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以后,匈奴、鲜卑等兄弟民族在长安建都,今雁塔辖区受长安都城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习俗影响较大。特别是兄弟民族融入和解放后各地居民迁入,区内的生活习俗、语言及宗教信仰有了很大变化。
1949年5月西安解放至60年代,由于辖区居民90%以上为农民,因而在民俗记述方面主要以农村为主。70年代以后,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人口结构的变化,农村生活、生产习俗有了很大革新,传统的陈规陋习大部已被废除,五讲(讲文明、讲礼貌、讲道德、讲卫生、讲秩序)四美(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三热受(爱祖国、爱共产党、爱社会主义)的社会新风在各行各业、各族群众中普遍确立,有难相帮、礼貌待人、蔚然成风,见义勇为的英雄事迹层出不穷。
宗教是反映辖区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四大宗教在今雁塔辖区源远流长。隋、唐两代佛教、道教在今雁塔辖境繁荣昌盛,有佛寺23处,道观十余处。建于隋代的大兴善寺、灵感寺(后改名青龙寺)、禅定寺(后改名庄严寺)和建于唐代的大慈恩寺,均为隋大兴城和唐长安城名寺,其寺庙建筑之雄伟、僧众人数之多,佛学研究之深、传播之广在国内居领先地位。唐代佛经三大译场其中两大译场(大兴善寺、大慈恩寺)在今雁塔区辖境。建于隋代的玄都观、昊天观、新昌观不仅是隋、唐两代的名观,而且有吕师玄(隋代)、荆月出(唐代)等道学深奥的名道在观传道,为时所仰。伊斯兰教传入始于清代,在今雁塔辖区山门口街道双桥头、南沈家桥村各建清真寺一所。基督教于民国24年(1935年)传入,在今雁塔辖区丈八沟南村建立教堂一所。
于今雁塔辖区存在过的其他宗教有袄(xiān)教和天主教。袄教唐时在今雁塔辖地赵家坡及辛家坡村附近置袄祠两处,唐武宗禁佛时排除异教,袄教灭绝。解放后90年代初西安市天主教神哲学院由市内糖坊街迁至鱼化寨街道老烟庄村,学制六年,专为西北各省、市天主教培养神甫,天主教在境内没有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