区以东15公里处,东接渭南市临渭区官底乡,南接临潼县田市乡,北接富平县张桥镇,西与本区康桥乡相毗邻。最东端至最西端宽6公里,最南端至最北端长10公里,总面积51.3平方公里。1995年底辖15个行政村,110个村民小组,55个自然村,7993户,32469人,乡政府驻关山街。耕地63328亩。
《西安府志》载:“关山镇,界蒲、富、临、渭之交,旧名上寨。”由于地处荆山尾端,又为四县之交,旧称边缘处为关,故称关山。明万历五年(1577)关山设镇,驻抚民厅。清乾隆四十一年(1766)前,关山驻县丞,民国8年(1919)在关山设临潼分县,1949年5月关山解放,建立关山区人民政府。
关山乡以农业为主,主产粮、棉。1949年前,粮食亩产量130公斤左右,棉花10多公斤。建国后,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到1978年粮食亩产达500多公斤,棉花60多公斤。90年代实施农业综合开发,1995年粮食亩产达800公斤,棉花75公斤,辣椒年产值2600多万元,养殖业年产值7998万元,农业总收入5101万元。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