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同州府志》称澄城为“三辅之名城,冯翊之严邑”,以当时实情论,似属夸大之词。如今,澄城县已由一个“财政靠补贴,吃粮靠返销”的穷县,变成了渭南地区脱贫致富的县份之一。
澄城地处陕西渭北高原东北部,前拱原阜,后依山陇,大浴河襟左,洛河环右,地理位置重要,是历代屯兵御敌的战略要地。县境东邻合阳,西界蒲城、白水,南毗大荔,北接黄龙,面积1121平方公里。境内沟壑纵横,地势北高南低。四条干沟把全县割裂成三梁一原。北部沟梁相间,坡陡谷深,形成带状;南部原面开阔,略有起伏。整个地貌近似一个倾斜着的“山”字。县境属关中平原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2.2℃,极端最高气温43.3℃,极端最低气温-17.6℃,年平均降水量549.4毫米,多干旱灾害。
澄城“山不出头,水不浮舟”。境内原有山十数以上,有的因区划变革已不在境内,有的虽名曰山,实为台原。唯县城西北26公里处的壶梯山较为著名,解放战争期间,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在澄合战役壶梯山战斗中全歼敌36师主力。大浴河、县西河、长宁河、 孔走河、马村河皆自北向南汇入洛河,总流域面积1010平方公里。其余诸河,虽有其名,实为溪流,流量甚微。
县境出土的新石器及古村落遗址表明,距今四五千年前,这里就有先民繁衍生息。史载夏商属雍州。春秋属晋。秦置北徵邑。汉置徵县。北魏始建澄城县。县名县治沿用至今,历经1540余年。现辖4个建制镇、14个乡、261个行政村,全县338485人,99%为汉族。
在长期的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的束缚下,统治阶级对土地进行掠夺式经营,生态平衡遭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土地瘠薄,生产水平低下,人民生活困苦不堪,遇灾荒之年“田舍荒芜,死者相藉,人相为食”。建国前夕,工业仅有私营的小煤井和城镇手工业,生产规模小,效益低。1949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仅1101.9万元,人均不到90元。由于工农业生产水平低,经济落后,加之地域偏僻,交通闭塞,民国时期县级列为三等。
澄城人民憨厚、勤劳、淳朴,具有顽强的斗争精神和光荣革命传统。明天启年间的民变揭开了明末农民起义的序幕。民国时期反对军阀与贪官污吏,抗粮抗税,打击邪恶势力的农民运动轰轰烈烈。1936年,共产党员、进步学生与人民群众积极响应“西安事变”,掀起抗日救国高潮。解放战争期间澄城游击队配合野战军频频出击,打击敌人,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贡献。
1948年11月27日,澄城全境解放。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领导翻身作主的广大人民,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国民经济,进行土地改革,摧毁了封建土地所有制,极大地激发了人民群众革命和建设的积极性。此后,虽有“左”倾路线甚至像“文化大革命”那样的政治运动的干扰,但由于全县人民的艰苦奋斗,建国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改革10年来,全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都获得了巨大的成就。1989年底,全县工农业总产值完成28934万元,是1980年的3.41倍。10年来平均递增16.1%。全县拥有工业企业1000余家,工业总产值达19445万元。
旧志称澄城地僻民贫,文化落后。建国后,国家大力兴教办学,发展文化事业。到1989年,中等学校由解放前的1所增加到26所,在校学生数超过2万,比1949年增长80倍。小学由406所增加到527所。各种形式的职业技术教育、成人业余教育都有了大幅度的增长。医院由1所增加到44所。逐步设立了各级文化机构,增加文化设施,引进广播、电视、电影、录像等现代文化用具。
纵观全局,澄城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呈现以下优势:
1.有比较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比较发达的交通。澄城县属渭北“黑腰带”的重要地段,境内西韩、西延、煤专等三条铁路总长48.9公里,平均每百平方公里3.8公里,是全省乃至全国铁路稠密县份之一。以县城为中心、干线为骨架、支线为网络的公路通车里程达1706公里,成为通往陕北的重要门户和秦晋两省交往的重要通道。
2.有比较丰富的农业资源和丰富的煤炭等矿藏资源。全县总土地面积中可利用面积167万亩,占99.7%,水利设施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41.5%。境内光照充足,热量丰富,是渭北热量的高值区。虽降水偏少,但“380”岩层富水集中,水质好,有开发前景。北部沿山、县北梁原、县中原地、西部丘陵沟壑、县南台原五大地貌单元组成各具特点的农业生态区,具备规模经营和发展立体农业的条件。
境内含煤面积占总土地面积的66%,远景储量39亿吨,其中保有储量14.9亿吨,占渭南地区保有储量的30%。另有硫铁矿石、石灰石、陶瓷粘土、铝土矿以及稀有放射元素等,多数矿体空间分布集中,有较大的综合延续开发潜力。
3.粮、烟、果商品基地初具规模。全县总耕地中,粮食耕地占75.4%,其中小麦种植面积50多万亩,占粮食耕地的75.4%;烤烟栽培面积逐年扩大,1988年达5.67万亩,烟叶成为澄城县农民脱贫致富的“拳头”产品;近年以苹果为主要发展对象的果园面积已达6.78万亩,其中苹果5.44万亩,随着陆续挂果,将发挥明显的经济效益。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