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县属暖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由于境内地形复杂,气候差异较大。全县又分为三个农业气候区,即:南部台原暖温半干旱区,主产粮、棉、油,一年两熟,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光能潜力大。中部残原半干旱区,两年三熟。北部丘陵区,温凉半湿润,夏短而凉,冬长而冷,垂直变化较明显,一年一熟。
第一节 日照
一、光量
太阳辐射量全县全年为115.288千卡/cm2。年际变化较大,22年中,辐射量最多的是1977年,为121.9057千卡/cm2,最少的是1964年,为108.8983千卡/cm2,相差13.2074千卡/cm2。其次为1965、1966、1978、1979年,平均120.0189千卡/cm2。
本县太阳辐射资源比较丰富,四季变化明显。夏季总辐射量较强,为41.0058千卡/cm2,占年总辐射量的35.6%;其次为春季33.1771千卡/cm2,占年总辐射量的28.8%;冬季最小,仅占16.8%。春夏季辐射丰富,对农作物生长发育有利。秋季连阴雨多,总辐射量明显下降,仅22.9819千卡/cm2。对大秋作物后熟不利。
总辐射量,各月差别较大,六月最多为13.973千卡/cm2,占年总辐射量的12.1%;七月次之为13.7726千卡/cm2,占11.9%;五月和八月相差不多,各占年总辐射量的11.5%;十二月最少,仅6.0559千卡/cm2,占5.3%。
二、光质
生理辐射能的99%集中在波长0.3~4.04微米的光谱区内,而叶绿素只能吸收0. 38~0.71微米光谱区间的可见光。
光合作用(生理辐射)与总辐射量的比值一般是0. 50。本县生理辐射为57.6440千卡/cm2,年日平均气温低于0℃期间的生理辐射为7.2064千卡/cm2,占年总辐射量的13.0%。气温大于15℃期间,生理辐射为31.529千卡/cm2,占年总量的38.6%。春季0~20℃之间的生理辐射为17.4346千卡/cm2,占年总量的30.2%,对麦类作物生长灌溉有利,秋季0~20℃的生理辐射量为11.4346千卡/cm2,仅占年总量的19.8%,影响大秋作物后熟。
三、光时
本县全年日照时数为2215.6小时,日照百分率为50%,最多为2515小时(1977年),最少是1825.2小时(1964年),以日照年际变化看,22年中有10年高于平均值,12年低于平均值,月最大相对变率为24~26%(2、9、10月份)。一年中的8月为最多,245.6小时,其次为6~7月,均在230小时以上。2月份最少,为141.5小时,9月份日照时数159.8小时,日照百分率最少为43%,比8月少85.8小时。实测一日最长日照为13.6小时,出现在6~7月。其次,为5月和8月份,最长13.2小时。四大作物全生育期需日照总时数:冬小麦1300~1500小时;棉花1200~1400小时;夏玉米600~800小时;油菜1300~1600小时。全县日照基本上都可以满足这些作物的需要。
第二节 气温
据礼泉县气象站1959年至1980年共22年的资料看,年平均气温12.9℃,1月最冷,平均气温1.8℃,7月最热,平均气温26.4℃。气温年较差为8.2℃(最热月与最冷月,月平均气温之差)。
本县年平均最高气温为18.7℃,极端最高为41.6℃,(1966年6月19日和21日)。40℃高温共出现6次,6月份达3次之多。高于35℃的有354次,其中有266次出现在6~7月份。年平均最低气温为7.9℃。在0℃以下的有102天,平均初日为11月5日,终日为3月30日。极端最低温度~20℃(1977年元月30日)。0℃~13℃低温有55%的年份出现在元月份。
南部台原区初霜日平均出现在10月30日,最早为10月9日(1981年),最晚为11月21日(1961年)。终霜日平均出现在3月29日,最早为元月27日(1968年)。平均无霜期214天。无霜期最长年份270天(1968年)。最短年份191天(1963年),两者相差79天。
中部残原区,初霜日为10月15~19日,终霜日为4月15日,无霜期182~186天。
北部丘陵区初霜日为10月13日~16日,终霜日4月20日~21日,无霜期174天~177天。相虎乡最短,初霜日10月11日,终霜日4月24日,无霜期169天。
四季,习惯上按月份划分,阳历3~5月为春季,6~8月为夏季,9~11月为秋季,12~2月为冬季。
按平均气温划分,低于0℃为冬季,高于22℃为夏季,在10~22℃间为春秋季。春季3月30日~5月30日,共62天,占全年总天数的17%,平均气温为13.3℃,夏季从5月31日~9月2日,共95天,占26%,平均气温为25.6℃;秋季从9月3日~10月30日,共50天,占16%,平均气温为12.6℃;冬季从10月31日~3月29日,共151天,占41%,平均气温为0.3℃。
气温的空间分布,受地形影响,温度南高北低,平均相差2.4℃。各季气温分布与年气温相似。全县日平均气温≥0℃的初日南部比北部早10天,东部比西部早1天;终日相反,北部比南部早8天,东部比西部早1天,初终间日数南部比北部多17天,东部比西部多1天。积温南部比北部多791.9℃,东部比西部多201.3℃。≥10℃的初日,南北差14天,东西差4天,终日南北差10天,东西差2天,初、终间日数南北差26天,东西差6天。积温差异更大,南北差875.7℃,东西差231.3℃。
80%保证率时各地积温数据如下:≥0℃积温北牌为4144.9℃,叱干4090.6℃,县气象站(住址在县城东,代表西部)4775.2℃,史德4884.1℃,阡东4933.80℃;≥10℃积温北牌为3365.4℃,叱干3324.0℃,气象站4226.7℃,史德4235.8℃,阡东4304.7℃。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