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平梁斜柱直撑式结构。直撑的目的是辅助斜柱的载荷力量。江西营村大桥东侧的栈阁遗址上,壁孔口径为30~35厘米,中斜孔25~30厘米,斜度30~40度,最下层有立孔,孔口10厘米左右,起直撑斜柱的作用。
(二)凹槽通道工程
有些“山嘴”不便通行,便把山嘴岩石挖开,呈一条凹槽,道路于凹槽中通过。这种工程在境内有多处遗迹。林家坝有1处,马道镇有24处,俗称“二十四个马鞍岭”。
(三)桥梁工程
褒斜栈道沿褒斜峡谷而行,时而东岸,时而西岸。东汉永平六年(63年),境内修桥梁5座。1979年,发现磨坪村有遗址1处,水中岩石上有立眼,显系桥柱痕迹;猫儿沟口的4个大石上面有立眼,为桥梁遗迹。
(四)路基和路面工程
除阁道和桥梁为木石结构外,一般路基多为土、石。如有大石拦路,则用炭火围烧,泼以醋或水,使其激化崩裂。层层剥落,或用铁凿、铁楔楔开。1988年,铁佛殿乡杨家河坝村民在猫儿沟抬田修地时,挖出了河卵石路基,长约100米,宽约4米,并挖出了条石,系道路基石。从遗迹上分辨,在填夯土石路基时,都用黏土和卵石,且卵石大小一致,铺就平坦;在凹路基上,有用石块或条石砌垒的遗迹。完全符合北魏《石门铭》记载:“阁广四丈,路广六丈,宽敞而平,可容纳数车并行或相对而过,下就平易,行者欣焉。”
北魏太和十九年(495)颁布通行大尺,一尺合29.97厘米,阁路与其有出入。据考证,阁道最宽5.7米,窄处3.5米;土路面一般在5米左右。
(五)驿站和其他附属工程
栈道设有驿传、铺舍。境内褒斜栈道设有青桥驿、马道驿、武关驿、青松驿、仙岭驿和芝田驿(红崖)。
二、褒斜栈道的兴衰
(一)汉、三国、晋时期的褒斜栈道
刘邦为汉王时(前206),《史记·留侯世家》载:“汉王之国,良送至褒中,遣良归韩,良固说汉王日: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张良由褒谷北归,烧毁褒斜栈道。尔后,汉王出散关,北定三秦。
汉武帝元光六年(前129),对褒斜栈道进行了大规模的整修。元狩一至六年(前122— 117),打算以褒斜河谷漕运,作为水陆联运的通道。武帝派张汤之子张卯为汉中太守,发数万人整修褒斜栈道500余里。由于“褒水湍多石,不可漕”(《史记·河渠书》)。至东汉光武帝建武年间(25~55)伐蜀,“一军从斜谷入”(《华阳国志·公孙述传》),不难看出此栈道并未阻塞。
东汉明帝永平六至九年(63~66),令汉中太守畜 君以2690人开通褒斜南段258里,修桥5座、栈阁623间、官寺64所(《畜 君开通褒斜栈道》)。
东汉安帝永初元至二年(107~108),先零羌、滇零羌称天子,占北地,遂寇三辅,南入益州,杀汉中太守董炳(《后汉书·安帝纪》)。永初四年(110)二月,先零羌又寇汉中,四月复寇汉中,又杀汉中太守郑勤(《石门颂》),史称“元二之乱”。在此期间,褒斜栈道遭到严重破坏。
东汉安帝延光四年(125),汉中太守杨孟文力倡恢复褒斜栈道。经他奏请,在顺帝即位(126)后,责令益州刺史整治,恢复褒斜栈道为驿道。经过这次修复,褒斜栈道变得“敞而安平”,“下就平易,行者欣然焉”(《石门颂》、《后汉书·顺帝纪》)。
东汉桓帝永寿元年(155),右扶风丞李禹,对褒斜栈道进行整修后,“民欢喜,行人蒙福”(石门《李君表》摩崖石刻)。
东汉末年,汉献帝初平元至四年(190~193)刘焉为益州牧,遣督义司马张鲁往汉中。鲁至汉中,烧断谷道,杀汉使,割据汉中后整修阁道,对犯罪之人罚“治道百步”(《三国志·刘焉传·二公孙陶四张传》)作为手段,很受人民欢迎。
三国时期,魏蜀多次在褒斜栈道交战,因战火毁其栈道,故时修时通,整修最为频繁。汉献帝建安二十年(215),曹操攻张鲁,出散关,经河池入汉中(《三国志·武帝纪》),派大将张为前锋,“督步率卒五千于前修路”(《三国志.魏书·张传》)。建安二十三年(218),刘备攻汉中,曹大将夏侯渊败死,曹操亲自领兵到汉中。曹操言:“南郑为天狱,斜谷道为五百里石穴。”(《三国志·魏书·刘放传》)
蜀汉建兴六年(228),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出祁山,令赵云、邓芝为偏军出斜谷。诸葛亮败退,赵、邓二将也失利于箕谷(今宝鸡伐鱼河谷),赵云烧赤崖以北阁道百余里,以防追击(《三国志·诸葛亮传》)。《水经注·沔水》载:“诸葛亮与兄瑾书云:前赵子龙退军,烧坏赤崖以北阁道,缘谷一百余里。其阁梁一头入山腹,其一头立柱于水中,今水大而急,不得安柱,此其穷极不可强也。又云:顷水大暴出,赤崖以南桥阁悉坏,时赵子龙与邓柏苗,一在赤崖屯田,一戍赤崖口,但得缘崖与伯苗相闻而已。”赤崖、赤崖口、赤崖府库(今太白县王家楞乡与留坝县柘梨园乡交界处)。
魏明帝太和四年、蜀后主建兴八年(230),魏使曹真伐蜀,由子午、斜谷诸道并入。《三国志·后主传》载:“建兴八年秋,魏使司马懿由西城,张由子午,曹真由斜谷,欲攻汉中。丞相诸葛亮待之于城固赤阪,大雨道绝,真等皆还”。《三国志·曹真传》载:“涉入于险,凿路而前……治道功夫,战士悉作。”
《蜀道话古》说:“诸葛亮从蜀后主建兴九年(231)起,就一面练兵讲武,一面分军屯田,积聚粮草。并制造木牛流马,修整褒斜道上的栈道、邸阁,并事先把军事物资运到褒斜栈道的南口和沿线邸阁以备进军之用。建兴十二年(234)二月,诸葛亮亲统十万大军沿褒栈道北上。”是年,诸葛亮病死军中,蜀军先锋魏延与长史杨仪不和,魏延先归,烧绝栈道,以阻杨仪。杨仪以“槎山通道,昼夜兼行,亦继延后”。这次栈道遭毁,时间不长就得以恢复(《三国志·魏延传》)。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