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放映 民国26年(1937)8月陕西省教育厅电教团电影放映队5人,在周至县大仓(今武装部住址)首次放映默片,有武打片《侠女十三妹》和科教片《醉翁亭记》,及反映抗日战争的1部新闻纪录片。随后,又在哑柏、广济、终南镇、豆村等地巡回放映。民国29年(1940)有声电影传入。上映故事片《岳飞》、《西施》。此后,有反映抗日战争的故事片和新闻片上映。如《保卫我们的土地》和《八百壮士》等片。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国影片也流入本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常来周至县放映的是陕西省文化厅西北女子电影放映队。1955年省电教工作队把第四放映队的资产、人员划归周至县文教科。命名周至县电影放映队,是周至县成立的第一个电影放映组织。次年12月本县成立第二电影放映队,原周至县电影放映队更名为县第一电影放映队,编制4人,活动区域是县城、马召及县西片,二队在县东片放映。周至电影队工作成绩显著,连续3年被评为全省电影放映先进单位,队长彭永才被邀请列席全国工会系统先进单位会议,并参加观摩示范汇报演出,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朱德的接见。1956年电影观众26万人次,1958年电影观众88万人次。给山区放电影200余场。是年,省文化厅在城关、哑柏召开关中和全省电影工作现场会。又抽调3名青年队员去陕西省电影放映学校培训,回来后充实县电影放映队;次年第2批学员学习回来,充实到各公社电影队,设立哑柏、广济、楼观、终南、尚村、集贤、城关等7个社办电影队。
1960年成立板房子电影队,配备16毫米放映机和汽油发电机。1976年山区成立9个社办8.75毫米电影队。次年成立县电影管理站,1981年改为周至县电影发行放映公司。1983年本县翠峰的清河,青化的二庙、杏园,楼观的团标,竹峪的兰梅原办起个体电影队。
马召乡仁烟村魏世良,1984年办起家庭电影队,将院落辟为电影放映场,也上门送电影,既卖票,又赊帐,给困难户送票,并免费为观众存车子、送开水。重视放映农业科技片。1986年春麦田发生吸浆虫害,他将《小麦吸浆虫》短片放映2次,又反复播放省电台关于防治吸浆虫的录音。村民纷纷买药防虫。魏还免费给村民放映《蘑菇》、《木屑种蘑菇》等近70余部科教片。办电影宣传栏160期,刊登影评600余篇,其中27篇被县影评办转发。1986年受到市文化局的表彰。1990年获全国电影发行放映个体户提名奖。
1984~1986年初,建成终南镇影院和哑柏镇影院。1989年全县放映单位104个。包括3个电影院:县电影院、终南电影院、楼观电影院(个体承包);影剧院1个;影站3个;放映队13个。电影系统职工47名。全县按片设立了发行点。县电影公司在农林科教放映中,获国家林业部、农牧渔业部、文化部、电影电视部等7部委联合表彰。
电影评论 1984年全县群众电影评论(以下简称影评)活动展开。1986年周至县率先开展农民影评活动,在西安市第五届影评希望奖颁奖期间,《野山》电影首映式在二曲镇举行,中顾委、中教委、广播电影电视部和全国10大城市有关领导及演员、记者130余人到周至视察影评活动,召开农民影评座谈会。全县连续6年获西安市影评先进集体。1989年全县参加影评的学生、工人、农民、干部72100人,写影评60600篇,办影评专栏192期,办影评骨干训练班3期,青少年影评夏令营1期;初中二年级学生安乐获《中国电影周报》举办的全国有奖影评征文赛优秀奖。影评活动促进了电影发行放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