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办有建材厂、木材加工厂、粮食加工厂、食品加工厂等企业共9处;个体企业大小53个。
该镇是本县重要集镇之一,农历三、六、九日逢集。1980年以来,镇内商业较兴旺,有百货商店、杂货铺21处,食品店2处,饮食饭馆19处,照相馆1处,修配店2处,旅店9处。交易物品主要有各种蔬菜、果品、香菇、木耳、鸡、猪、肉食等各类土特产品。
中华民国时期,镇内仅有小学1所。1996年,有中学1所,小学6所,露天电影院1处,电视差转台1处。
该镇为古褒斜栈道必经之地,西由古回车道接通陈仓古道和连云栈道;东连太白路;北通太白、郿县、宝鸡;南接城固、洋县。70年代以后,沿古回车道路线逐年修通高桥铺至江口、江口至太白、江口至柳川、江口至柘梨园4条公路。1985年,建成水泥双曲拱桥1座。
该镇为军事重镇,历代驻军把守。洪武村有洪武寺遗址1处,梭椤村有古城遗址1处,清嘉庆年间设“千总署”,有马步兵120人。中华民国时期有“民团”,并驻扎3个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驻1个营的兵力,守护险关要道。
1935年7月下旬,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长征赴陕北途经该镇,在镇江寺(镇政府)召开群众大会,公审处决了大恶霸王天成、文质彬、殷老七、高德全。红军所过之处,书写巨幅标语,梁家庄土墙上留下的“饿饭的穷人快来当红军”10个大字,现仍依稀可辨。1936年2月中旬,师长陈先瑞领导的红七十四师,由洋县华阳来江口镇,发动穷苦民众开展抗捐、抗粮、扫民团的斗争。
1941年11月,中共南(郑)城(固)褒(城)边区委员会书记李文芳来到该镇,发展共产党员,创建了本县第一个党组织即“江口党小组”,带领贫苦农民开展抗兵、抗粮、抗捐斗争。
1996年,乡(镇)机构调整,辖柘梨园、柳川(乡)。
三、马道镇
位于县境南部,古为马道驿,距县城32公里,宝(鸡)汉(中)公路穿镇而过。东与东沟、鲜家坝接壤,西与勉县余家河交界,南接青桥驿,北连铁佛殿,总面积136.1平方公里,折合20.4万亩。辖龙潭坝、核桃坝、沙坝、马道街、桥沟、仙人沟、二十里铺7村37组,31个自然村。1996年,全镇725户,2902人,其中回族27人。
该镇原属褒城县管辖,1958年11月1日,褒城县撤销划归留坝县;12月29日留坝县撤销又划归汉中市,改称马道公社(后改为管理区);1961年9月2日留坝县置恢复后再次划归留坝县,改称马道区;1984年改为马道镇。马道镇街长400米,街上驻有马道镇党政机关及司法、文化、商业、交通、邮电、学校、医院等行政、企事业单位,居民千余人,是留坝县重要集镇之一。有中学1所,小学10所,文化站、电影放映站各1所。
该镇山大沟深,自然条件较差,农民居住分散。但是,该地森林植被种类繁多,林特资源丰富。1958年建马道林场。该镇有4796亩耕地,多分布在谷沟山坡,其中水田1497亩。以农业为主,主产水稻、玉米、小麦、洋芋和豆类。1985年,农业总产值86万元,粮食总产量91.35万公斤,油料7.5万公斤,农业人口人均356.5公斤。
镇办工商企业8个,有电力、粮油加工、百货、供销社、医药、旅店、理发、小手工业等。
土特产有核桃、香菇、木耳、天麻、猕猴桃等。
马道北凭凤凰山,南临紫金河(褒河),古为褒斜栈道之重镇。街头西沟河口有石碑1块,上书“汉酂侯(萧何)追淮阴侯(韩信),因溪夜涨,至此,故及之”;下书“嘉庆十年(1805)马道驿丞黄绶立”。清《褒城县志》载:“马道北有樊河桥,相传汉代樊哙所建也。”樊河,现名为西沟河。马道驿为古褒斜栈道重要驿站,古文化遗址较多。其中“樊河桥”(索吊桥)、“凤鸣寺”、马道戏楼等遗迹最为闻名。
1996年,乡(镇)机构调整,辖东沟,鲜家坝(乡)。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