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强集镇多分布在交通要道、河谷地带,范围狭小,历史悠久。明代有14个集镇,清代有43个集镇。民国有19个集镇。集镇规模宏大者,当数阳平关,街道随嘉陵江岸地势起伏曲折而建,屋宇密集而排列有序。江边码头,日泊商船四五十艘,商旅云集,但解放前夕已绸敝不堪。解放后经数十年建设,全县集镇俱增新色,现有4个建制镇,24个自然集镇。
一、建制镇
阳平关全镇以阳平关大桥为基本点呈五星状,街市集中在嘉陵江南岸。1984年编制实施,以乡镇企业、集市贸易交流为主的总体规划。1988年有75户居民修建私宅4 100多平方米。街道铺成沥青路面、水泥路面4.4公里,3.6万平方米,对主要地段拓宽绿化,三官桥两侧搭棚百米,建成农贸市场,辐射全区11个乡及代家坝、四川广元、略阳等地。1988年,个体摊点220个。近年建成电视差转台、卫星接收站、文化站、灯光球场、自来水塔等公共设施。
大安隋称通谷镇,唐建金牛县,宋置金牛镇,元为大安州、县治。明正德年间,知州谢豸同卫员筑城,周247.5丈,东西两门,覆以天棚,树以谯楼。民国设大安镇,几经变迁,1986年重置大安镇,确定为全国集市贸易测报点和全国重点集镇。1988年制定建设规划,规划面积350公顷。现状建成区100公顷,至1989年,各方筹集资金600多万元,动员义务劳动3万多人,开发荒滩40亩,建成3个建设新区;修河堤2 200米;建农贸市场、商品楼、街面营业楼及住宅7幢600余间,面积4万多平方米;建供水设施、电视差转台、文化站等公共设施;铺砼路面街道5条2 650米。
千丘位于嘉陵江畔,属阳平关区辖。明清时,因此处水田阡陌相连而得名。宝成铁路和省属陕西“八一”铜矿建成后,非农业人口增加,集市贸易逐渐形成。1986年4月批准为建制镇,集市贸易日趋繁荣。1988年规划,面积1.5平方公里,先后新建房屋1.2万平方米,街道3条长180米,投资100万元。还建立交桥、自来水供水系统、电视差转台、镇区供电线路、自动电话、变电站及阳广公路镇区段改建工程等公益设施。
二、自然镇
胡家坝古称猪尾关,位于玉带河畔,是宁勉两县9乡农副土特产品的集散地。1984年前仅有一条长230米,宽4米的土路面街道,房屋陈旧、设施简陋、弯曲狭窄,逢集十分拥挤。1984年制定建设规划,当年群众集资10万元,修乡中心小学,将老街铺为砼路面,架设简易自来水管,整修排洪防水设施。随后,按照统一征地、统一定点、统一时间和规格标准,依靠个人和集体投资110万元,新建5条街道长800米,面积7 600平方米,其中9 100平方米属私房。公共设施有农贸市场、停车场、候车亭等,是汉中地区集镇示范点之一。铁锁关位于玉带河畔,是宁强东部山货集散地。老街房屋密集零乱,道路狭窄。1983年编制实施建设规划。确定集镇建设以发展农副产品多种经营为主,乡镇企业为辅,在老街西南500米乡政府驻地开始建设新区,现已初具规模。
高寨子老街道路狭窄,房屋密集,为土木结构,倾斜破旧,个别农户人畜混居,卫生条件差。1985年完成建设总体规划,确定以发展农副产品、竹木山货、多种经营为主的经济贸易交流场所。1990年8月,被确定为全县新型集镇建设试点,并开始按照总体规划长期控制,分期建设,组织实施。今中心小学、乡政府、居民新区已建在新街两旁。
毛坝河位于县南部边陲毛坝河畔,与四川旺苍交界,为巴山山区和邻近川属乡村的农副产品和商品交易中心。每场交易额万元左右。住宅建筑多为土木结构,矮小破旧。街道弯曲不平。1986年11月编制实施总体建设规划。面积按2.51万平方米、人均93.91平方米、人口382人的规模建设发展。
代家坝集镇地势狭长,且不连片,分为7大块,市场繁荣,每两日一集,交易除日用百货外以果品最盛,历史上就有“果市”之称。1986年11月编制实施集镇建设总体规划,现总体布局大致形成。建成农贸市场、自来水工程、防洪河堤(集镇中心段)。拓宽铺设代东(代家坝至东皇沟)、烈阳公路镇区段,开通自动电话。乡镇企业发展迅速,1990年总产值达2 044万元,为县乡镇工业新兴区之一。
广坪后靠大山,前临广坪河,故名。清代设宁羌州西路广坪河牌。老街房屋多为砖木、土木结构,简陋、密集、零乱,道路狭窄。1986年11月编制实施总体建设规划,以广坪河桥为中心,在1.25万平方米的范围内陆续建成农贸市场、凤凰街和自来水设施。
黄坝驿集镇常驻人口900余人,间2日一集,日交易额万余元,为川陕交界区较大集市之一。1986年11月编制实施建设总体规划,已建成电影院、文化站等公共娱乐场所。
1988年,县城乡建设局对10个主要集镇调查、统计,集镇占地面积达175.03万平方米,建设用地达85.12万平方米;街道长度由1985年的1.18万米,发展到1988年的1.60万米,其中1.15万米,分别改造为砼、沥青和沙灰路面。部分集镇建成农贸市场,用地面积达4.57万平方米,8个集镇建成给水设施,铺设给水管1.38万米,给水普及率达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