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以前,县城内主要建筑有南寺唐塔、北寺宋塔、城隍庙、文庙、东岳庙、南武庙、北武庙、文昌宫及分布于东西南北主街的木、石牌坊22座。这些建筑中,以文庙、城隍庙最为宏伟。此外,其他庙宇、祠堂、寺观遍布大街小巷,计有关帝庙、观音堂、五岳庙、魏晋公庙、刘猛将军庙、龙王庙、马王庙、社稷坛、先农坛、风云雷雨山川坛、邑厉坛、启忠祠、崇圣祠、节义祠、贞烈祠、忠义祠、横渠祠、王公祠、金公祠、朱公祠、贤侯祠、黄公祠、孙真人祠、准提庵、龙祥观、崇寿寺、慧彻寺等。这些祠庙寺观,多建于明、清两代,以明万历年间为最盛。
民国年间,县城建筑无显著变化。23年(1934),杨虎城将军于县城北关五岳庙旧址上修建尧山中学。25年(1936),于尧山中学院内修建勿幕图书馆。31年(1942)拆除慧彻寺,在其遗址上修建县立中学(今蒲城中学)。34年(1945)在县政府东侧空地建成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台,为县城举行庆典和开大会的场所。
解放以后,县城建筑不断更新,古建筑多数被拆除,新建筑不断出现。1953年,维修南寺唐塔。1954年,县人民政府拆除中山街中段原培风社剧场修建人民大礼堂,砖木结构,共11大间,可容纳800人左右,是县政府召开大会和文艺演出的主要场所。1959年,拆除了抗日战争胜利纪念台,在原胜利台广场,修建蒲城县职工俱乐部,共17大间,全为砖木结构,后有舞台6间,前有楼房三层,池座可容纳1580人,成为全县集会和文艺娱乐的中心。同年,又建成室内电影院,安装木质连椅600个。1964年,在原胜利台旧址修建灯光球场,可容纳观众4000余人。1966年电影院新建两层放映楼和地下通风设施,并安装铁架木板靠背椅919个。自1951~1966年,拆除木石牌楼20座(文庙前两座尚存),扩修县城街道。1971年于正街座南向北处修建四层银行大楼。1972年,渭南地区蒲城汽车拖拉机配件厂拆除东岳庙大殿,修建礼堂。1976年,开辟俱乐部门前至延安路南沿占地5400平方米的宽阔广场。1981年,商业局于延安西路修建四层框架结构的百货大楼(即今延安路百货大楼),面积4213平方米。1984年,又将俱乐部门前广场修成街心花园,栽种花卉树木,美化环境。1985年,陕西省文化文物厅拨款13万元,维修北寺宝塔。1985年3~12月,县邮电局于延安西路十字口北侧,修建2598平方米的四层框架式邮电大楼。在此前后,城内大型建筑还有:位于北街的县药材公司大楼,大什字口的工业贸易中心大楼、红旗饭店大楼,延安西路的医院门诊楼、粮食局办公大楼、人民银行办公大楼、商场大楼、商业综合公司营业楼,延安东路的物资局商场大楼、农业科技中心办公大楼、改水局办公大楼、宾馆大楼、塑料厂宿办大楼、劳动服务公司办公楼,尧山路的石油公司办公楼、教育局办公楼、尧山中学和蒲城师范教学楼、以及其他街巷的物资局办公楼、农业银行办公楼、新华书店楼等。这些大型建筑,给古城增添了现代化的色彩。到1992年底,古代建筑仅剩有清代南庙大殿(糖酒公司占用),北庙大殿(县广播站占用),清代考院(东槐院小学占用),文庙六龙壁、大成门(阅览室占用)、明伦堂(图书馆占用)及南北二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