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设施
一、村社戏台(楼)
清末至民国,除县城老爷庙、北关娘娘庙(北庙)、南关救郎庙(南庙)、西关城隍庙、西河坡口的瘟神庙、东关药王庙、韦庄境内的高庙、安里境内的义合庙、罗家洼境内的遮路庵、冯原境内的壶梯山、刘家洼境内的良辅庙和王庄境内的长宁河等戏台(楼)外,各村镇差不多都有一个戏台(楼)。这是旧时县内的主要文化设施。每逢迎神赛会、新春佳节和丰收之后,常借以演出各种戏曲。其中有名的是雷庄村的四挑角和洛城村的两挑角飞檐斗拱式戏楼。建国后至今除寺前镇南街十字和张卓村等极个别的几个戏台还存在外,其他都陆续被拆掉,有的改修成开会、演出两用的礼堂和露天剧场,有的移作学校教室,大部分是在“文化大革命”中被作为“四旧”破除的。
二、礼堂和露天剧场
1955年2月,在县城西南角新市场旧址,投资8700元,修建一座可容纳5000人的露天剧场,内有砖木结构的舞台1个,供群众大会和戏剧演出用,现在已破烂失修弃用。
1963年,在县城西关城隍庙内,投资4万元,修建了1300平方米的室内礼堂——西关会议室。室内有小舞台1个、木制连椅座位1000座,供戏剧演出、电影放映和开会用。这是澄城第1个室内礼堂。自电影院和剧院建成后,基本弃置不用。
1977年,在原北关大操场旧址投资24000元,修建了可容万人开会、演出的露天剧场,内有砖木结构的舞台1个,1988年随体育场一起卖给澄合矿务局。
1980年以来,各乡(镇)陆续修建了开大会、演出两用的露天剧场12个。
三、电影院
1976年8月破土,1979年5月竣工。院址在南大街南段座东面西,投资39.67万元,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其中主体工程有效面积1402平方米,由休息室、放映楼、观众厅和舞台四部分组成。观众厅有池座1100座,日映3—5场,年收入10万元左右。
四、剧院
1982年9月动工,1983年10月建成。院址在北大街北段座东面西,投资70.62万元,建筑面积2808.12平方米,主体工程有前厅、观众厅、舞台、化妆室、侧台和演员宿舍。观众厅有池座1230座。演员宿舍可住宿演员90人。年营业额25000余元。
五、工人俱乐部
澄合矿务局3个矿区都有工人俱乐部。二矿工人俱乐部建于1979年5月,内有1800个池座的剧场1座,游艺室、图书室各1个,工作人员18人。一矿工人俱乐部建于1981年5月,内有1100个池座的影剧场1座,游艺室、阅览室、灯光球场、旱冰场各1个,工作人员31人。董家河矿工人俱乐部建于1984年5月,内有1100个池座的剧场1座,游艺室、灯光球场、图书室各1个,工作人员15人。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