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气候特征
境内气候多变,温差悬殊,形成多样气候。其气候特点是:垂直差异明显,热量不足,降水分布不均,气候湿润。
全县属亚热带山地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其特点是:冬长夏短,春秋近半,降温快于升温。总趋势是冬季少雪;夏季多暴雨洪涝,时有伏旱;秋季降温早,阴雨连绵;春季升温迟,多有旱灾。由于受秦岭阻挡及境内紫柏山等特殊山地的影响,气温、积温、日照、无霜期东南部和西北部相差显著。全县日平均气温大于或等于0℃的积温,年均4208.9℃,持续313天。全县年平均气温11.5℃;最冷为1月份,平均气温县气象站在0℃时,闸口石气象测报点气温—5.9℃;最热为7月份,平均气温县气象站在22.2℃时,江口气象测报点气温22.7℃;河谷川道气温比紫柏山高出5.6℃,山川气温差值较大。
据县气象站(海拔1032米)1958~1982年25年的实测资料分析:多年平均气温11.52℃,1月份平均气温0℃,7月份平均气温222℃;年平均日照时数1804小时;年总辐射量110.08千卡/cm2Z,大于5℃的活动积温,多年平均3991.6℃,持续251天,大于10℃的活动积温,多年平均3512.5℃,持续196天;大于15℃的活动积温,多年平均2629.4℃,持续131天。
根据热量和水分的差异,县境南部、中部和西北部气温各有不同。以1983年为例,南部地区的东沟,海拔为770米,年平均气温11.9℃,年降水量1634.1毫米;中部地区的留坝县城(县气象站),海拔1032米,年平均气温10.8℃,年降水量1296.9毫米。两地海拔高度相差262米,气温、降水量分别相差1.1℃和337.2毫米。西北部闸口石,海拔1700米,年平均气温6.3℃,年降水量1096.4毫米,与中部地区(县城)相比,海拔高度相差668米,气温、降水量分别相差4.5℃和200.5毫米。本县气象特点为:海拔递增,气温和降水量递减。
二、气候分区
(一)南部中低山区 主要包括青桥驿、东沟、马道、鲜家坝、铁佛殿、南河、姜窝子、火烧店(除太子岭)、柳川等乡镇。该地区海拔在1100米以下,气温大于10℃积温在3500℃左右,持续时间6个月以上;气温大于20℃积温在1200℃左右,约持续40日以上。4月至9月份的降水量在750毫米左右,尤其秋季雨量偏多,气候温暖湿润,能满足喜温作物的生长,属一年两熟区。
(二)中部中山区 主要包括城关、枣木栏、玉皇庙(黄泥堡)、石门子、狮子坝、桑园坝、柘梨园、江口等乡镇。该地区海拔在1100米以上,气温大于10℃积温在3000℃左右,持续时间约5个月;气温大于20℃积温在400℃左右,持续时间不足1个月。4月至9月份的降水量在650毫米左右,冬冷夏凉,日照时间短,气候温凉湿润。农作物一年一熟有余,两熟不足,一般两年三熟;间套可一年两熟。
(三)西北部高山区 主要包括庙台子村、火烧店乡的太子岭和闸口石乡。该地区海拔4000米以上,冬季长达7个多月,春秋两季不足5个月,最高气温的7月份为18.1℃,极端最低气温在—20℃以下;气温大于10℃的积温仅为2000℃~2700℃,持续时间不足5个月;气温大于20℃没有积温。4月至9月份的降水量在620毫米左右。气候高寒潮湿,农作物生长期短,一年一熟,且不宜种植喜温作物。但其天然草场适宜放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