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滩区 位于本县南部,横跨任河两岸,由大巴山深处伸向米仓山中部。境内山岭延绵,中夹少许谷地,黄谷溪、竹瓦溪中下游较为开阔。全区辖8乡、42村、339村民小组,共7477户、34363人,其中农业人口32521人。主产玉米、洋芋、小麦、红薯、水稻,粮食总产8 1 08吨。经济作物以蚕茧为首,总产92.1吨,居全县第二位。年产核桃37.6吨、柿子131.5吨,均为全县第一;年产苎麻5.6吨、棕片25.4吨,均为全县第二。因土壤不适,茶叶产量仅30吨,为全县两个年产50吨以下的区之一。境内煤炭分布较集中,建有安康地区段家沟煤矿。有小水电站8座,装机440千瓦。境内有火车站和乘降所各1处、任河公路大桥2座,对外交通较便。区辖广城乡驻地八庙,疑为南北朝时广城县遗址,大坝乡驻地大坝塘亦为南北朝村镇遗址。区公所驻地高滩,距县城16公里。
汉城区 位于本县西北部,汉江两岸。南北为高岭,中部为丘陵川道。辖6乡、46村、365村民小组,共7086户、32070人,其中农业人口30432人。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红薯、水稻为主,年产8533吨。经济作物以蚕茧、油桐为主。全区有桑园11918亩,面积居全县第二;年产蚕茧111.4吨,居全县第一位;柑橘22.5吨,居全县第二位;油桐籽196吨,居全县第五位;年产黑木耳3.3吨,占全县总产54.1%。本区的工副业生产,主要是传统的制陶、铸铧、淘金等项目,县办陶瓷厂在区境内。大型水利设施有安五堰和茨沟堰,可灌溉北部丘陵地带水田近3000亩。南部米仓山区土层薄、坡度大,农业生产条件较差。除通汉江航运外,本区交通尚属不便。区境北部有陕南著名风景区——擂鼓台,汉江沿岸的马家营、白马石为新石器时期和秦、汉、南北朝遗址,其中白马石为宁都故县址。区公所驻地汉王城,为南北朝时汉阳县遗址,距县城18公里。
蒿坪区 位于本县北部,凤凰山脉东段南麓低山谷地,大部地势平坦,形成近20公里长的小川道,土地肥沃,灌溉条件好,是全县水稻主要产区。但因1979年洪水为害,水田面积大减,水稻总产降至全县第二。全区辖1镇、4乡、61村、299村民小组,共7090户、31481人,其中农业人口29707人,为全县人口最稠密的区域。区内建成了滴水岩水库灌溉体系,使农业生产有较快发展,农业机械的使用也居全县之首。年产粮食7406吨,其中水稻1575吨,占全县总产21.6%。经济作物以茶叶、蚕茧、油桐为主。年产茶叶115吨,蚕茧75.3吨、油桐籽319吨。地下煤炭储量较丰,建有区、乡、村3级煤矿,县办蒿坪河煤矿亦在境内。恒紫公路穿越区境,交通较便。境内名胜有“紫阳八景”之一的“七宝连云”,以及清代建筑显月寺。区公所驻地蒿坪河自然镇,今名蒿堰镇,距县城9.5公里。
红椿区 位于本县西部、渚河下游、米仓山中部,为全县最大产茶区。全区辖6乡、76村、416村民小组,共7325户、33770人,其中农业人口32753人。粮食作物主要有玉米、小麦、水稻、洋芋、红薯,年产7363吨。全区有茶园22858亩,年产茶叶230吨,均居全县首位。此外,年产油桐籽265吨,居全县第三位。本区又是苎麻集中产地,年产17吨,占全县总产52.9%。区内交通较便,简易公路通达各乡。流经本区的渚河过去通行木船,现因河道淤塞停运。1979年7月14日,本区发生大暴雨灾害,全区67%的水田和32%的旱地受到严重毁坏,境内鞍子沟自然镇被泥石流冲毁过半。此后,党和政府组织生产救灾,逐步修复了被毁农田和房屋。境内江河乡古海洋生物化石笔石胜地层为国内 “笔石胜地”,东木乡月月桂为国内珍奇树木。区公所驻地红椿坝自然镇,距县城12公里。
洄水区 位于本县东南部洞河上中游。地势呈南北走向,山高谷深,坡陡地薄,日照不足。谷地地势开阔,自然植被差,易受旱。五个包为县内最高峰,洞河及其主要支流纵贯全境。旧社会,八道河一带土匪横行,种烟吸毒,人民深受其害。紫阳解放后,在党和人民政府领导下,一扫历史恶习,各项经济、文化事业得以发展。全区辖5乡、51村、236村民小组,共5881户、27082人,其中农业人口26113人,人口密度较小。农作物主要有洋芋、玉米、水稻、杂粮,经济作物有生漆、药材、茶叶、桐油,其中生漆为本县主产区。年产粮食5871吨、茶叶100吨、蚕茧34.1吨、油桐籽142吨。生漆总产9.7吨,占全县总产46.1%。境内板石藏量丰富,其中以绿色板石为出口优质建材。水利资源丰富,且已开始利用发电,县办牛颈项电站(装机1000千瓦)设在境内。交通不便,虽有简易公路通达各乡,但路况差、利用率低。区公所驻地洄水湾自然镇,距县城16公里。
毛坝区 位于本县西南部任河中游,跨大巴山西端和米仓山东端,面积和人口均居全县之首。该区地处川陕边界,清廷曾于乾隆四十八年(1783)在二州垭置主簿署;嘉庆二年(1797)被白莲教起义军焚毁。八年(1803)移驻毛坝关,民间称为分县。全区辖8乡、55村、431村民小组,共10167户、47249人,其中农业人口45072人。主产粮食作物有玉米、小麦、洋芋、水稻、红薯等,年产量为12649吨。主要经济作物为茶叶、蚕茧、棕片、柿子等。年产茶叶155吨, 为全县第三位;蚕茧72.9吨,为全县第四位;棕片42.1吨、柿子168.4吨、均为全县第一。境内有麻柳坝河、朱溪河、盘厢河、紫溪河、青石板河等河流,水源丰富。各乡均建有小水电站,其中装机500千瓦的黄龙洞电站,为全县乡办电站中最大者。境内矿藏丰富,现已开发利用的有无烟煤、板石、锰、磷、石灰石等,分别建有矿区和加工厂,其中毛坝乡桃园石材厂生产的规格板石长年出口。县办水泥厂设在区境内。本区对外交通较便,通铁路和公路。本区军事地位重要,为由川入陕之门户。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中国工农红军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曾在本区边境活动过,当地冯甦曾投身革命。民国二十三年(1934)2月,安康起义部队途经本区,遭地方民团围攻失败。区公所驻地毛坝关,距县城27公里。
双门区 位于本县南部大巴山深山区,山大人稀,旧时代为地方武装盘踞之地,烟毒盛行,交通文化极为落后。全区现辖5乡、49村、201村民小组,共3571户、15593人,其中农业人口15114人。本区山岭低谷相间,高低山气候差异较大。高山地带有较好植被,谷地水田集中,因近期少受水患,水稻产量现跃居全县首位。全年粮食总产4195吨、生漆4吨、烟叶23吨,其它经济作物产量较少。本区交通不便,地方公路常因水毁中断。乡镇企业较少。区公所驻地双河塘,距县城15公里。
①紫阳人行道迂回曲折,难以计数,民间及旧志所计里程多不统一,今取其直线,图上公里与民 间里数比例约为1:6,地方公路里程(公里)与人行道(里)比例约为1:3。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