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期间,西安地区作为国民党胡宗南长期统治的反共基地和大举进攻延安的军事指挥部,白色恐怖十分严重。但碑林地区的共产党组织和共产党员、共青团组织和团员采取单线联系和异地领导的办法,与国民党当局进行不懈地斗争。1947年7月,西北大学共产党员李秀森等人,在西安地下党领导下,在学校开展了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斗争,提出“要人权、争自由”、“反对喂饱大炮,饿瘦学生”等口号,与反动势力进行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他们还同全国各地的学生运动相呼应,开展了声援南京学生抗议国民党制造“五二○”血案的群众运动。是年7月,在陕西邮局工作的共产党员王世俊受中共关中地委指示,重新建立了陕西邮局党小组。党小组组织读书会,收听新华社广播,开展革命宣传活动,驳斥国民党散布的种种谣言,教育和争取群众。同时还通过在邮局挂号组军事台工作的共产党员刘书林,抄录国民党军队番号、驻地和移防变动情况等情报,交由王世俊报告上级党组织。
1949年初,国民党反动派溃逃前夕,企图把西安一些大专院校和重要工厂企业南迁或破坏,西北大学和陕西邮局的党、团组织按照市工委指示发动学生和工人,开展反迁校、反迁厂和护校护厂的斗争。西北大学的党、团员在市工委领导下,打破国民党的新闻封锁,收抄翻印了毛泽东为新华社写的1949年新年献词和北平解放等新闻,一夜之间贴遍校园,使多数师生认清了国民党政权即将覆灭的形势,对稳定师生情绪起了很大的作用。他们还发动反迁校签名运动,拜访知名教授和开时局讨论会等方式,争取大多数师生的同情和支持,粉碎了反动当局的迁校阴谋。陕西邮局的共产党员组织邮局进步职工成立局纠察队,日夜巡逻,保护财产、档案,防止敌人破坏。为了保护邮政汽车不被国民党逃跑时抢走,共产党员姚益宽、刘书林、梅永祥和团员翁富金等冒着生命危险,采取多种办法使全部邮车停止行驶,并完好无损地保存下来。西安解放后第三天,邮局职工就将这批邮车全部安装起来恢复行驶,不仅对于迅速恢复邮政业务立了大功,而且在国民党军队反扑西安时,为解放军运送军需物资支援前线做出了重要贡献。
1949年5月20日西安解放,27日,全市12个区的中共临时区委和区人民政府宣布成立。第一、二、七区的区委和区政府,全面开展接管工作,全力稳定社会秩序,积极发动群众恢复生产,组织社会救济,安排人民生活,进行反霸、肃特斗争和支援前线,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解放大西北和迎接新中国的诞生贡献了力量。
建国后,碑林地区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领导下,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努力发展工商业经济和文化教育事业,不断加强城市设施建设。尤其在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区广大群众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使碑林区的国民经济、文化教育、城区建设等都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文物古迹丰厚
碑林地区自隋唐至明清,先后是大兴城、长安城和西安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区内的名胜古迹、出土文物、古遗址和古墓葬极为丰富。现存的古建筑、人文史迹和佛寺道观等就有14处。不但有历史久远的汉代卧龙寺,唐代的荐福寺小雁塔,还有驰名中外的宋代西安碑林,气势伟宏的明代城墙和古朴、典雅、庄重的钟楼。其中卧龙寺经历代修葺,建筑宏丽,香火不衰,为十方丛林,被称为陕西首刹。寺院原藏有宋版明印的《碛砂藏经》七千余册,极为珍贵,现存陕西省图书馆。寺院现还藏存有贝叶经四页,为稀世之宝。小雁塔自唐景龙年间建立,历唐、五代、宋、元,屹立完好无损。明宪宗成化二十三年(1487)陕西关中地震,塔身震开裂缝,“塔自顶至足中裂尺许,明彻若窗牖,行人往往见之”。又经34年,至明武宗正德十六年(1521)陕西再次地震,一夕之间,塔缝又“神合”如故。塔身在两次地震中之所以裂而不倒,震而复合,除了塔身结构坚固以外,还因为塔基是夯土筑成的半圆球体,受震后的应力可以均匀分散。1200多年前这种高大建筑的防震结构,显示了中国古代建筑技术的高超和劳动者的聪明智慧。清康熙年间再修塔寺时,将从武功县出土的,原崇教寺金明昌三年(1192)所铸两万斤大铁钟移入荐福寺。寺僧晨夕按律敲击,钟声悠扬,声闻数里,“雁塔晨钟”就此成为长安八景之一。清人朱集义有诗云:“噌吰初破晓来霜,落月迟迟满大荒。枕上一声残梦醒,千秋胜迹搃苍茫。”西安碑林博物馆,是国内集中收藏古代碑刻数量最大、历史最久的一处碑林,位于西安市三学街。它形成于唐末至北宋三次迁置唐《开成石经》的过程中,距今已有900余年。现藏自汉迄民国各代碑石、墓志1600余种、2500余石,展出1100余石。共有7座碑室、8座碑亭、8座碑廊,加上石刻艺术馆和4座陈列室,占地3.1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西安碑林堪称儒家典籍的石质图书馆和内容极为丰富而珍贵的史料档案库,是中国文字发展史的直观展示和中国古代书法和石雕刻艺术的宝库。西安碑林博物馆拥有国宝级文物19个号134件,一级文物272件(套)。这是一笔巨大的文化财富,它的形成不仅得益于位居古都西安得天独厚的悠久历史和地利,得益于历代前贤的不断搜集保护,同时也是建国后,党和各级政府重视文物保护和博物馆建设的结果。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