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周武王十一年(前1066年),伐纣,蜀亦从行,部分经由本境。
周幽王三年(前779),幽王伐褒国,路由本境。
周定王十六年、秦厉公二十四年(前453),经褒斜栈道入南郑(汉中)。
周贞定王十八年(前451),秦左庶长攻取南郑(汉中),路由本境。
周慎靓王五年(前316),秦司马错伐蜀,经由本境。
周赧王四十九年、秦昭王四十一年(前266),秦相范雎大规模修筑褒斜栈道,使“栈道千里,通于蜀汉”。
周赧王五十四年(前261),秦昭王到南郑,经由本境。
西周将梁州并入雍州。东周梁州属秦地,后归蜀地,本境为氐羌所居;周
末,秦夺取蜀汉,境内氐羌移,后白马氐占据。
秦
境域分属秦汉中郡褒中县及陇西郡故道县地。
汉
高祖元年(前206),西楚霸王项羽封刘邦为汉王,“王巴、蜀、汉中”,都南郑。四月,刘邦入汉中,张良劝汉王烧绝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八月,刘邦用韩信分兵之计,暗度陈仓,派大将樊哙修褒斜栈道。九月,大军出散关,败章邯,定三秦。萧何驻守汉中,供给刘邦军蜀汉之粮。
惠帝二年(前193),陇西地震山崩,波及本境。
惠帝五年(前190),陕西大旱,本境褒河、黑河水系断流、干枯。
高后二年(前186)正月二十六日,武都道地震山崩,波及本境。
高后八年(前180)七月,黑龙江(褒河)水溢。
元狩六年(前117),境域直属益州刺史部,后属沮、故道、河池三县地辖。同年,汉中太守张卬发万人开凿褒斜二水河道,以通漕运,因工程太大,未通。
东汉永平六年(63),境域属武都郡沮、故道、河池三县辖地。
永平九年(66),汉中太守鄐君开通褒斜道二百五十八里,三年始成。自此,本境域栈道通达。
永初元至二年(107~108),西羌叛乱,褒斜栈道被切断,通蜀官道移子午道。
延光四年(125)诏益州刺史,罢子午道,通褒斜道。
永寿元年(155),右扶风丞李禹(?)整修褒斜道。
初平二年(191),益州太守刘焉遣督义司马张鲁镇汉中,张袭杀汉中太守苏固等,烧绝褒斜谷道,踞汉中,以“五斗米教”控制汉中,建立政教合一政权,改汉中郡为汉宁郡。境内多建有“天师堂”,以祀张道陵。
东汉建安二十三年(218),刘备攻魏将夏侯渊,大将黄忠杀夏侯渊于勉县定军山。曹操救援,取褒斜道,称“斜谷为五百里石穴”。
东汉建安二十四年(219)三月,魏王曹操自长安出斜谷,途经本境,以临汉中。境域仍归武都郡,属仇池(河池)之地。五月,操退,地仍归蜀。
传说西汉留侯张良在紫柏山辟谷,汉高祖刘邦修“留侯祠”。东汉末年,汉中王张鲁以张良之后自居,在紫柏山扩建“留侯祠”称“汉张留侯祠”(张良庙),遂有“留坝”之称;农历三月二十五日为留侯张良延辰节。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