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发行
清以前蒲城县图书发行工作无考。清末,县城有一些以出售文具纸张为主、兼营少量书籍的小商店。大商号中也偶有代营。抗日战争时期,杈把巷王家祠堂设有“世界文化书社”,主要向进步学生销售延安“解放社”的革命书籍。蒲城解放前,县城内有“寇遐书店”、“青年书店”、“友谊书店”、“蒲城文化服务社”等。清末和民国初期的书店,以经售《四书》、《五经》和《三字经》、《百家姓》、《千家诗》等启蒙图书为主,同时供应县城内外学堂用的课本。抗日战争后,古书减少,近代科学文化书籍增多。
新中国成立后,图书主要通过县新华书店向孙镇、罕井、兴镇、党睦分店和各乡供销社及代售点发行。种类有政治、文学艺术、历史、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哲学、连环画、图片、年画和中小学课本。“文化大革命”期间,书店门市部都改名为“毛泽东思想宣传站”,大部分古书和文学作品被视为“四旧”而封存。1977年,随着发行工作的全面整顿,古今中外名著、科技读物、文学书刊、儿童读物大量发行。近年来,每年发行营业额最高达243万元,全年上缴税利最高达14.7万元,其中,中小学生课本发行占50%左右。1983年以来,蒲城县新华书店多次被省出版总社、省新华书店评为先进单位。
第二节 阅览
唐开元六年(718)蒲城县设丽正修书院,十三年(725)改为集贤殿书院,负责校刊书籍,征集遗书。到宋、元时成为藏书与讲学之所,后渐废。明正统、万历年间先后建立横渠祠书院和正学书院,后又废。清乾隆十四年(1749)、光绪三十二年(1906)先后建立尧山书院和崇礼书院,收藏有部分图书文献。民国时期,部分高等小学堂也有一些图书,如《四库备要》等。15年(1926),在中山街忠义祠故址创设中山图书馆,22年(1933)迁入孔庙,改为民众教育馆,31年(1942)再改为中山教育馆,订购有书报,阅读者较多。23年(1934),杨虎城创办私立尧山中学时,建有一座阅览室。25年(1936)又建勿幕图书馆,订购有英国《泰晤士报》、万有文库书籍报刊等,供师生借阅。西安事变后,勿幕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
新中国成立后,县文化馆内设立图书室。每年约拨款5000元增置新书。从50年代的千余册(不包括古本书)发展到现在的10万册,年接待读者7000多人次。尧山中学勿幕图书楼藏书10万多册,居全县各图书馆藏书之冠。县城职工俱乐部和部分单位以及各乡镇中学、文化站均有图书室,供干部、工人、农民及学生阅览。此外,还有个体户设摊摆点,向群众租赁图书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