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构造带
本县位于祁连、吕梁、贺兰山地形构造前弧东翼中段、秦岭纬向构造体系东西向构造带、陇西帚状旋扭构造体系东南端的复合部位。以富平、乾县至岐山大断裂为界,以北为北山褶皱带,以南为渭北构造斜坡带。
一、褶皱
褶皱构造多见于武将山—带,为宽缓的向斜与背斜相向展布,向斜规模较大。走向SEE,具有西倾状和北缓南陡的趋势。最大的向斜为九嵕山~庄子原向斜,横贯中部。
二、断层
县内地层断裂比较发育。按其力学性质可划为压性、压扭性及张性、张扭性断裂,以复合式张扭断裂为主。
第二节 地层
本县出露地层有古生界的寒武系、奥陶系、二迭系,中生界的三迭系及新生代第四系。
一、寒武系出露于方山~泾河口等地。据所含化石地层层序和岩性特征,将寒武系分为下、中、上三个统。
下统的辛集组,出露于方山~泾河口一带,岩性为灰色白云岩,夹薄层黄绿色页岩,厚260米;下统的馒头组出露于方山~龙潭沟一带,岩性为紫红、灰绿色页岩,夹两层厚约25~50米的云岩厚390米。中统张夏组出露于上韩窑北和龙潭一带,岩性为灰色灰岩与绿岩页岩互层,厚25米。
上统岗山组出露于方山一带,岩性为浅灰色白云岩,含硅燧石结核,厚230米。
二、奥陶系(距今四亿年以上)
县境内可见下、中、上统地层,中上部为浅海相碳酸盐岩,中下部为宾海碎屑岩夹不稳定的碳酸盐岩。
奥陶系下统水泉沟组,出露于东庄地段上游,岩性为灰色白云岩,含燧石条带,局部含生物碎屑灰岩,出露厚度为1183米。
奥陶系中统三道沟组,在五峰山~东庄、顶天寺、面西堂、庄河沟等地均有出露,岩性以灰岩为主,夹薄层的白云岩、页岩等,厚度1400~1900米。平凉群出露于凉马、峪北坡、东庄河口、庄河沟口等地,岩性以页岩为主,夹薄层沙质泥岩、泥灰岩、白云岩等,区域最大,厚度达1662米。
奥陶系上统,可分下、中、上三段,出露于九嵕山及以西各沟中,岩性为泥页岩,硅质白云质角砾岩,含砾泥岩,总厚度1200米。
三、二迭系
主要分布在丘陵区的中部地层,与奥陶系呈不正合接触或断岩接触。在多嘴一带出露,厚度约200米左右。下部为灰黄包含砾石英砂岩夹页岩,局部有铝土页岩结核状铁矿,上部为黄褐色砂岩间互页岩。
四、三迭系
分布在黄土丘陵区的北端,与二迭系呈假正合接触。分为下、中两统。下统出露在泾河沟谷中,岩性为紫红、灰紫色泥页岩夹互黄绿色粉细沙岩,厚240米。中统纸坊群,分布于下统以北,泾河附近沟谷中有出露。岩性为灰绿色粉细砂岩与泥页岩互层,夹薄层黑色页岩和煤线,厚约200米。
五、第四系沉积物
分布广泛。主要为风积、冲积、洪积及河湖等成因类型,且具有风积与洪积相同期异相沉积的特点。沉积物厚度,北部薄(黄土丘陵),南部(黄土台原区)厚。北部10~100米左右,最厚达150米左右,南部厚约340米左右。
下更新统时期,北部黄土丘陵沉积物以风积、洪积黄土为主,呈浅棕色,褐红色,夹10~12层古土壤,密实,富含钙质结核或钙层,厚20~60米。在基岩凹地槽谷,山前,斜坡前缘地带为洪积压粘土,亚砂土,红砾卵石。
南部黄土台原区,下更新世为一湖滨区,形成一套洪积相及河湖相交替沉积的地层,岩性为灰色、灰绿色、棕黄色及黄褐色等杂色淤泥、粘土、亚枯土、粗砂、粉砂及砂砾石互层。
中更新统时期,北部黄土丘陵区,岩性以风积黄土为主,局部地带为洪积、冲积亚砂土、砂砾卵石,厚50~80米。南部黄土台原区,岩性为风积黄土和洪积亚砂土、亚粘土、砂、砂砾卵石,厚120~180米。上中更新世时期,山前地带为洪积与风积相物质交互堆积,远山地带为风积相物质堆积。
上更新统时期,包括风积、冲积二种成因的堆积物。下部为冲积层,上部为风积层。冲积层分布于河流二级阶地,岩性为亚砂土,亚粘土及砂砾卵石。埋藏于15米以下,厚度最大不超过50米。风积层为灰黄色土夹1~2层古土壤,厚10~15米。对量覆在全新世以前形成的地貌上。
全更新统时期(距今上万年)可分为冲积、洪积两种成因的堆积物。冲积物分布在河漫滩一级阶地,岩性亚粘土、亚砂土、砂砾卵石层,厚度不超过40米。洪积物分布于山前新洪积扇区,岩性为亚砂土,砂砾卵石层,厚度一般在10~40米。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