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技人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散居全县各地的中医大夫千名以上,他们多为祖传,也有自学成医的。全国名医黄竹斋曾在双竹村著述、行医(详见人物传)。民国时期长安县东部大兆乡西曹村党文广,刻苦自学成名,辨证入微,善治疑难杂症,三四十年代声誉远播关中各地。西部细柳乡姜仁村刘天敬清末为慈禧太后诊治,获赐帛匾一幅,其第三代传人刘兴隆,六七十年代在礼泉县医院应诊,在渭北各县很有声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人民政府对中医中药非常重视。县医院聘请皇甫乡贾里村杨志(1893~1979年)为门诊中医师,王莽乡三官堂张志安(1908~1986年)为联合医院(中医院前身)中医师。此二人曾为《陕西省名老中医验方汇编》一书献验方。1951年县卫生工作者协会成立,吸收名老中医参加。1952年选送一批中医到西北中医学校进修。1953~1956年,先后从农村吸收357名中医到县内各卫生院工作。1969年培养出中医新疗法骨干医生40名。
诊治 子午镇、魏寨乡白庙村、韦曲镇北里王村张应海等几位中医以祖传秘方医治重大骨伤。1955年,县卫生院设中医科,曾用六味丸、八味丸、六君子汤治疗神经衰弱、慢性消化不良等病,用针灸治疗颜面神经麻痹、神经性头痛等。1956年,在鸣犊、引镇、杜曲、王曲、子午、沣峪、细柳、沣西、斗门等地卫生院设置中医门诊和中药房,不少中医自配桃花散、百部糖浆、紫草粉等,防治麻疹、百日咳。1957年,县内发生流行性感冒,中医用银翘散、桑菊饮等治疗,效果良好。1969年,经络、割治、埋线、水针、耳针、穴位等新疗法在全县推广。1975年,县医院在手术中试用针刺麻醉,收到良好效果。至1989年,全县中医在治疗常见病、多发病、传染病、疑难病和一些慢性病方面,各有专长和独到之处。在治疗伤寒、妇科病、癌症、白血病、男性不育症等方面都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
单验方 1958年10月,县卫生部门召开中医座谈会,交流经验,采风献宝,与会者贡献秘方118个、中草药标本18件、医药著作9本、民间中医著作抄本22册、医案31件。同年,又召集有经验的22位中西医座谈浮肿病疗法,共献出良方127个。1963年,县卫生局组织有专长的中医从历年收集的秘方良方中选择出246个,汇编成《长安验方采风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