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剧团演员戴秀芳,初工正旦,后工青衣,嗓音宽厚宏亮,吐字清晰而韵味悠远,人称铁嗓子,善于通过动作和表演塑造形象。学生中优秀演员于冬梅,工小生,道白字正腔圆,吐字清晰有韵致,能深入体现角色情感,饰演《详状》中的小生徐继祖,获1961年陕西省青年演员会演二等奖。
1983年11月县剧团整顿,仅留12名演职员。次年7月剧校30余名毕业生分入县剧团,排演新编秦腔现代戏《花乡风情》,获西安市首届戏剧节演出三等奖,编剧倪运宏获创作剧本二等奖。
1984年起县剧团新排古典戏《花打朝》、《汉武帝哭宫》、《新台啼血》、《狱卒平冤》、《王佐断臂》、《大破天门阵》、《梁宫案》1~3本,重排古典戏《下河东》、《双罗衫》、《破宁国》、《金沙滩》、《访苏州》、《桃李梅》、《八件衣》、《大报仇》、《出棠邑》、《蜜蜂计》等,新排神话本戏《黄飞虎反五关》、《哪吒闹海》、《黄河阵》、《血溅鹿台》等32本戏。
县剧团在改革中重建并振兴,党支书兼团长王鹏辉,一手抓思想政治工作,一手抓各项规章制度的健全和施行,全团奋发向上。1986年县剧团在扶风西渠村演出,1户民房失火,演员们自动捐款100余元救灾。1989年省文化厅向全省文化单位介绍了县剧团的事迹和各项规章制度。是年,县剧团演出383场次,创历史单队最高水平,居全省剧团演出场次、经济效益首位。
改革催开艺苑花。县剧团演员常年坚持练功,整体艺术素质提高。演员高广杰工须生,嗓音浑厚绵醇,表演富于激情,饰演的赵匡胤、周文王、梅伯等角色富有特色。马喜婵工老旦、正小旦,表演细腻,唱腔声情并茂,较能准确刻划人物形象,获得西北5省区公主杯电视大奖赛一等奖。
县剧团的舞台美术、追求写实、新鲜、逼真、形象的风格,场面宏大,一景多用。在表演上,既继承秦腔优秀传统,又大胆吸收杂技、魔术、武术、舞蹈等艺术形式,采用新颖的舞美、灯光、特技,创造了一个个扑朔迷离的神话虚幻场面,使秦腔舞台别开生面。1989年7月陕西省电视台录制了县剧团排演的《苏护进妲己》、《黄飞虎反五关》、《哪吒闹海》、《黑叮本》4本戏,播放后,反响很大。1990年5月市振兴秦腔委员会和市文化局在周至县剧团召开现场会,7月县剧团被省文化厅评为省演出先进单位。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