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城县有着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为了抢救和挖掘民间工艺美术宝藏,1982年6月以来,县文化馆由点到面完成县境内传统民间工艺美术的全面普查。在普查中,县文化馆的赵连金等骑自行车千余里,走访18个乡(镇)231个村子,2000多个农户,普查内容涉及群众乡俗生活的衣、食、住、行、生产、婚嫁、礼仪、娱乐等各个方面,先后举办过18次乡(镇)展览,两次全县性展览。
一、刺绣
澄城民间刺绣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农民家庭中的被枕服饰、衣带佩物、环境装点、婚嫁礼品、布绸玩具,多有刺绣图饰。刺绣的题材内容有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生活风情、稼穑狩猎、翎毛花卉等。其施针引线,不拘一格,或精细工整,或粗犷古朴,形式为内容服务。不少传统绣品以丰富奇诡的想象,充实饱满的构图,鲜艳夺目的色彩,飞扬流动的气势,反复讴歌着生命起源,民族繁衍这一重大而古老的主题,构成澄城刺绣的一个基本格调。在近代民主思想和革命斗争的影响下,民间美术出现了不少新气象、新立意、新题词,表达了对革命的拥护和对祖国前途、民族命运的关注。《中国民间美术展》在加拿大、墨西哥展出时,有澄城12件绣品。
二 、花馍
澄城花馍,又称面花,以彩色入面,捏成后蒸熟,用于婚丧礼仪,节日馈赠和纪念祖先。面质洁白,型制花色多样,色彩鲜艳,与丰富多采的民俗相结合,展示了一副副饶有意趣的生活图景,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理想、情操和心灵美。四时八节,东西南北,造型花饰各不相同,品种多达百余种。如追往续旧的牛蹄馍,反映民间饲养业的源远流长;年关春节的老虎馍,表现劳动人民对虎虎生气的赞美和追求;祭灶神的谷穗和枣山馍,寄托了劳动人民对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希望和祈求;“乞巧节”的五盘馍,造型如针、线、剪及“文房四宝”状,是劳动人民求知求美的象征,重阳糕、虎糕则记录了丰富而淳朴的风俗。
三、陶瓷
早在清康熙年间,澄城尧头镇就盛产瓷器,有碗窑、瓮窑、黑窑、砂窑四个行业。雍正甲辰科解元游德宜有咏尧头瓷窑诗:“万道玄云矗绛霄,祝融烧炭鼓尖敲,铸来白碗胜霜雪,奇喜休夸汝宅窑”。
尧头陶瓷品种丰富,有碗、碟、壶、盏、瓮、盆、罐、盘和各种精巧的玩具与器皿,造型粗犷古拙,纹饰洗炼凝重,瓷胎厚重坚实,釉色纯净细密,粗中寓巧,朴而不俗,与宫廷瓷器的高雅洁润、艳鲜甜媚旨趣迥异。
四、雕刻
古代,澄城境内的砖、木、石雕大部分附丽于古建筑。澄城的古建筑,除精进寺塔和乐楼外,大都毁没,现存的石雕艺术主要是马桩石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