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城,矿藏资源丰富,品种较多。煤炭、硫黄和日用陶瓷工业生产历史悠久。县 城和各乡(镇)有多种行业的个体手工业匠铺和作坊,生产工农业生产工具和人民生活用品。解放前,全属私人经营,规模小,工具落后,生产水平很低。
1948年3月,澄城解放后,县民主政府扶持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营煤矿、硫黄矿和个体手工业,恢复和发展生产。1953年,开始对个体手工业和私营矿井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尧头矿区私营煤井、硫黄矿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成为公私合营新生煤矿和公私合营硫黄矿。城乡个体手工业,通过组织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组,纳入社会主义集体经济轨道。1957年9月,省、县两级投资,建立本县第一个国营工厂——地方国营澄城县面粉厂,供应机关、学校和工矿企业面粉。1958年,又采取投资新建和升转手工业、公私合营企业的办法,建起县办农业机械厂、炼焦厂和炼铁厂。同年,农村人民公社化,掀起大办工业高潮,本着“先土后洋,土洋结合”与“边计划、边建设、边生产” 的原则,办起一批肥料、饲料、面粉加工、农具修配、砖瓦、石灰、黑矾、耐火材料、造纸和食品加工厂。至此,地方工业形成全民、集体、个体三种所有制。工业总产值由1957年的538万元(1952年不变价),上升到1960年的838.6万元 (1960年不变价),增长64%。工业总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24.4%上升到38.2%。
新建县办工业,机械设备极少。全县仅农业机械厂有1台皮带车床,基本上还是手工生产。技术工人严重不足,生产效率很低。手工业合作社、组,有19%的工人转为全民工,其余下放公社管理,转为工厂化生产,取消计件工资制,实行月固定工资制,工人收入减少,生产积极性低落。社办工业本是一哄而起,全用土法生产,产供销不协调。1960年后又连续3年遭受自然灾害,粮食减产,从工社员弃工还农,社办厂相继停产,所剩无几,地方工业的发展受到挫折。1961年工业总产值大幅度下降到287.3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19.5%。1962年继续下降到179.5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13.3%。为建国后最低水平。
1961年冬,贯彻执行中共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调整地方工业布局,停办了产品滞销、经营亏损的炼焦厂和土法生产、产品合格率低的炼铁厂。县办农业机械厂,没有正式产品,人员过多,精简100余人(占职工一半)回农业战线。1962年,将并县时武庄公社办的二十亩埝煤矿,收归县办,扩建为地方国营尧头煤矿。以调整所有制为中心恢复整顿手工业。将下放到公社管理的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组,收归县管理,恢复社、组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和计件工资制,扭转了生产下降局势。1963年工业生产开始回升,至1965年工业总产值回升到316万元。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厂矿企业卷入动乱漩涡,“造反派”夺权,冲击工业主管部门,企业管理混乱,时有停产。1969年厂矿企业普遍实行一元化领导,党的核心小组包揽生产和一切行政事务;强调“外行领导内行”,轻视知识分子,不重视科学技术力量,使企业的技术改造和产品更新换代受到影响,企业经营亏损。1971年,县属集体工业再次下放公社管理,后又收回,来回折腾也造成一定损失。
1970年2月,澄合矿区煤炭建设指挥部(1974年撤销,成立澄合矿务局)在本县成立。开始建设尧头矿区,开发澄城煤炭资源。是年新建矿区变电所,安装10兆伏变压器两台,由蒲城尧山和合阳分别架设两条单回路高压输电线路,除供中央直属矿井用电外,还对地方工业转供电力。次年10月,渭南地区在韦庄建煤炭机械厂,生产煤电钻和钻杆,为省内的煤矿生产服务。中央和地区在澄城县开矿设厂,为地方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同时要求地方提供土地、劳务和建筑材料,县上本着发挥地方矿藏资源优势,为农业生产服务,为大工业服务和为人民生活服务的方针,在70年代新建了6个县办工厂。其中有为农村兴修水利服务,生产氨沥蜡炸药的化工厂;有为开发地下水服务,生产电测仪的电子仪器厂;有为大工业和地方基本建设服务的水泥厂和机砖厂;新建尧头斜井中型煤矿和曹村小型煤矿;新建以葡萄糖粉为主要产品的制药厂。县属集体工业,由县手工业联合社投资,以原有手工业生产合作社为基础,调整技术工人与管理干部,新建塑料厂、雪茄烟厂、电石厂和木器厂。县农具合作工厂扩建为水利机械厂(后改为轻工机械厂)。粮食系统,由地区粮食部门投资,改建县面粉厂。省粮食部门投资,新建韦庄面粉厂。商业系统,扩建副食糕点加工厂(后更名为食品厂),扩建酱菜加工厂,新建以加工劳保工作服为主要产品的百货公司服装厂。农机系统,扩建农机修造厂。供销社系统,新建与扩建城关、冯原、王庄与醍醐 棉绒加工厂(70年代后期,棉田压缩,城关、冯原、王庄3厂停产)。从1973年起,全县17个公社先后恢复和新建了小煤矿17个。1975年,创办农机具修理、五金、建材、化工、食品、针织缝纫、日用陶瓷工业。到1978年,工业总产值达到5261万元(1970年不变价),其中县社地方工业总产值达到2685万元,较1969年增长3.97倍,占工农业总产值的44.11% 。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