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解放以后,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受到广大道众的拥护。八仙庵常住道士108人,经过土地改革,在分得的土地上从事农业生产劳动,实行清修与劳作并重,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1955年秋季,农业合作化高潮中,道众敲锣打鼓,高高兴兴地成立了“八仙宫农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2月,进而转入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在人民公社化高潮中,又进而转成为兴庆人民公社所属的一个生产大队。监院乔清心一身二任,宫内是监院,公社是生产大队长。领导道众一面潜心修道,一面劳动生产,精心研究农业科学技术,科学务农,精耕细作,其生产大队还被评为西安市农业“红旗单位”。乔清心1966年前一直为市、区历届人大代表,1954年还被选为省人大代表。
“文化大革命”中,八仙宫遭到严重破坏,宫藏的历史碑物和经书被焚毁,神像被扒掉,殿堂厢房改作工厂厂房和工人宿舍,道士们有的返回原籍,有的还俗,有的去深山野林修行,宫内所剩无几,监院乔清心只身进了太白深山隐居,再无音讯。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宗教政策逐步落实,八仙宫被列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经国务院批准列为全国重点开放宫观。在党和人民政府各方面关怀支持下,占用宫观的工厂迁出,政府拨款15万元,各方筹资30多万元,使殿堂、配房和山门等得到修复,重现昔日宏伟景象,宗教活动恢复正常。1982~1986年,西安市、陕西省道教协会相继成立,监院闵智亭被选为市道协会长、省道协副会长,1985年兼任全国道协副秘书长。
八仙宫对外往来历史悠久,是国际国内宗教文化界人士考察、观光的一个重点道观。特别在改革开放后,与国际间宗教文化交流更加频繁,接待过来自德国、美国、日本等国家,及港、澳、台地区的宗教团体和知名人士来访。1988年4月24日,台湾东山乡嵌头山孚佑宫董事长尤金链率团来西安八仙宫,八仙宫送去一尊高达1尺2寸的木雕吕祖纯阳帝君金身像,在台开光之日,台湾各地五万之众,扶老携幼到孚佑宫朝拜帝君金身。1988年6月,中国道协应加拿大多伦多市道家太极社蓬莱阁的邀请,选派八仙宫监院闵智亭等前往讲授道教哲学,弘扬道教文化,受到热情接待和盛赞。具有影响的《醒华日报》、《加华日报》、《世界日报》等以醒目的标题作了报导,促进了中加两国人民的友谊。
[伊斯兰教]
公元7世纪中叶,唐永徽二年(651),大食国(唐称阿拉伯为大食)第三任哈里发奥斯曼派遣第一个使节到中国,在京城长安觐见唐高宗李治,并将伊斯兰教讲传于中国。其后部分阿拉伯商人和“安史之乱”后的回纥官兵先后留居长安。加之11~13世纪,中亚、西亚大批穆斯林为躲避战乱和瘟疫也迁徙到中国北方。从而使陕西的伊斯兰教不断发展。穆斯林人所到之处,因特殊的生活方式而形成“大分散,小集中”的居域特征,普遍修建清真寺,进行伊斯兰教活动。明嘉靖年间(1522~1566),陕西伊斯兰教著名经师胡登洲创立经堂教育,在中国伊斯兰教发展中有很大影响,被尊为“胡太师”。清同治元年(1862)六月初四,回民起义军首领马德兴率队攻打西安东关,占领胜业寺后,在清军反扑下于十八日将寺焚毁后撤退。二十七日,攻占东关,火光冲天,两日始熄,督办陕西军务胜保登城巡望,回民义军在城下任意辱骂,城内官兵不敢出城,之后官兵尽毁城内清真寺,回民起义遭到了清廷的残酷镇压,“回民十不存一”,伊斯兰教受到沉重打击。之后,左宗棠又对回民采取安抚政策,伊教寺院又有恢复。民国时期,国民政府实行歧视、侮辱穆斯林的政策,胡宗南盘踞西安,称“穆斯林为生活习惯特殊之国民”,清真寺院被破坏,教民宗教生活得不到正常开展。
1949年5月20日西安解放后,区域内的清真寺受到党和政府的保护。1958年,在伊斯兰教上层人士和各族穆斯林群众的要求下,进行了民主改革,彻底废除了辖区伊斯兰教内长期形成的宗教名义下的封建特权和压迫剥削制度,极大地鼓舞了穆斯林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热情。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辖区南城清真寺得到修复,宗教生活趋于正常。近几年来,穆斯林群众的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觉悟不断提高,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为促进改革开放,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做出了应有贡献。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