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以前,境域人多信佛教、道教,境内佛寺、道观遗址甚多。鸦片战争后,基督教、天主教相继传入境内,且成为主要教派。佛教、道教逐渐衰落。
建国后,1952年,基督教界实行“三自革新”(自治、自养、自传),开展反帝爱国运动,及时驱逐一批外籍披着宗教外衣的反革命分子。1960年,废除教内的压迫、剥削,使宗教活动正常化。1965年,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在“左”的思想影响下,把所有上层神职人员视为“牛鬼蛇神”、“帝国主义的别动队”,加以批判,有些教堂被拆除。“文化大革命”中,宗教活动大部分停止。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落实党的宗教政策,宗教活动又相继恢复。
第一节 天主教
天主教,又称“罗马公教”,属基督教一个流派,奉罗马教皇为宗主。明熹宗天启五年(1625)传入陕西,随着三原、高陵等县教会兴盛,逐渐扩展到区境内,教徒日益增多。逢礼拜天,信徒云集,听讲圣经,进行祈祷,并举办大小“瞻礼”及“望弥撒”等活动。
建国后,1951年,渭北地区召开群众大会,批判斗争并依法驱逐意籍神甫达安西(以行医为名残害中国少年儿童等)。1955年,又依法逮捕了以宗教身份贩卖黄金、毒品、反动书籍的修女周秀月。1960年,宗教界进行改革,彻底摆脱外国人的控制,走上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道路。1966年“文化大革命”中,有些神职人员被关押、劳教,天主教活动基本停止。1978年,落实党的宗教政策,教会恢复正常活动。1994年,境内天主教活动场所有8处。全区有天主教教职人员6名,其中神甫2人,余希辉神甫主管渭河以北及阎良天主教事务,住雨金镇垣头教堂;副本堂神甫周德范住北屯乡兴合活动点,负责阎良教务;修女4人,两名住北屯乡兴合活动点,另两名住关山乡山陕教堂。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