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植物种类
本县境内有种子植物136科、591属、1178种(含种以下等级),占全国种子植物总科数的45.1%,总属数的19.9%,总种数的4.7%。
本县地处中国—日本和中国—喜马拉雅两大植物亚区的分界线上,是华北、华中和横断山脉3个植物区系的交汇点。植物成分复杂。过渡性明显,并含有许多特有种属和特有的单种属。
二、植被类型及分布
本县境内,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地带和落叶阔叶林地带的分界线大致在梅子—筒车湾—老城—新矿一线。此线以南为北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为主。常绿木本植物的数量较多,栽培的亚热带经济植物有棕榈、油桐、枇杷等;此线以北为温带的落叶阔叶林为主,中、高山发育大面积针叶林,常绿木本植物的数量从南向北逐渐减少,栽培的亚热带经济植物仅仅分布在局部温暖的河谷。如四亩地为我国天然油桐分布的最北地点。因此,植被过渡性明显,兼有北亚热带和温带的植被类型。
根据植被的组成种类,生态外貌,群落结构及分布规律,划分为下列类型:
(一)自然植被
1、常绿阔叶林
檀子栎林:分布县境南部海拔600~800米的山坡,呈小块状分布,或散生在落叶阔叶林中,多呈灌丛状。
青冈栎(椆)林:分布县境南部海拔600~900米的山坡,呈块状分布或散生在落叶阔叶林中。
2、常绿、落叶阔叶林
岩栎、尖叶栎、栓皮栎林:分布县境南部海拔600~1300米之间,群落外貌有明显的季相变化。
3、落叶阔叶林
栓皮栎林:分布在海拔700~1600米,在火地塘、平河梁、旬阳坝、四亩地、新场、钢铁、江口、沙沟等地广泛分布。
锐齿栎林:分布在海拔1000~1900米之间,呈片状或块状分布。
山杨林:山杨林适应性广,海拔1100~2200米之间均有分布,其分布特点是呈小块状,大部是松栎林破坏后出现的次生植被,属于过渡类型。红桦林:分布在海拔2600~2600米的阴坡半阴坡或阳坡。红桦林由红桦和牛皮桦共同组成。林木结构简单,层次分明。
4、针叶林
马尾松林:分布在县境南部海拔600~1300米,见于各种坡向,呈小块状分布。
杉木林:分布县境南部海拔10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大部分为栽培的人工林,呈小块状或散生。
油松林:广泛分布在海拔1300~1800米间,有大面积的纯林,或者与其它针叶林构成混交林。
华山松林:分布在海拔1300~2000米间,广泛分布在火地塘、旬阳坝、平河梁、四亩地、钢铁、柴家关、菜子坪、新矿、黄金、沙沟,纯林较少,多与其它阔叶林形成以华山松为主的混交林。
巴山松林:在县境内分布普遍,在海拔1000~2000米间均有,有纯林,也有混交锐齿栎、栓皮栎、山杨和混生华山松等。
铁坚杉林:分布在平河梁、柴家关、新矿、皇冠和沙沟等地海拔700~1400米的中低山山坡上,仅在北部有小片块状林,大部分为散生。
巴山冷杉林:分布在海拔2400~2800米间,在境北部秦岭主脊一带有大面积的巴山冷杉林,而在平河梁、火地塘、宁陕与镇安交界的山地也有小片巴山冷杉林地。
5、竹林
本县地处于北亚热带边缘,适于竹类生长,有阔叶箬竹、秦岭箬竹、桦桔竹、箭竹、花竹、刚竹、紫竹和淡竹等种类。多数为野生,刚竹栽培较普遍。
(二)人工植被 主要以农作物栽培群落为主,有旱作地和水稻田。旱作地分布在丘陵、低山、中山下部及河流阶地上。栽培作物以杂粮为主,有玉米、洋芋、小麦、油菜等。多一年一熟,水稻田主要分布在南部温热河谷。
人工栽培的用材林,有杉木林、马尾松林、油松林、华山松林、落叶松林(主要是华北落叶松)等。以后3种面积较大。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