卤池古称“卤阳湖”,现称“卤泊滩”,位于县南部和西南部,横跨蒲城、富平两县。其平面呈纺锤形,东北至西南方向展布,东西长约30公里,南北宽1.5~7公里,总面积12.24万亩,海拔370~400米。在县境内面积为10.6万亩,涉及8个乡(镇)、40多个村。
卤池形成于下更新世末期,系下更新统三门湖的沉积范围,地势低凹、闭塞,是一个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汇集区,沉积物含盐碱多,水质矿化严重。在目前能钻探的深度内没有淡水。水质属硫酸根——氯钠镁型水,矿化度为5~10克/升。随着引洛、抽渭水利工程和排碱渠的建成配套,地下水位逐渐下降,池水面积逐渐缩小,池周围形成的盐碱滩地也逐步得到改良利用,现仅有剩下未开垦的盐碱滩地及明水面积2.5万亩,其中重度盐碱池1.35万亩。1984年以来,陈庄乡的五畛村、党睦镇的高密村已有农民利用盐碱滩地挖塘养鱼。
卤池的东部称“东卤池”,西部称“西卤池”。东卤池早在千年以前就出现天然盐,旧志载:“唐大历十年,东池生瑞盐。”到明代,附近农民开始晒盐、捞硝。抗日战争时期,山西食盐不能运销陕西,东卤池晒盐曾一度畅销。解放后不久,因盐质差而停止生产,只产芒硝。西卤池农民在明清时代曾用卤水熬盐,名曰“锅巴盐”。解放后,基本停止熬制,仅有少量生产,供医药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