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塔区地处隋唐京畿,历史悠久,古迹众多,文物丰富。
远在新石器时期,群居于鱼化寨和弓背崖的古先民,依水而居,凿穴为屋,过着简单的刀耕火食生活。在鱼化寨遗址出土的陶器、石斧等物与浐河东岸半坡村发现的仰韶文化出土文物类似,是一处极有探索价值的人文遗址。
隋唐时期,今雁塔辖区大部地处京城外廓城之内,共55坊,约占今雁塔辖区面积70%以上,为城南部繁华地区,有城门、宫殿、祭坛、夹城等建筑二十多处,寺观三十多所,皇亲国戚、文武大臣、名人学士宅第六十余处。建筑宏伟,遗存大量文物珍品。其中存于大慈恩寺内有唐太宗李世民撰文褚遂良书写的《大唐三藏圣教序》。高宗李治撰文,褚遂良书写的《大唐皇帝述三藏圣教序记》碑石,存于大兴善寺的有三幅西藏古画,存于陕西历史博物馆的有牛尊、日己尊、日己觥等均为罕见稀世国宝,对于研究古代文化和历史具有极其重要价值。
随着都城建设的发展,秦、汉、隋、唐时期,今雁塔辖区即为著名的风景游览区。秦时有宜春苑,汉时有上林苑、乐游原。隋时有大兴善寺、灵感寺。唐时有曲江池、杏园、紫云阁、彩霞亭、大慈恩寺、大雁塔等景点。唐代著名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张九龄、刘禹锡、韩愈、岑参等留有大量即兴诗篇,为研究雁塔地区的文物古迹、人文景观、生活习俗提供了丰富的宝贵资料。
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使雁塔区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对国内外旅游者具有极大地吸引力,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雁塔区旅游设施日趋完善,接待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既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又带动了区域经济的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