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私营书店
民国后期,本县南关有杨嘉瑞、苏甲西联办的文具店和罗品三办的文具店均兼营图书;另庄里镇有二西书局,流曲镇有文化书局,都兼营文具。因当时读书识字的人很少,加上国民党反动政府对文化的封锁,图书发行量很少。民国25年(1936),红军驻防富平后,新籍图书开始有较多的发行。
第二节 新华书店
1949年5月富平县城解放,中共富平县委宣传部指定赵楼梧在南关炭巷筹建新华书店,县人民政府并借给20石小麦作周转金。同年6月12日县新华书店开始营业。1957年,县新华书店开设庄里门市部;1958年开设美原、流曲、刘集3个门市部。1967年,省新华书店拔款资助县新华书店在杜村镇人民路南段东侧建设新店。建筑设施面积1002平方米,其中营业设施819平方米。1970年5月1日,县店由炭巷搬入新址,原址改为城关门市部。基层5个门市部建筑面积共计1500平方米,其中营业面积825平方米。县新华书店业务归省新华书店统管。1972年人、财权下放到县,1984年又收回省店,1988年又下放到县。人员编制建店初4人,1989年有人员44人(其中固定工34人)。下设业务股、财务股、办公室、总库。
县新华书店成立初期,除发行中、小学课本外,零售图书主要是马列主义小册子,哲学、政治经济学常识,国家政策法令,通俗文艺读物等。1951年销售读书43万册,金额5.5万元。1958年因搞“发行大跃进”,盲目进货,积压浪费,造成损失。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图书发行下降。从1964年起,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文化艺术、少儿读物开始增多,发行数量逐步增加。“文化大革命 ”中,不少图书被封存甚至被销毁,损失严重。1976年,贯彻“传播文化科学知识,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发行方针,图书发行有了新的转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县新华书店开展了预订预约,缺卷配套、代找代邮、流动摆摊、送书上门等服务,发行数量品种大量增加。县店门市部专设了科技图书、少儿读物发行柜台,实行了开架售书。1989年销售图书353万册,金额217.5万元,被省新华书店评为先进单位,被中共渭南地委、渭南行署命名为文明单位。
第三节 农村图书发行
县新华书店为方便农民买书,从60年代起,除陆续在几个区所在地建立了门市部外,又与各供销社建立了图书代销关系,通过基层供销社文具门市部销售图书。1981年后,随着经济体制的变化,各供销社不再代销。现有老庙、薛镇、王寮、张桥、留古、觅子、齐村、小惠、宫里等乡镇文化站设立了书店;另有少数个体书摊,在大街摆摊售书,拓宽了图书发行渠道。