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历史 | 艺术 | 民俗 | 图片 | 线路 | 文物 | 视频 | 出游 | 专题 | 景点 | 特产 | 美食 | 传说 | 吃住 | 休闲 | 交通 | 论坛 | 团购 | 搜索
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户县龙窝酒网上订购
三秦游
首页 | 西安概况 | 宝鸡概况 | 咸阳概况 | 铜川概况 | 渭南概况 | 延安概况 | 榆林概况 | 汉中概况 | 安康概况 | 商洛概况 | 杨凌概况
2014陕西旅游年票网上订购
您的位置:首页 > 蒲城县概况介绍大全 > 正文

蒲城县广播概况(1)

2012-7-9 15:57:17   来源:三秦游综合   进入论坛 查看评论()

第一节 收音宣传
    民国24年(1935),杨虎城给尧山中学购置一架收音机。陕西省政府又发给县民众教育馆一架五灯收音机,从此蒲城县有了收音机,收听无线广播已成为政治和文化生活的大事。民众教育馆每晚收听抄录新闻,交县长过目,了解政治形势,并将要闻用大字抄写公布,使各界人士及时了解国家政局。当时的中共蒲城地下组织以此了解政局变化,领导抗日救亡运动。1937年尧中改为省立蒲城中学,蒲中的收音机成为蒲城地下党所掌握的一个重要宣传工具,根据收听的要闻,编辑出版油印小报《新闻广播》(见以下影印件),向校内外散发,宣传抗日。
    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初,省委宣传部和省广播电台发给县级一台五灯收音机,建立县收音站,专人负责,按时收听中央新闻,并将新闻记录刻印成小报,除供县委、县政府领导干部阅读外,还发送各乡、村,供黑板报和广播(喇叭筒)宣传用。以后,县工会、银行、文化馆、尧山中学(1949年9月恢复名称)、蒲城县中学相继增添收音机。为了发挥各个单位收音机的作用,县委宣传部于1953年6月发展兼职收音员,让他们分头组织干部、职工、居民进行收听。1954年,省委奖给办得好的农业生产合作社4台电子管收音机,县委分别赠给甜水井许家庄社、东陈刘家庄社、翔村六合社、高阳东方红社,县收音员李钊亲自培训管理人员,农村开始有收音机。同年5月,原任梁银村银星农业社成立,收音员李钊利用新买的10灯扩大机,对1000多个农民和60多个互助组长进行收音宣传,又组织400多名社员收听省广播电台的文艺节目和农村节目。
    50年代初期,收音机添置由公安机关管理,比较严格,农村普及较慢。1956年以后有了有线广播,农民可以直接听到中央新闻。有些回乡知识青年、复员退伍军人和工人,自己动手,安装矿石收音机,高架天线,头戴耳机,一人收听,效果虽不理想,但在当时条件下,已很满足。苏坊乡郭廉村当时在一位教师带动下,全村40户,就有20户装有矿石收音机,补充了有线广播的不足。
    60年代后,半导体收音机发展较快,陆续普及城乡。1966年,全县群众拥有收音机2900多台,1986年发展到10.7万多台。近年许多群众购置立体收录两用机,以供自己文化生活之需。据统计,1990年全县农民每百户有立体收录机2台,城镇职工每百户有34台。
第二节 有线广播
    机构设置 1956年,在农业合作化高潮中,为了加强对广大农民的宣传工作,蒲城县在原收音站的基础上,创办有线广播,5月成立蒲城县广播站,行政上属县人委领导,宣传业务归县委宣传部领导,并受陕西人民广播电台指导。同年11月3日试播成功。1959年三县合并期间,白水、澄城广播站改为放大站,受蒲城广播站领导。“文化大革命”期间,名称变动频繁,先后叫“蒲城县广播站(临)”、“毛泽东思想蒲城县人民广播站”、“蒲城县人民广播站革命委员会”、“蒲城县革命委员会广播站革命领导小组”等。1973年恢复统一规定的名称“蒲城县广播站”。1966年5月,站址由大什字巷井家东院迁到北庙至今。
    由于广播事业发展,1981年9月,成立蒲城县广播事业局;1984年元月,改为蒲城县广播电视局,实行局站合一,既是事业管理机关,又是新闻宣传机关。1991年10月,成立蒲城人民广播电台,实行局台合一。
    自1960年以来,先后在兴镇、党睦、罕井、孙镇、城关镇等五个区建起广播放大站,配备专人17名。1963年9月至1973年春,全县31个公社,均相继建立放大站,并配备专职人员。
    刚建站时,仅有工作人员5人。1962年后,人员逐渐增加,设编播、事业两个组。1970年,人员增加到21人。1980年,人员再增加到33人。至1992年,共有工作人员60人,下设办公室、编辑部、事业股、服务部、电视差转台、音像管理股和录像放映队等。
    器材设备 1956年县广播站初建时设备简陋,仅有扩大机、录音机、万用表、发电机。1970年自装载波发送机2台,安装各放大站载波接收机34部。县站现设置有500W扩大机2台,大小录音机9台,“430”收信机1台,12千瓦发电机组1台,以及各种测试仪器和修理工具。1979年,购买摩托车2辆,以便于维修线路。各放大站也配有扩大机、电唱机、载波接收机等器材和工具。
    在专线建设上,建站初期,主要利用邮电线路传输广播信号。1974年建成县至公社木杆专线81.2杆公里,114.2线公里。1977年设立水泥制杆厂,每年制杆600~700根。到1980年,全部架通了县站至31个公社的水泥杆、铁横担广播专线,总计223公里,杆3490根,双线287对公里。喇叭1956年有609只,达到乡乡有喇叭;1958年5560只,普及到各公社和大队;1973年89945只,入户率达到90%以上。公社以下线路,多与电话线路同线或同杆分线,传输至大队,再由大队分线馈送到用户。公社以下明线共1652杆公里,架设单、双线2594条公里,还有地埋线7.94公里。1963年后,各公社设专职线务员,各大队设维护组,负责维修线路,报酬由广播收费或广播事业费开支。1981年后,农村实行责任制,各地试行承包维修,技术力量由县培训。
    1991年,建成蒲城人民广播电台,开始使用调频广播播音。
    采编播音 建站初期,县站与蒲城报社合署办公,稿件统一使用,县站编辑负责改编县报已用的稿件,及时播出。1961年3月,县站与报社分开,成立编播组,编辑由1人增加到4人,1971年再增加到7人。编辑按节目设置,分工负责,并兼记者下乡采访。编好的稿件,需组长审阅、站长签字,方能播出。
    播音员,开始只有1人,1962年增为2人。原先采取直接播音的方法,易出差错,后改为预先录音,到时播出的方法。1981年后实行录音复听制度,由编辑负责人校听,播音员和校听人都必须在播出稿件上签字,增强责任感。
    播音时间,按上级统一规定,在1980年以前,每天播音时间为4小时05分钟,其中早晨35分钟,中午50分钟,晚间2小时40分钟。三次播音起止时间,根据季节变化和省台时间的调整而安排,以1960年2月为例:6:55~7:30,13:30~14:20,18:25~21:05。随着广播专线的建设,以后播音时间有所增加。公社广播放大站,除全部转播县站节目外,自播节目定为每天70分钟左右,三次播音起止时间,以1960年2月为例:6:45~6:55,14:20~14:50,21:05~21:35。1980年后,县站播音时间增加到5小时以上。
    节目编排,根据上级规定,每天必转的节目有:中央台的《新闻和报纸摘要》、《各地人民广播电台联播》,陕西台的《新闻和本省报纸摘要》、《全省各地广播电台广播站联播》和《对农村广播》,还根据不同情况,转播陕西台的《学习》、《天气预报》和《文艺》。县广播站自办节目,结合本县各个时期的中心工作,进行安排,主要分新闻性、专题性、文艺性、服务性四大类。新闻性节目要求及时地、实事求是地将本县内发生的重要消息告诉听众,最直接、最紧密地结合实际,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宣传社会主义优越性,节目设有《新闻》(初期叫《综合》)、《简明新闻》(曾叫《快讯》和《双塔快讯》);专题性节目设有《农业》(曾叫《农业学大寨》)、《学习》、《科技》和其他临时性专题如《青年》、《民兵》、《妇女》、《五好家庭》、《计划生育》等;文艺性节目,除播以秦腔为主的戏曲、曲艺、乐曲外,还曾办过《评书联播》,播出过《杨家将》、《岳飞传》等;服务性节目,设有《天气预报》、《寻人寻物启事》和《广告》等。
    1990年广播节目时间表
    第一次播音
    6:25 开始曲,预告节目。
    6:30 转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
    7:00 转播陕西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和报刊摘播》节目。
    7:20 本县新闻(星期一至星期六),文化生活(星期日)。
    7:40 综合节目。
    7:50 农民之友。
    8:00 第一次播音结束。
    第二次播音
    12:55 开始曲,预告节目。
    13:00 转播陕西人民广播电台《农村天地》节目,文艺。
    14:20 本县新闻。
    14:40 综合节目。
    14:50 第二次播音结束。
    第三次播音
    18:25 开始曲,预告节目。
    18:30 本县新闻。
    18:50 农民之友。
    19:00 转播陕西人民广播电台《各地广播电台广播站联播》节目。
    20:00 转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各地人民广播电台联播》节目。
    20:30 本县天气预报。
    20:35 全天播音结束。
    经费开支 广播事业费,按照地方投资,辅以群众自筹的原则,实行三级负担。县到乡的线路和设施,由县地方公益事业费中开支;乡至用户的线路和设施,由集体集资解决,广播喇叭和入户线由用户负担。省、县有时也拨少量经费,以解决突出问题。1977年到1980年,省上每年拨基建费5000元,解决专线建设。乡镇线路的建设和维修费,多从乡镇企业利润和村队公益金中解决,或采取按人、按户分摊进行筹集。1982年,全县筹集资金24万多元,进行基层大整网,不久又杆倒线断,1985年再次集资11万元进行维护。
    广播收费,从1963年9月开始,每月每只喇叭收费,个人0.3元,集体用户收费0.5元,城镇0.8元。从1963年冬到1966年末收费14000元,用于支付社队两级维护人员工资和维修费用。1967年后,公社专职人员的工资由事业费中开支,维护员由大队记工分。
    建站开始,即实行用稿付酬制度,根据质量和字数每稿0.3元至1元不等,每月约付稿酬70元左右。“文化大革命”中废除稿酬制度,1978年后恢复,并将稿费分5等,最低每份0.5元,最高2元,每月约支付300元。80年代后按千字1元计算,全年稿费支出4000元左右。
    广播事业经费开支,近年增长幅度很大,1956年仅开支4720元,1970年增至61000元,1985年为78840元,1989年为11.4万元。

[1] [2]  下一页


编辑:秦人
蒲城县周边旅游景点 更多
唐玄宗泰陵 蒲城博物馆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条地下渠遗址— 蒲城老子牛仙洞(老子牛仙洞原生 蒲城南寺塔
蒲城北寺塔 蒲城县人宗庙 蒲城县两县庙(两贤庙)
蒲城县魏晋公庙 蒲城县白马庙 蒲城县平路庙
蒲城县九天圣母庙 蒲城县尧山灵应夫人祠(尧山庙) 蒲城县丰神庙
蒲城县观音堂 蒲城县东岳庙 蒲城县五岳庙
蒲城县美食 更多
蒲城县美食:泡泡油糕
蒲城县美食:羊肉泡馍
蒲城县美食:泡泡油 蒲城县美食:羊肉泡
蒲城椽头蒸馍 蒲城县美食:面辣子
蒲城美食八宝辣子 蒲城甜饭[图]
蒲城高力肉[图] 蒲城县美食:蒲城包
蒲城县美食:荞面饸 蒲城水盆羊肉
蒲城县特产 更多
蒲城名优特产——吊瓶西瓜[图]
蒲城土布
蒲城名优特产——吊 蒲城县美食:永信酱
蒲城土布 蒲城酥梨
蒲城棒棒馍 蒲城椽头蒸馍
蒲城宫廷花炮 蒲城金丝蜜枣
推荐信息  
·商洛市行政区划介绍
·商洛市革命老区介绍
·商洛市历史文化介绍
·商洛市交通通讯介绍
·商洛市概况介绍
·华夏精神故乡—西安概况
·西安四区一港两基地
·西安市交通介绍
·西安市著名人物介绍
·西安市的地域文化
·西安市旅游景点资源简介
·西安市的民间艺术
·西安民俗——关中十大怪
·西安市的历史轨迹
最新更新  
·蒲城县概况:蒲城县地理概况
·蒲城县概况:蒲城县行政区划
·蒲城县报刊概况
·蒲城县古代自然景观(蒲城八景与贾曲八景)
·蒲城县佛教介绍
·蒲城县道教、群祀介绍
·蒲城县基督教介绍
·蒲城县天主教介绍
·蒲城县伊斯兰教介绍
·蒲城县宗教概况介绍
·蒲城县名胜古迹
·蒲城县蒲城县蒲城名人
·蒲城县城关镇简介
·蒲城县罕井镇简介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5 陕西概况介绍大全 http://www.sanqinyou.com/shaanxi/.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合作电话:18966730327
三秦腾飞 旅游雄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