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饲用植物
1982年,本县对草场资源进行大规模的调查,初步查清了本县主要饲用植物的种类及分布。本节采用名录方式对这些饲用植物予以记载,其名称分中名和土名两种,中名按畜牧界的统一命名;土名即当地称谓,注于括号内。对其饲养价值按营养价值分为4类,即:优——家畜非常喜食,营养价值高;良——家畜喜食,营养价值较高;中——家畜可食用,营养价值一般;低——家畜可食用,营养价值低。
优:稗(野稗草),马唐(小荩草),荩草(马儿草),狗尾草(黄花草),画眉草(露水草),鹅冠草(野燕麦),谷秀子(狼尾草),狗牙根(马斑草),野燕麦(燕麦草),黄背草(红茅),毛臂形草,金黄狗尾草(猫尾草),鼠尾粟,虮子草,葛藤(葛麻藤),鸡眼草(扁蓄),野大豆(野黄豆),马棘(胡枝子),五叶豆(山绿豆),野苜蓿(连花生),苦麻菜(小苦麻菜),苋,野苋,桔梗,马鞭草,蝙蝠葛,桑,槠(构树)。
良:牛筋草(蟋蟀草),白茅(茅草),拂子茅(水巴茅),大油芒,多花胡枝子(夜关门),达乌里胡枝子(野楠柴),尖叶铁扫帚(死人筋),截叶铁扫帚(夜关门),苦豆子(黑豆刺),香附子(莎草),短轴蒿草(羊胡子),岩棕(野包谷苗),扁秽莎草(香附草),千里光(九里光),蒲公英(黄花地丁),萩(火草),一枝蒿,委陵菜(白尾巴茅草),三叶委陵菜,叶下果(叶下珠),龙牙菜(仙合草),草莓,家蓼(蓼子),青相子,苋菜(野苋菜),泡沙参(泡参),党参,野麻(野叶),小水麻(小水麻叶),远志,西伯利亚远志(远志),过路草,香根芹(严须草),变豆菜,野胡萝卜,小花柳叶菜,鱼腥草(蕺儿根),车前草(蛤蚂衣),鸭跖草(淡竹叶),海金沙,灯芯草(水灯芯),水灯芯,肺筋草,椭叶花锚,绒叶拉柱藤,蝇子草,苦瓜,细圆藤,青藤,万年青,雀儿舌头,地锦(锦鸡儿),野山茶,短肤木(夫连树),锈毛莓(草莓)。
中:芒(巴茅),野枯草,山蚂蝗,土霍香(益母草),荔枝草,野荆芥(荆芥),翻白菜,夏枯草,升麻,何首乌(夜交藤),水蓼(辣蓼),蓼,山杨柳,小金丝桃(小米草),南赤爬(毛瓜藤),商陆(野脚板),野鸦椿(汽辣子)、马桑(马桑拐),侧柏(柏树),蔓出卷柏(小伸筋草),射干(扁竹根)。
低等饲用植物不录。
第七节 其它植物
(一)木耳
黑木耳和银耳统称木耳。清末《紫阳县乡土志》载:“木耳,蒿坪河、牛漆河(即牛蹄河,原属紫阳,今属安康县——今注)、漆园河等处倍丰”。据《西北土特产概况》介绍,民国年间紫阳木耳主产地有:上七里、下七里(上2处原属紫阳,今属汉阴县辖)、长岭、鞍子沟、瓦庙子、尚家坝等地。民国时,仅上七里一地木耳对外贸易年成交量曾达2.5吨以上。1957年以前,木耳生产、收购量年均25吨左右,其中汉城区最高年产量达15吨。后来,因林地减少,木耳赖以生长的栎类树骤减,木耳生产一落千丈。1963年仅收购300公斤,70年代一般也只能收购2~3吨。近年来,由于森林面积逐渐扩大,加之人工点菌方法的推广,和木耳产区的不断扩大,产量逐渐回升。1985年全县木耳收购量6.1吨,加上集市上的自由交易数,当年生产量在7吨以上。
(二)薇、蕨菜
薇菜土名拳菜,主要分布于海拔800米以上的中高山地区,集中分布于高桥、双门、洄水3区。对薇菜的资源面积,过去未进行过普查,根据县农业区划办推算,面积约为25050亩,产量135吨,可开发量约为65吨。80年代以前,本县农户仅在荒年采为代食品。80年代初,外地人来紫阳收购薇菜,当地人引为奇事。以后,薇菜身价日高,1985年最高收购价竟达每公斤10元。由于价格高,诱使人们竭泽而渔,现已有资源毁灭的危险。目前,有少量农户专辟好地种植。1985年县内收购薇菜5348.5公斤,但外地人来紫收购量高于此数。
蕨菜俗称都秧芽子,在本县分布较广,面积约100500亩,可开发量约750吨但目前很少收购。
上一页 [1]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